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师-走进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近名师-走进语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走近名师,走进语文走近名师,走进语文 每年的“绿城之春”,对于广西的教师们来说,都是一次隆重的盛会。今年我有幸参加了本次活动,观摩了来自全国的六位名师的课堂,收获很多,从中也看出自己与名师的差距甚远。其中,张康桥老师执教的课文牛郎织女令我记忆尤为深刻。 活动进行到下午,我困乏得昏昏欲睡的时候,张老师开始上起这篇牛郎织女。看罢课文,我不以为意,觉得这只是一篇极平常不过的神话传说,再怎么抓关键词句品悟也不会有什么出彩的。随着课堂的进行,我发现我太低估这位来自江苏的张老师了。 一、紧抓兴趣点 张老师的谈话导入极为平常:“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神话传说?”这个切入点很一般,如果是我上课,我也会这么问,不
2、出奇。学生A回答:“我收集了女娲补天。”学生B站起来:“我收集了后羿射日。”结果张老师说:“干嘛学着人家说话,人家说收集,你也说收集。”评价出我意料之外。此后一节课下来,学生回答问题都特别慎重地选择字眼,避免跟别人用的词语重复。学习语言不就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吗?既让学生运用词语,又能表现出自己的语言特色,张老师这一招真是一箭双雕啊!课行至此,我发现自己没那么困了。 “你说说你看过的这些神话故事都有什么特点呢?”这个问题也没什么出奇的,平时我或者其他老师也都会这么问。不过更多的时候我们还会再深入问一句:“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篇?”在学生回答后再简单讲讲理由,或者说出自己的读书感受。可我发现张老师没
3、有多此一问。这时学生的回答可就五花八门了,“很假!”“里面的人物都有特异功能。”“讲的都是神和妖的事。”张老师在学生回答之后话锋一转:“你们说得很对,神话故事都是假的,我们换个说法就是,都是虚构的。神话故事是通过民间人们口头说讲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也就是是人们口耳相传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样的一篇文章牛郎织女。”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板书课题。张老师顺势小结得多妙呀!这不就是我们想让学生体会到的神话故事的特点吗?而这些都由学生的嘴里说出,是多么的自然。 “首先,请你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地方你觉得很假?”嘿,这一问我还真是没有料到,多浅显而且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啊!果然,这一开放式问题激起
4、了学生活跃的思维火花。在这一问题的指引下,我们领略到了衡阳路小学五年级学生饱读诗书的才气和极具逻辑与主见的表达。其中有一名学生这样回答:“我觉得老牛的话最假: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首先我们知道牛是不会说人话的,我觉得这一点很假;其次老牛还说翻过右边那座山,说明这头牛懂得辨别左右,按照常理,这是不可能的;第三点,老牛说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说明这头牛还有跟人一样的审美观。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很假。”多么让人意想不到的思维跃动,多么自信而富有见地的回答,观课的教师一次又一次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 在为老师和同学们喝彩的同时,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认识是多么浅薄。张老师仅这一
5、小小的教学环节就给我很大的启发,激发学生的兴趣,除了运用各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外,最本质的还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起他们表达的欲望。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充了解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提出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语言、思维与智慧的平台,让学生说他们想说的话。 二、辩证出真知 在学生的精彩表达之后,我已是了无困意,开始认真琢磨接下来张老师又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这么放开让学生去说,如何能收得回课堂。“为什么这么假的东西,人们还口耳相传,一代代地流传下来呢?这不是自相矛盾的吗?”这问题真是切中了要害啊!有学生这样回答:“因为它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因为它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
6、望。”“通过极具传奇色彩的故事,表达人们的某种愿望。”学生们语出惊人,这些不正都是神话故事的特点吗?这些特点的概括,学生都是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来的,实属难得。 接下来张老师继续引导:“为什么文章用心眼好,又能吃苦而不用勤劳、善良这样的词眼呢?”学生在表达的同时,思维也在不断地转动,体会出神话传说口语性强的特点。又如,“为什么不用幸福而用美满呢?”“织女啊,你明明知道王母会很生气,为什么还要下嫁给牛郎呢?”通过“下嫁”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人物的美好品质,体会了人们希望得到真情、平等、自由的情感。学生在充分的表达中不断地辩证思考,最后总结出神话故事虚构、口语性强、通过极具传奇色彩的故事表达
7、人们美好的愿望的特点。这么抽象而准确的概括,都是出自学生之口,真让人拍手叫绝!既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又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文学体裁的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不正是我们苦苦思索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吗?张老师的教学真是集三维目标于一体,做到了天衣无缝,妙合天成。 课到此时,我更由衷佩服起张老师巧妙的问题设计,穿针引线、行云流水般的教学功夫,没有课件,没有华丽的教学环节,只需要一张薄纸一支粉笔。我们看到学生的表达在丰满,学生的思维在拓展,轻轻松松把课上得深邃而不露痕迹。我深深地感到,语文课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并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装饰,就应该是像张老师这样,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在对话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走近名师,比照自己,也看到与他们的差距还很大,但我相信,能看到距离就是一种进步,无论有多远,只要认清了自己的方向,通过不断努力,这个距离会缩短,再缩短,会有更多的孩子会得益于我们的进步。 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