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研究.docx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研究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研究 提要:通过对现阶段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状况的介绍,分析民办高校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原因,并提出现阶段健全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逐步完善民办高校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高等教育 民办高校 教师 社会保障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在办学数量、办学模式,还是在办学水平上都有了较大发展,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许多实用人才,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党和政府也顺应时代需求,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促进和保障我国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事实上,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与公
2、办高校一起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然而,民办高校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比较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体制、心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民办高校教师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只有逐步健全和完善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体制,才能更有利于民办高校的发展。本人在民办高校工作将近十年时间,现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重点谈一谈现阶段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情况,分析一下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就完善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提出自己的一点意见和看法,以期给大家一些借鉴。 一、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现状 社会
3、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因而它要求将全体国民都纳入社会安全网之中。然而,现实情况是民办高校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民办高校教师待遇不高,在出现纠纷时缺乏必要的保障。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虽然越来越重视民办高校的发展,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特别是20XX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以后,民办高校教师在社会保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其政治地位、经济收入和职业声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准公务
4、员”形式的公办教师相比,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第一、 民办高校教师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从民办高校教师的收入状况来看,虽然有的高校为了招揽高素质的人才,开出了较高的薪资待遇,但从总体来看,民办高校教师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年薪水平低于全国公办高校的平均水平,而其中青年教师的待遇在所有民办高校教师中是属于最低的。这造成了广大青年教师缺乏工作热情,从而导致了青年教师流失严重。除工资外,民办高校教师目前的社会保障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校为其交纳“三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有的交“五险(外加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也有的不交住房
5、公积金,或者无任何保险可言。缴费的标准也不同,一种是按事业单位标准,一种是按企业单位标准。尽管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学校教师与公立学校教师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有关法律法规中并没有明确社会保险的缴纳标准,因此多数民办高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都按企业标准为教师办理社会保险。因此,在两种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下,民办高校教师的退休金比相应的公办高校教师要少很多。许多民办高校教师对于民办高校福利制度的信任度较低,有的甚至抱有完全不信任的态度。 第二、 民办高校教师职称、编制问题难以解决 绝大多数民办高校无力为教师解决职称、编制、评奖等问题。众所周知,一般公办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评职称都很不容易,对于民办高
6、校的教师来说就更难了。首先,民办高校一般都没有自己的职称评定委员会,所有的材料都要递交到专门的部门或机构,参加专门针对民办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委员会。其次,民办高校职称评定名额非常有限。有的民办高校教师可能在工作年限、学历、科研成果等方面都达到了职称评定的要求,但是由于名额的限制,许多教师不能及时解决自己的职称问题。更有记者报道一些民办高校在职称评定上甚至采取“排队”的做法。此外,现有的编制制度是国家人事制度的一种,有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之分,只有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才有。民办学校属于民营单位,一般不会给予国家编制。当然,极少数民办高校由于当地政府的支持,可能会给予部分事业编制,但都是属于自收自支,
7、而且编制数量也非常有限。 第三、 民办高校教师无法充分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去 民办高校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组织,是由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创办的教育机构。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主要管理者一般都是由出资人及其家族成员担任,多少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在管理理念上沿袭着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采用“家长式”的、强制性的、被动的管理。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一个人说了算,其他职能部门没有直接决定的权利。有的民办高校也有教代会、工代会等制度,但大多数流于形式。由于害怕被解雇,教师代表或者工会代表在遇到问题时不敢提,也不愿意提。教师不能真正的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中去。 第四、 受经费制约,民办高校教师的发展空间
8、狭窄 我国当前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经费来自于学生所缴纳的学费、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校友、企业的捐赠等,其中学生的学费是民办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为了在社会上有影响力,能够招到一定的生源来维持学校的运转,大多数民办高校都把相当部分的经费用在了对外的招生宣传上,加上每月还要支付兼职教师相对高额的课时费,真正剩下的费用不是很多了,这制约了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因此,各民办高校无法在教师的教育和培训上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教师学历提升或进修的费用也都由教师本人承担,在科研上的资金投入就更少了,这不利于民办高校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二、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不健全的主要原因 第一、 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欠完善 从国家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办高校 教师 社会保障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