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研究的“实证性”与“目的论”.docx
《文学理论研究的“实证性”与“目的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研究的“实证性”与“目的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学理论研究的“实证性”与“目的论”文学理论研究的“实证性”与“目的论” 摘要: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中国当代人文学术界部分学者提倡要进行实证研究。就基本知识而言,学者对“实证研究”一词使用较为混乱,对其哲学基础的“实证主义”也缺乏较为自觉全面的认识。中国实证研究诉求同当代学术环境相关,但学者对实证研究所持观点也并不一致。实证研究本身是必须要强调的,中国学者进行的实证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进一步的反思也是必要的。实证研究并不能根本解决学术研究的目的论关切问题。抱持目的论(价值论、意义论)关切的学术研究应该是实证性和理论性的统一。 关键词:文学理论 实证研究 目的论 实证性 理论性 统一的研究 实
2、证研究本是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但是,学术研究遭遇了许多问题使实证研究已经超越其方法之上,而成为一种学术方向,比如对80年代思想繁荣的一个反拨,90年代似乎呈现出“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现”。但是,90年代以来,与80年代的存在主义、现象学、精神分析、结构主义等登陆中国一样,西方理论更是大规模入场,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等纷至沓来。“理论”再次承担了“思想”的角色,如今可谓理论满天飞。虽然最近西人又说,“理论死了”、“后理论”,但中国似乎仍对理论意犹未尽。于是,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中国当代人文学术界不大满意这种理论连台、概念乱飞的学术现状,部分学者开始提倡学风扎实的实证研究。
3、一、什么是“实证”? 据我的考察,“实证”初见于宋书范晔传附孔熙先传,其中有:“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谈。”意思是说,言谈都有实际的根据,不是空谈。“实证”的英文一般用作positive,形容词。但中国人对此的理解是多方面的,“实证研究”一词对应的英文可谓五花八门,如positive study,empirical study,verification study,experimental approach,evidence-based study,或substantial evidence study,等。其中,positive study和empirical study最常用。这在某种程度上
4、表明,中国学术界对“实证研究”的运用是混乱而随意的。大多数非哲学的人文研究者不太熟悉或不甚在意实证研究的哲学背景,而是比较随意地理解和运用。在学术日益国际化和规范化的时候,是有必要认真审理我们的语言使用情况和基本的哲学知识背景的。 那么,如何统一如此之多的称呼呢?positive study看似是“实证研究”最恰当的翻译,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empirical的使用频率远远大于positive的使用频率。如果根据约定俗成(即使用率)的原则,“实证研究”的标准英译似乎应取empirical study。但是,我们一般是将positive翻译为“实证”,并将positivism译为“实证主义”,而
5、把empiricism译为“经验主义”,这样就有些混乱了。其实,就positive study和empirical study而言,它们只是表达的不同,而不是实质的不同。英文positive的第一个义项就是“无可怀疑的,明确的,确定的”。这主要是从“性质”而言,而非从“事实”而言。empirical的意思是“以观察或实验为根据的(非理论的)”。中国学术界使用“实证研究”时并不在意究竟是否为“无可怀疑的,明确的,确定的”,而是集中于“事实的分析”(anilysis of facts)。positive的第一义项在哲学意义上主要是为了解决认识论的问题,即如何保证认识的正确无误。但大多数实证研究只是
6、着眼于如何通过“事实的分析”来说明问题。所以,无论是positive study,还是empirical study,都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在此意义上,它们是相通的。综上所述,本文以positive study为“实证研究”的标准名,也不排斥其他名称。 实证研究(positive study)和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无法决然相分的,实证主义是实证分析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广义地说,任何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拒斥先验的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可以称之为实证主义。”10大致包括有孔德实证主义、实用主义、逻辑经验主义,等等。狭义上讲则是指孔德的实证主义。孔德认为,人类知识有三个发展过
7、程,一是神学阶段,一是形而上学阶段,一是实证科学阶段。“拒斥形而上学”是所有实证主义都必须坚持的立场,尽管都不自觉地恢复了和使用着形而上学,因为这是西方一切科学和哲学的精神基础。实证哲学的基本原则是:注重可观察到的事实、拒斥形而上学和持相对主义立场,强调现实性(相对于神学、形而上学的虚幻性)、有用性(相对于无用性)、确实性(相对于不确实性)、精确性(相对于模糊性)、积极性(相对于形而上学的否定性和消极性)和相对性(相对于绝对性),等。11实证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主义色彩,他们宣称只有现象才是研究的对象,对象之后没有任何本质的东西。它“反对追求绝对的知识,它停止去探求宇宙的起源和目的,拒绝认识诸现
8、象的原因,只专心致志地去发现这些现象的规律,换言之,去发现各种现象的承续与类似的关系。”12实证主义明确宣布:“实证科学只研究怎么样(how),而不研究为什么(why)”。13既然实证主义只关注事实,那么它必然在认识论上持不可知的立场。因为,事实是无限的,而认识是有限的。 在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实证研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证主义,大部分学者都将实证作为自己的方法论。但是,实证主义认为只有事实才能说明问题,只有证据才能说明问题,甚至认为只有材料、事实、证据才是唯一正确的研究方法。如此浓厚的科学主义色彩给人文学科带来了一定的阴影。实证主义的弊端在文学研究领域也相应地暴露了出来。 二、中国当代
9、的实证研究诉求 自从实证主义诞生以来的一个半世纪,人们对实证研究的利弊都有较清醒的认识。在文学研究领域同样如此。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提倡影响研究,如果说其方法论不完全是实证的,但主要也是实证的。14后来的比较文学和新兴的美国学派就从美学的和艺术的角度反思了过分注重实证研究的倾向。“在欧洲,特别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了一种反抗后半个19世纪中流行的文学研究方法的趋势:反抗只去搜集无关的材料,反抗那种认为文学应该用自然科学方法、用因果关系以及诸如泰纳的有名口号种族、环境、时机等外界决定因素来说明这一整个基本假定。”“琐碎的考古学风”、无关美学的“历史主义”、模仿自然科学的因果关系、运用计量
10、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等成为实证研究的几大流弊。15欧洲之所以出现对实证研究的反抗其中原因一个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发展,另一个是人文(精神)科学的建立。反抗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就成为人文主义的一个必要的任务,这也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任务。 离开西方的学术语境,我们来看当代中国的学术界为什么存在一种实证研究的诉求。在目前中国学术界,有学者认为“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在宏观的层面上来谈论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问题,空泛有余而实证不足。”16这个判断大抵不错,但表述不准,我们只能说“理论有余”或“宏观有余”,而不能说“空泛有余”,因为空泛在任何时候都是不需要的。该文作者所说的“实证”似乎还仅仅限于学科本身(即“落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理论 研究 实证 目的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