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史料-会通理论.docx
《立足史料-会通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史料-会通理论.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立足史料会通理论立足史料会通理论 摘 要:文章从“近现代中日文学关系”“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和“新诗的传播与接受”三个研究领域展开讨论,研究分析了方长安教授在长期学术研究中所形成的“立足史料,会通理论”的治学风格。 关键词:方长安;学术研究;史料;中外文学关系;新诗 在文学实践活动中,“任何艺术家都面临一个接受他人影响并影响他人的问题”,研究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的事实以及相互影响的实例就构成了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影响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主要理论基石。但随着全球化语境的来临,有研究者对影响研究无法应对当下文学关系的现状表现出担忧,将影响研究重新定位成文学关系学的研究,并指出它是“强调文学关系
2、史的研究”和“继续追求一种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从文学关系的角度研究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重要的领域,而从传播接受的角度研究中国文学的内在发展则是对文学关系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深化。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武汉大学的方长安教授长期关注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以及中国新诗的内在生成和发展的关系,他的学术研究与理论实践,值得关注与重视。 方长安教授于1994至20XX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学者龙泉明教授,毕业后留在武大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多年来,他凭着赤诚之心和勤勉、严谨的学术精神,扎实钻研、勇于探索,在中国近现代文学生成流变
3、与日本文学关系研究和1949至1966年间中西文学相互解读研究等学术前沿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尤其在他把研究眼光投向中国新诗领域后,自觉突破了傳统的新诗研究视域,将以往学界对新诗内部的关注引向对新诗外部的影响研究,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学术研究成果,获得了学术界广泛的好评,成为知名的新诗研究专家。方长安教授始终秉承武大注重实证的学术研究传统,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灵活运用相关理论进行综合研究,研究成果具有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本文拟从“近现代中日文学关系”“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和“新诗的传播与接受”这三个研究领域展开讨论,以窥测方长安教授在长期学术研究中所形成的“立足史料,会通理论”的治学风格。 一、探索
4、近现代中日文学关系研究中的新视野 方长安教授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便对文学研究产生兴趣,但真正开启学术生涯是他在武汉大学求学期间。他的硕士论文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小说进行深入研究,从现代派小说的发生、形式和特征等方面做详细的分析和论述,见解新颖独到。他以此为基础撰写的论三十年代现代派小说一文发表在文学评论上,受到学界的好评。后来他又对中国20世纪文学现代性问题展开探讨,发表了多篇有见地的论文,并以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结集出版。攻读博士期间,他将学术研究的关注点放在了中外文学的比较上,尤其是对近现代中日文学的关系研究用力最勤,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发现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并以此为
5、课题完成了博士论文选择接受转化晚清至20 世纪30 年代初中国文学流变与日本文学关系。答辩专家对这篇论文一致给予高度评价,郭志刚先生称其是他所看过的“最扎实、最厚重、最具学术功力”的博士论文中的一篇。20XX年,方长安的博士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次年列入“武汉大学学术丛书”出版。 中日文学关系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也是探究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与发展的必要视角。近代以前,日本文学的生成和发展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滋润和影响,中日文学的关系是中国输出日本接受的单向形式。但到了近现代,随着日本现代化取得了成功,中日文学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中国文学开始向日本文学学习,从晚清至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立足 史料 会通 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