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模板.doc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模板.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模板 “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一起看看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欢迎查阅!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1 一、 说教材 .教材分析 “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安排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 观察与思考 、一个 探
2、究 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 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以鱼为例,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2.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鱼的呼吸器官。 3. 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 探究“鱼鳍在游泳
3、中的作用”的实验及该实验的组织教学。 2. 运用以学知识,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阐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本节的教法我选用了创设情境法,活动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法,对比法。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
4、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操作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播放有关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动物的影象资料,有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有活蹦乱跳的各种动物,还有飞翔在空中的小鸟。 问题:如果按照生活环境分,我们可以如何划分? 引出”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以“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来分析水生生物的特征。 播放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的视频资料来整体感知鱼的特点。 、如果陆生动物(包括人类)到水中生活
5、会遇到哪些问题? 、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都说鱼儿离不开水,那么离开水会怎样?水到底给了鱼什么呢? 、鱼的种类多吗?四大家鱼是哪些?中华鲟有哪些特点? 隐含知识: 1.海洋鱼类:表明鱼的种类很多(多样性) 2.淡水鱼类:暗示我国的特有物种(独特性) 3.要求:保护环境以及它们生存的水生环境. 讲授新课 一、观察鱼的形态结构 1.观察方法:由整体到局部,由单一变量到若干变量。 1.观察外形:分析这些特征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2.再观察局部:鱼在游泳时每一种鳍是如何运动的,思考它们对鱼的运动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并观察鱼在完成某一种运动时,各种鳍是如何配合的? 2.一个理念
6、:结构决定功能 例如:1.梭形:有利于克服水中的阻力。 2.鱼鳍:与鱼的运动有关,帮助鱼在水中游泳。 3.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探究】鱼鳍的作用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讨论交流 1.提出问题 鱼的尾鳍有什么作用?(强调单一变量) 2.作出假设 假设鱼的尾鳍可以是鱼前进的动力,可以决定方向 3.制定计划 方法选用:选用直接剪掉尾鳍法,现象比较直观 -直接观察法:各种鳍在一起相互协调合作,因此直接观察很难得出结论。 -模拟法:是科学探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采用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 局限性:1.气球容易漏气,而且水不容易灌进去,很难扎紧。
7、2.游动时,现象不明显。 当用手按住鱼前部时,鱼的前进不明显;当不按头部时,鱼头就翘起来,感觉没有方向感。 这个实验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一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捆绑法:鱼体很滑,要想完成捆绑某个鳍的动作,操作起来有点难度,如果让学生来完成,可能很难完成,因此做了几点改进: 捆绑法的改进: 对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中的实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方法很多时候难以成功。为此,我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改进一捆绑鱼鳍时,教材提示用细线捆绑鱼鳍,事实上宜用粗线、纱布条会更好些,不宜用细线,否则易造成对鱼的伤
8、害。而且用细线捆绑的,很少有绑成功的。另外捆绑时,为了尽量减小对鱼的伤害,要注意用很湿润的纱布包住鱼头,并不时要将鱼头浸入水中,以保证其正常呼吸。 改进二根据教材提示,只要用线分别捆绑鱼的胸鳍、腹鳍、背鳍和臀鳍,就能探究出各种鳍的作用。事实上,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观察出鱼的平衡性、稳定性所受到的影响(见图1)。为此我对这组实验作了一点改进:用手指从侧面顶一下己捆绑好了的任意一种鱼鳍(见图2),可以发现鱼很容易倒下,失去其平衡性或稳定性(见图3)。学生经过这样的操作,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探究出这几种鱼鳍的作用。 图1: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观察出鱼的平衡性、稳定性所受到的影响 图2:用手指从侧面顶一下己
9、捆绑好了的任意一种鱼鳍 图3:可以发现鱼很容易倒下,失去其平衡性或稳定性 图4:被塑料片绑了尾鳍的鱼(上)稍一摆动,塑料片就滑掉;而绑了木片的鱼很快便倒下,而且不能转向和游泳 改进三教参上介绍用轻的塑料片捆绑鱼的尾鳍不易滑脱,可事实上在实验时也不容易捆绑成功,一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绑好,实验后鱼往往容易死亡;二是即使绑住了,但只要一将鱼放入水中,鱼身稍微摆动,捆绑的塑料片就会滑掉。用粗糙的薄木片捆绑效果较好,可以增大摩擦力,并且鱼也不易受到伤害(见图4)。 实验用具选择: -水槽选择(不要用玻璃的,避免打碎) -鱼体大小选择;710cm(由学校提供) -剪刀、纱布 分组实验 学生共52人,分13
10、小组,每组4人 每组提供两条鱼 12组,探究胸鳍的作用 34组,探究腹鳍的作用 57组,探究背鳍的作用 810组,探究臀鳍的作用 1113组,探究尾鳍的作用 4.实施计划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观看探究尾鳍的作用的视频,与小组做出来的结果比较,得出结论。 5.得出结论: 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鱼体的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6.讨论和交流: 一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就一定正确? 与实验法相比,模拟实验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模拟实验的制作。
11、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播放投影,检查所学知识。 1.小河、池塘等野生品种的鱼,身体的背面和腹面颜色是否一致?这有什么作用? 2.鱼的身体两侧有一排鳞片上有小孔,这些小孔连起来构成一条侧线,它有什么作用? 3.鱼的身体表面都有黏液,知道黏液的作用是什么吗? 4.鱼体内有个白长囊状结构叫做鳔,想想看,鳔的作用是什么? 推进新课 继续探究,鱼除了用鳍游泳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特征。 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各种鱼放在小组水槽中摆放在桌子上进行分组观察。 观察鱼的呼吸时,先观察鳃的颜色和鳃丝的形状,鱼鳃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鳃上布满毛细血管,所以人们买鱼时可以从鳃的鲜艳程度判断鱼是否新鲜。鳃丝在水中呈舒展状
12、态扩大了与水接触面,离开水鳃丝互相粘结、破坏了气体交换的功能。鱼一般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而是通过鳃获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鱼儿不是离不开水”而是离不开水中的氧气,所以养鱼缸要经常换水,养鱼池到了冬季冰封期间要打冰眼(结合书中实践活动)因此,若水域污染对鱼及其它水生动物十分不利(渗透环保意识)。 得出结论:鱼的呼吸靠鳃来进行,鳃的结构包括鳃弓和鳃丝,这些结构有利于鱼在水中进行交换氧气。 本章还开设了新的实验内容“模拟实验”,详见书第四页,这是一个新的实践方法,特引起大家的重视,让学生动手去模仿着做。训练学生的悟性。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
13、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注健关康。 2、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3、认同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全面理解健康的概念。 2、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3、能说出健康的概念;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与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合作探究。 1.完成P89-90项目测试,看看你能得多少分?健康状态如何? 测试题中哪些题目是评价身体健康的?哪些题目是评价心理健康的?哪些题目是
14、评价社会适应方面的? 2.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和 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3.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_,搞好_,还要保持_,_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_。 4.保持愉快的心情 (1)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 (2)儿童青少年积极健康的心态是 (3)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_、_、_。 二.拓展创新 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家人或亲友的健康状况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非选择题 1.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和 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2.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良好的和适度的
15、,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3.老师和同学都认为小南是一个品学兼优、真正健康的人,因为他:情绪经常保持稳定;和任何人都相处得很好;体育成绩都已达标;能成功地调整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合理地适应环境;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争取班级的荣誉。 在这些表现中属于身体健康的是 ;属于心理健康的是 ;属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是 。 二、课前预习 1、自我检测: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健康的含义,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 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
16、中的各种变化。 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以上10条,体现了健康所包含的身体、心理的良好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三方面的内容。要想拥有健康,就必须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2、质疑:什么是生活方式? 3、讨论小结: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 三、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1、大家在课余时间收集哪些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科版八 年级 生物 下册 教案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