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让品德教学更有实效.docx
《立足生活-让品德教学更有实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生活-让品德教学更有实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立足生活,让品德教学更有实效立足生活,让品德教学更有实效 【摘 要】“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是品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我结合近年来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探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走进生活;品味生活;融入生活 德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冷冰冰的理性;德育彰显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丽人生的追求,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些更具魅力?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2、“儿童的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础。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品德教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空间。教材中所呈现的教学资源,不仅局限于教科书中,还通过多种提示方法,引导师生在现实生活中,链接更多的学习资源,充实学习内容。”因此,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组织儿童在他们喜闻乐见的生活中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一、精心准备是前提:课前走进生活,活化教学内容 品德课的特点是综合性较强,有时一节课中包括多方面的知识,然而由于地域、学生生活经验差异等原因,如果缺乏课前准备,品
3、德课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在品德课开展生活化教学,课前的生活体验是必需的。比较有效的做法有采访、实地考察、自主搜集资料三种。 (1)采访。让学生亲临其境、亲身体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这是任何说教都代替不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我从哪里来一课中,我试图消除教育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寻找最佳的教学切入点,课前我让孩子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说自己成长中难忘的事,体会父母养育孩子的辛劳。课堂上,一个学生谈道:妈妈说生我后,她的奶水很少,不够我喝,寒冷的冬夜,爸爸妈妈都已经睡熟,可只要一听到我哭,爸爸就会顾不上穿衣服,就起来给我冲奶粉。等我喝饱后,爸爸已经冻得浑身发抖了。孩子们在
4、交流中,在相互碰撞中,情感得到了升华。 (2)实地考察。学生对平常了解不多、感受不深的事物,组织有目的的实地观察。当今社会,环保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识,环保口号随处可见,但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对那些环保知识似懂非懂,只有让他们亲身去感受、体验,环保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从一滴水说起一课前,我组织学生参观了被污染的小河。出校园没多远,我们就到了镇东面的高庄大坝,“哇!好臭啊!”孩子们看到眼前被污染的小河不由得大叫起来:“这水真黑,水里面怎么还有白乎乎的东西!”“味道好难闻呀”“河里怎么都是垃圾!”孩子们纷纷用手捂住了鼻子。看来,教育的契机到了。于是,我对孩子们进行了保护水资源的教育,引导孩子们
5、讨论河水为什么会变脏,怎样使水变清,使孩子们明白,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生有了生活体验,再回到课堂教学中,更能体验到环保的重要,从而有效地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 (3)自主搜集资料。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帮助下,通过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搜集文字、图片、视频与音频、实物等各种资料,丰富品德课的学习内容,从中受到体验教育。我在教学别把花草弄疼了一课时,我事先留意了一下学生们是如何保护花草树木的,结果发现许多调皮的一年级学生在花圃周围捉蝴蝶,有的则跌倒在花圃里,花圃的花草是枝折花落。我想这样鲜活的事例用在教学中真是太合适了。于是课前,我让学生查找有关花草树木的资料。
6、在上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们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交流的很投入,如“大树是天然的吸尘器”、“树木是氧气的制造工厂”、“草坪能减少噪音”这时,我话锋一转,让学生来看看我们校园的一种风景:月季花弯了腰,教室旁的绿草坪里有了一条不该有的小道并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学生们议论开了,有的说肯定是看到花美就想摘,有的说肯定有同学想少走路,有的说肯定是哪个顽皮的同学折枝子去打闹的这样为学生的新课学习积蓄了探究的欲望,促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使他们的主动意识也得到释放,唤起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二、实践体验是核心:课中品味生活,优化教学活动 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
7、深受教育,生活体验是关键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开展各种探讨活动与游戏活动,从而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要及时引领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深化体验,在实践体验中提高。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1.关注儿童的现时生活,深化道德认知 很多老师有这样的体会:课堂上,学生能够对答如流,懂得的道理也很深刻,但一回到实际生活中,却常常出现“我行我素”的现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品德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得课堂教学成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如今,新课程倡导教育要回归生活,我们特别应该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这种关注有双重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立足 生活 品德 教学 实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