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阙下的中日双语省略现象对比研究.docx
《认知语言学视阙下的中日双语省略现象对比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语言学视阙下的中日双语省略现象对比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认知语言学视阙下的中日双语省略现象对比研究认知语言学视阙下的中日双语省略现象对比研究 一、省略的定义与判断 省略作为语言的一大特点,是表达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对应问题。认知语言学能有效地把内容与形式结合起来,进而解释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并通过认知方式等对语言做出统一解释,而这些都与范畴紧密相关。本文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对省略做出一些界定。 原型范畴理论是指一个范畴中由原型和其他成员构成的理论模式,原型是范畴的中心,集合了范畴成员的最多特征,同时其他成员与原型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这种家族相似性的边界是模糊不清的,受环境、文化差异和个人因素的影响。省略可分为强势省略和弱势省略,也就是省略的范畴化和
2、非范畴化。强势省略是范畴原型的体现,弱势省略是省略的典型的非范畴化体现。强势省略可以通过与人们概念系统中的句子原型进行比较,进而判断与原型句相比缺少哪些成分,这些成分是明示的,在上下文的语意网络和表达结构上都能发现和定位。而弱势省略因为是非范畴化的体现,只能从语义的角度去判定。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强势省略,日语因为句式比较固定,多从句子结构来判断有无强势省略。 二、语料的确定 先行研究中对省略进行定性研究的居多,做定量研究的相对较少,本项目拟以具体的语料为对象来具体阐释理解中日语的省略现象。通过同一部作品的原文及译文的对比,进一步阐释为何语言使用主体的不同会引起语言的主观性及认知模式出现差异,
3、从而导致中日两种语言在省略方面的表现会有不同。中日两国文化交流频繁,中日互译本的小说有很多,基于以上考虑,本项目在语料选择时也作了周全考虑,尽量选取在中日两国较有影响的作家的代表作。川端康成作为日本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其作品雪国享誉国内外,被翻译成27种语言。夏目漱石作为日本明治时代的文学巨匠,其作品哥儿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鲁迅是中国文学的奠基者,孔乙己是鲁迅白话文创作的经典之作,也是其作品中最早一批被选入中学教材的作品,意义重大。 三、标记省略并统计相关数据 对截取的章节,将原文与译本对照,按照语言使用适切性原则、语义完型最小化原则及适度修正原则,在判断其是否属于强势省略的基础上做出标记
4、。 四、分析数据,比较中日语省略现象的异同 通过对表1、表2的对比,可以看到中日双语省略中存在着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中日语中都存在省略现象,且主语省略现象较为频繁。同时,中日语省略现象的差异也很明显:总体来说,日语的省略频率远远高于汉语。中日语句子成分省略有倾向性层次,日语小说中省略最多的是主语,其余依次为宾语、对象格补助语、谓语;汉语小说中省略最多的是主语,其次是宾语。日语中的主语省略的频率远远高于汉语。 五、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异同点进行分析 1.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 使用语言过程中经常用尽量少的话语来传达信息,形成更为简约的语言表达方式,这就是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也是中日
5、语的主语省略现象较为普遍的原因之一。除上述原因,中日语还存在较多支持主语省略的语言因素。中日语的主语不具备规定谓语形态的语法功能,多省略,进而形成了语言表达中较多使用主语省略这样的原型。 例如,雪国开头第一段,无论是日语原文还是中文译文,语言表达的形式都是主语省略,都未提到火车是从隧道穿过,但通过后一句“火车停下来”可以推断前一句主语为“火车”,并不影响整体句义的表达。 2.中日语使用主体认知模式差异的形成原因 (1)日语的省略现象多于汉语的原因。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基本认知能力之一就是对同一情景有不同的理解方式的能力。人们在把握事态时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认知主体将自己置于语言编码的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知 语言学 视阙下 中日 双语 省略 现象 对比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