校园·课程·理想.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校园·课程·理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课程·理想.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校园课程理想校园课程理想 江苏省苏州十中是一所百年名校,能在此担任校长,既是莫大的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上,从学校独有的文化视角出发,如何迎接时代的挑战,在继承与创新中推动学校发展,这是我思考的重要命题。本文希望从校园、课程与理想这三个维度,围绕“感恩”、“感性”、“诗情”这三个主题词,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珍惜历史传统,让感恩之情弥漫校园。 72年前,适逢苏州十中前身振华女校建校30周年,张一麐、蔡元培、于右任、竺可桢等纷纷前来庆祝。竺可桢深情地寄语台下的学生,希望他们70年后再来为母校“上寿”。就在20XX年,先生的愿望实现了,苏州十中迎来了百年盛典,來自世界各地
2、的6000多名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的校友重新回到母校,嘉宾中有蔡元培的女儿,竺可桢的儿子,有钱三强、何泽慧的儿子,大家都为了一个承诺而来。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异常激动,她就是七十多年前曾在台下聆听元培先生、可桢先生教诲的人,成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历史见证。 如今的苏州十中浸润于吴文化之中,弥漫着浓浓的感恩之情,正着力营造一个灵动的学校“文化场”。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首先从解读学校自身历史与传统入手。苏州十中坐落在苏州织造署旧址上,早年深得章太炎、蔡元培、李根源、胡适等名流贤达支持,培养了费孝通、何泽慧、杨绛、陆璀、彭子冈、李政道等社会栋梁,正所谓“名园办名校、名人办名校、名校育名人、名校彰名园
3、”。因此,在学校发展规划上,我们选择了“修旧如旧”,不砍树,不拆房,以黑、灰、白为主色调,整合学校资源,把整个校园风格融入到苏州的城市风格中。遵循“修复、改造、新建”六字方针,我们用了很少的经费,完成了整个工程。 修旧如旧的校园改造,也成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重塑学校文化的过程。我们让文化气息渗透在学校每一个角落,让每一处建筑都留下教育的印记。现在,校园里每一幢楼都有楼名、楼记,相当于把校史馆拓展到整个校园。我们让每一堵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说话,说教育的话,说有文化品位的话。过去每一届学生毕业,都会为母校留下纪念物,现在这一传统又回来了,近几届学生留给母校的起步石、天涯芳草石、泰运石,都寄托着学
4、生对学校的感恩与思念。 同时,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也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学校振华堂,我们为在职的特级教师徐思源、徐玉卿举办了教学实践研讨会,邀请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与学校的老、中、青教师一道,观摩课堂,精研学术,在一百年来学校学科教学发展的背景下,剖析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总结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学科教学特色。 二、物化学校精神,打造校本课程文化。 教育是生活,是鲜活的生活。文化浸润与情感体验,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面对社会上一些功利、浮躁的气息,教育者应该多一份情感、多一份真诚、多一份质朴,让校园成为一方净土,一方给师生安宁与恬静的净土。为此,我们确立了大课程观,让校园成为鲜活的教育读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园 课程 理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