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探究.docx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探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探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探究 牟国瑛 摘 要:问题设置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缺失的一个关键环节,恰当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设置问题,以问题来有效开展数学教学,引发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更具方向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置;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XX)18-0074-0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对此,教师可通过问题设置
2、这一渠道,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数学教师需积极更新自身教学模式,重视问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在最为恰当的时机巧妙提出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数学问题,并解答数学问题,以满足现阶段高中素质教育的需求,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本文以问题设置原则分析为出发点,着重探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设置方式。 一、问题设置原则 问题设置的原则主要包含确定目标、问题的广度与深度、问题的逻辑性等。只有坚持上述设置原则,才能够确保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才能使问题更富价值,让每一名学生均能够通过问题思考,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3、其一,确定目标。问题设置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教学有效开展。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基础,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还需有所针对地提出问题,确保问题难度的适度性,对不同学生应提出不同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提出较难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可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可提出难度中等的问题。这样,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目标。 其二,问题的广度及深度。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若不具备广度及深度,那么问题的呈现就会较为浅显,且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不会产生兴趣,不愿意深层次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
4、题。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应依据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合理设置数学问题,保障数学问题具有广度及深度,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与回答数学问题时,能够深层次地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实现对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 其三,问题的逻辑性。在进行问题设置时,确保问题设置的逻辑性是开展问题教学的必要前提,也是发挥问题设置作用的必要保障。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需坚持逻辑性原则,把握与控制好问题设置的梯度性,以由浅入深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提问,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数学课堂中有效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凸显问题设置的重要价值。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方式 1.依据基础知识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确保基础知识和问题设置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中的 问题 设置 探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