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疫情影响国际粮食产业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期疫情影响国际粮食产业链.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期疫情影响国际粮食产业链长期疫情影响国际粮食产业链 方怡晖 随着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近期已有越南、泰国、哈萨克斯坦、埃及、塞尔维亚和柬埔寨等6国相继宣布禁止粮食出口,随即全球纷纷出现“屯粮”行为。3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各国在采取措施遏制疫情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国际粮食产业链的冲击,防止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粮食危机。 多国限制粮食出口的原因是产量不够吗?实际上,全球并不缺少粮食,但是在新冠疫情、虫灾等综合影响,短期内在部分国家产生粮食供给短期危机;若疫情长期持续,并且国家之间出现“粮食贸易壁垒”,那将引起国际粮食短缺问题。 国际粮食恐慌由
2、多重灾害引发 粮食减产消息非空穴来风。此前,全球范围内就有地区出现不同的虫灾,比如非洲沙漠蝗灾、美洲草地贪夜蛾灾等。 据了解,沙漠蝗灾主要出现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随后迁徙至阿拉伯半岛、印度、巴基斯坦。受蝗灾影响,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已经宣布农业生产完全停滞。其中有印度学者预测,蝗灾将造成印度粮食减产30%-50%。20XX年以来,印度粮食产量并未出现明显波动,实际上当前对蝗灾控制的效果较好。目前,蝗灾依旧在局部地区肆虐,暂未成为全球性的灾害。另一个影响较大的虫灾为草地贪夜蛾。草地贪夜蛾起源于美洲大陆,20XX年起传播至亚洲和非洲各国,20XX年1月起在中国出现。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主要农产品
3、的产量并未受到明显的影響,控制情况良好。 在20XX年初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被很多人认为会导致“世界粮食危机”,实际上全球粮食生产并未因疫情而出现明显减产,疫情主要是带来国际流动不畅而对供应链、全球贸易等产生影响。综观全球粮食的贸易格局可以看出,粮食主要出口国的出口禁令将会对粮食需求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如南亚的粮食出口大国越南,实际上越南的大米净出口量仅占全球总需求的1.24%,影响较小,而真正造成本次国际粮食恐慌的主要原因是越南的示范效应,引发多个国家“跟风”禁止粮食出口。如果主要粮食出口国均大幅限制粮食出口以应对本国需求,那么全球的供需平衡将会被打破,以粮食进口为主的国家将会受到明显冲击,尤其
4、是非洲等部分贫困、落后地区粮食生产量低且缺乏足够的储备粮,会因为此次冲击造成严重的粮食问题。 国际粮食供给总体充裕 目前全球粮食的供给总体充裕,谷物库存量持续走高并且供过于求。 近年来,全球粮食的供给总体充裕,谷物库存量持续走高并且供过于求。从美国农业部FAS数据库所披露的数据中可以看出20XX/20XX-20XX/20XX年度,世界粮食(玉米、小麦、稻谷和大豆的加总)产量和消费量(粮食食用消费、工业消费、饲料消费、种用消费等的加总)分别从17.49亿吨和17.58亿吨增至27.14亿吨和26.14亿吨,年均增幅分别为2.5%和2.2%,产量增幅高于消费增幅。这是由于20XX年世界粮食危机发生
5、后,各国政府更加重视粮食生产,全球粮食供需逐步呈宽松态势,年度结余保持较高水平,20XX/20XX年度、20XX20XX年度结余均保持在1亿吨以上,当前全球谷物供给量26.19亿吨,超过全球谷物26亿吨的需求量。 从自给率看,北美洲、南美洲、南亚等地区粮食自给率较高,基本保持在100%及以上;北部非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自我保障能力较弱,粮食自给率全球最低,且不断下降,分别从20XX/20XX年度的40.74%和74.30%下降到20XX/20XX年度的38.75%和72.71%;欧盟28国、东南亚粮食自给率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总体来看,目前全球粮食供求形势整体相对宽裕,但区域不平衡,两极
6、分化严重,世界粮食安全状况并不乐观。 虽然说粮食生产全球生产不均等情况确有存在,但是总体来说,当前全球的粮食产量已经稳定超过需求,20XX-20XX年度全球谷物产量达到27.1亿吨,贸易量4.2亿吨,库存量8.6亿吨,分别比20XX年世界粮食危机时增加了27%、54%和97%。谷物库存消费比达到30%,比20XX年前后出现的世界粮食危机时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供需基本动态平衡,盈余稳步上升,库存充足,不存在总量短缺的问题。而且,经过测算,就算在全球粮食产量锐减32%以后,剩余产量和库存仍能维持全球一年的需求。从总量上看,全球粮食安全有保障,疫情中的粮价上涨并非由产量不足引起,而是农产品供应链出
7、现问题。 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国际粮食产业链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被迫采取“闭关锁国”策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高层在四月初警告称,各国政府在新冠危机期间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可能导致全球粮食和食品的短缺。FAO高层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可能会在未来持续影响国际粮食产业链,从而对高度依赖产业链的各个端口造成难以预计的影响。 从粮食产业链的生产端来看,新冠疫情爆发,各国的封锁政策阻断了全球、地区及各国内部物资和人员流动。农产品的生产是一个严重依赖供应链的生产活动,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网络,涉及农场主/农民、农场工人等劳动者(全球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农场工作由
8、国际移民承担),除了需要各种物资(如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还离不开加工厂、运输公司、批发零售商等合作伙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的封锁政策使得上述环节承压,有休克的风险。如在4月2日,有新闻媒体就爆出因为疫情的影响,美国农场主将大量优质的牛奶倒掉的新闻,便是由于供应链出现问题,对于这些农场主来说,在牛奶的运输、销售都受到疫情影响,销售的高额成本并不是脆弱的农场主所能承受的,甚至销毁成本还低于销售成本,所以他们宁愿倒掉,而接下来如果继续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农场主们下一步就只有减产。 在销售端,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言人伊丽莎白拜尔斯此前曾表示:“到目前为止,(新冠疫情对世界粮食)破坏非常小;粮食供
9、应充足,市场相对稳定。” 拜尔斯认为,全球谷物库存处于适当水平。今年下半年,小麦和其他主食作物的前景乐观。但是如果大宗进口商对基本食品的可靠流通失去信心,引发恐慌性购买,从而会推高价格。这种情况对于一般的且对粮食进口存在依赖的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等)来说,首先就会加大进口成本,会导致一些销售商对进口有所顾虑,对于低收入国家来说,这样的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并具有长期影响。 粮食是人类必需品,在经济之中,粮食是弹性很小、刚性很强的商品,与此同时粮价也是百價之基,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物价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目前国际社会中由于粮食期货交易的存在,粮食的金融衍生品属性也越来越明显。比如近期,芝
10、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价格曾在三月中下旬上涨约15%,如此高的上涨比率不得不引起重视。而粮食金融市场价格长期走高与之相对的是很有可能影响到生产端的粮食生产策略,所谓谷贵伤民,走高的市场价格最终导致全球消费需求减少,若传导至生产者,会因对市场的悲观情绪而减少农作物种植甚至出现政策性粮食减产,从长期来说世界粮食也会因为减产而出现粮食产业链断链危险。 我国当前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但是粮食储备足够,受到粮食危机冲击较小。我国粮油市场依旧运行正常,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粮食供给充裕、价格稳定,这与中国粮食连年丰收、供给充裕、库存充足有关。从库存来看,当前我国大米库存1.09亿吨,在完全没有
11、产量的情况下,足够满足全国9个月的需求。实际上主要粮食只有大豆的进口率较高,即使国际粮食供应链发生问题,影响的方面也很有限。 消除粮食危机需要各国齐心协力 3月31日,世卫组织、粮农组织、世贸组织联合发表声明:各国在采取行动保护其公民的健康和福祉时,应确保任何与贸易有关的措施都不会破坏食品供应链。世界各国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减少新冠疫情对粮食供应链的冲击。 然而维持全球供应链并非一个国家的事情,各国都要有所行动。各国在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应在粮农组织的框架下,加强贸易政策的沟通,消除贸易壁垒,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这样对农产品进出国和出口国都有益。 有专业人士提出,虽然目前各国都大幅缩减客运航线,但是货运航线不能停,保证粮食运输是目前消除粮食危机的关键。应加强港口和船员管理,加强船体消杀,以保证货船安全、保障贸易畅通。由于当前粮价不平稳,全球经济也呈下行趋势,投资者很可能借机炒作粮价以弥补损失,这与20XX-20XX年的粮食危机情况十分相似。但是基于目前全球粮食库存状况已大为改观,只要疫情得到控制,恢复正常的进出口秩序,粮价就会平复,目前消除世界粮食危机的根本还是要全人类共同抗疫,减少疫情影响。 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