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十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十篇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十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抽象的计算概念。组合图形是具有普遍特点的平面几何图形,是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总结与延伸。尤其是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理过程(不同于简单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蕴含叠加转化的数学思想,对学生今后计算复杂图形面积公式具有重要意义。听了黄老师执教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深受启发。由于黄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编写
2、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 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转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学行为。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在“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本课教学中,黄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
3、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二、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黄老师先让学生跟老师一起画一个图形,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想法,看看自己没想到的方法有哪些,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学习其它方法。这样有序的学习,不仅发展
4、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注重兴趣的激发,找准新旧链接。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需要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黄老师在学习新知之前,先组织学生从自己制作的七巧板图形中找出2个图形拼成一个新的图形,并给它取个名字,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找准新知的最佳切入点,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 四、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 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中,黄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了让学生自由拼凑图形这一情境,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组合图
5、形,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最后又让学生计算家里楼房挑梁的侧面面积,通过联系实际,计算面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黄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黄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当然,黄老师能否在以下几方面再继续探究,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1、能否在课堂评价方面加以改进。评价作为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巴班斯基指
6、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全方位参与的课堂才会产生心理共鸣,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因为学生很在乎别人,尤其是同伴对自己的肯定。本节课中我感觉在这方面稍微欠缺了一点点。 2、我觉得学生的练习偏少了一点,是否需要增加。(可能由于课件出现了问题,黄老师临时调整了教学策略后,造成了时间紧张,才减少了练习)。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县一小的一名数学教师,名叫赵振华。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的认识。 一、说课标: 长方体的认识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中“空间与图形”的一个内容,标准把空间观念作
7、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所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本节课的内容是从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一个过渡,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 二、说教材: 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掌
8、握了平面图形以及对长方体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起始课。但在以前学生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本节课是学生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难度。本节课就是要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是接下来继续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长方体的特征。难点是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会画长方体。建立空间观念。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三、说学情: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已能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在前面几册又逐步
9、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为本课时学习提供了经验支持。但是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教学中要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上下大功夫,主要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动耳中自主探究新知,在探索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四、说教学目标
10、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经历长长方体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会画长方体。 五、说教法: 创设情景、引导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
11、学生学习。 六、说学法: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操作实践、思考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采取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各种形状的物体,如:
12、讲桌、文具盒等,我们一起来先来欣赏几组图片。(课件演示)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形状?边看边想它们在外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长方体。 师: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有了一定的了解。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长方体?(生举例) 师: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长方体。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拿出你们准备的长方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有平平的面,还有边、角。 师:长方体这种平平的面叫做长方体的面。两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点叫顶点。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师:长 方体的面、棱、顶点有哪些特征呢?
13、同学们从长方体入手,去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 (2)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预设:生1:我们发现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生2: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生3:长方体有八个顶点。生4:生5:生 3、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师:刚才大家发现了长方体的特征,你能运用所学解决课本28页的这7个问题吗?(视频展示台出示书28页的表格。学生分别回答这7个问题。) 4、认识长方体的立体图。 师:(出示课件长方体)你最多能看到这个长方体的几个面?你看到了哪三个面?哪三个面看不到?(上面、前面、右面) 师:我
14、们把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根据透视原理画下来就是这样的。(媒体演示)这就是长方体的立体图形。 师:大家会认了吗?试一试。 师小结:以后,我们要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要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去分析。 5、画长方体 师: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知道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大家会画长方体吗? 画长方体步骤:1、画一个平行四边形。2、画出长方体的高。3、连线。 6、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1)、师:同学们刚画出了长方体,那么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特点? 师课件展示后,学生汇报。 (2)、大家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呢?把你思考的结果和大家分享分享。 生汇报。 (三)、联系比较,生活拓展 1、量一量墨水盒
15、(教科书、铅笔盒)的长、宽、高 2、练习五第4题.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师:今天这堂课研究了长方体。带着今天的学习,下课自己再研究一下好吗? (五)、作业做一个长方体模型。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6个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棱:12条,互相平行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与购物中的第2课时内容。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解决分数乘法问题”、“购物搭配”、“估计费用”和“折扣”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力。在
16、这样的基础上再学习购物策略,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2)、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分析、比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研究与讨论,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购物策略。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非常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一双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能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教学坚持不懈努力的方向。 本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创设学生平时比较常见的买饮料、酸奶等情境,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数学交流活动情景并帮助他
17、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综合利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商店的优惠策略,主动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愉悦、渴求的心理状态,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课堂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观察、分析,学会应用,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始终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学习。在动态生成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解决问题中对学生进行拓展引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引导学生在多种方法中进行选择,这是一种决策意识。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
18、同学们有没有想举行一些活动来庆祝呀?在举行庆祝活动时肯定需要一些糖果和饮料,今年超市举行了很多的优惠活动,连老师都看花了眼,不知哪家便宜,大家愿不愿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就来研究怎样买饮料的数学问题。板书揭示课题:购物策略。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喜爱的六一儿童节,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巧妙地引入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购物策略。 1、买果粒橙 (1)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平常最喜欢喝的果粒橙,你能读懂什么? (2)买1小瓶 a、那我们就一起走进福州的三大购物超市(课件),看看聪明的商家是怎样开展推销饮料的活动。从情境图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这样想: 永辉超市买1大瓶
19、送1小瓶,也就是说,只要买一大瓶就免费送一小瓶。买小瓶没有优惠。 好又多一律九折,我举个例子说:10元钱的饮料打九折后是9元。 曙光超市30元以上打八折,就是说不满30元不优惠。 b、商家为了扩大自己的销售量真是绞尽脑汁,我们一起去买饮料吧!先买1小瓶,怎样买合算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3)再买1大瓶1小瓶怎么买合算? 学生可能这样想:我去永辉超市买,我想永辉超市买一大瓶送一小瓶,只花10元。在沃尔玛超市不满30元不便宜,在好又多打九折,花10.8元。 (4)买3大瓶3小瓶 a、看来我们买东西时还真得动动脑筋,仔细分辨,才能买到比较合算的饮料。那么淘气也有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他想买3大瓶3小
20、瓶饮料,能帮他解决去哪家买比较合算吗? 学生通过计算知道 b、你用的是计算的方法,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这样想:比较折扣多少的方法解决问题 c、如果你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你准备去哪家买? 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历提出情境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都是聪明的消费者。 (5)为每人准备约200ML饮料 六一就要到了,老师想为我们班同学每人准备约200ML,去哪个超市买比较合算?我们班有多少名同学?(35人)我们一共约需要多少饮料?(20035=7000ML)这7000ML饮料我们到哪个超市买比较合算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解决吧! 学生讨论,先在小组交流,在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
21、种购买方案,最后我们一致认为去沃尔玛超市买5大瓶和5小瓶(105+25)0.8=48元比较合算。 (6)总结购物策略 师:我们刚才一起经历了如何买更合算的饮料这样的活动,你有哪些体验或感受想对大家说?(教师总结购买饮料30元以下去永辉或好又多超市,30元以上去沃尔玛超市买比较合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以上题目讨论与交流,逐步启发学生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购物策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购买酸奶 (1)出示酸奶情境图 师:大家爱喝酸奶吗?老师在超市中还发现这样同一品牌的酸牛奶。请看(课件出示)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如果你
22、自己喝的话你会选择哪种?如果再为你的家人带点,你会选择哪种?(学生自由说想法。) (2)解决买1升,1.5升酸奶分别有几种买法的问题。 师:要买1升有几种买法?你知道1升有多少吗? 生:有三种:1大盒,2中盒,5小盒。 师:大家同意吗?要买1.5升,有几种买法? 生:也是三种。 (3)小组合作解决怎样买2.4升酸奶合算的问题: 师:淘气要买2.4升酸奶怎么买合算呢?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作好记录 大盒 中盒 小盒 买2.4升酸奶所需钱数 1000ML/9.7元 500ML/5元 200ML/2.6元 学生分组汇报,投影展示不同买法。 引导思考:还有没有更便宜的买法? (4)总结策略 师:同学们说
23、得都有道理,就按你们喜欢的方法买吧!你建议别人怎样买同一包装不同容量的酸奶?(在满足所需酸奶的前提下,同一食品,大包装要比小包装便宜。)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学生平时常见的情境,引导学生交流最省钱的购买方法,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时,通过填表格,启发学生有序思考,渗透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培养学生的决策意识。 (三)、机动练习。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打折让利的现象:你能利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我要买一件上衣260元,现在有4家折扣店销售,A店:8折销售;B店:满100元减30元;C店:满100元返30元购物券。我去哪家店买合适?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购物中打折、让
24、利现象,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购物中的数学问题,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生:总结 师:在购物中有许多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相信同学们今后更能聪明、理智的购物。老师最后祝愿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乐!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最小公倍数一课。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这节课是一节以概念为本的教学。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用自己想到的方
25、法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学情分析: 在不同的学校、班级进行前测,直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用模拟的小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在动手操作中,由于受密铺的影响,横拼竖摆,不但耗时过长,而且很难有效的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因此在设计操作环节时,我搭建“脚手架”。通过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和构建公倍数体系两个环节进行有效教学。成功搭建起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桥梁。 三、教学目标: (1)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用集合图表示。掌握求10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培养发
26、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教学重点: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10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游戏卡片一套,模拟墙壁的平面图、模拟长方形墙砖多套,作业纸多张和多媒体课件一套。 五、教法和学法: 加点理念课堂上我采用尝试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按照下面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初步感知,建立表象;动手操作,建立概念;自主探究,归纳方法;实际应用,回归生活;全课总结
27、,延伸课外。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首先我从游戏中引入,我把枯燥的倍数复习设计成“抢倍数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悟公倍数。(预设5-6分钟) 具体操作: 首先我手里拿着数字卡片,给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风靡我们全班的游戏抢倍数游戏。面对全体同学讲一下规则:找两个同学上来,一个负责抢3的倍数,一个负责抢2的倍数。老师把卡片放到黑板上,过了抢的时间老师会把卡片收起来。最后抢的多的同学获胜。 然后把全班分成两大组,要求每组快速派一名代表上来。当两名学生上台进行游戏,其他学生做裁判共同参与。 接下来游戏,当第7张卡片出来的时候,两个同学会同时抢6这个数字。如果没有出现抢的局面。我会再出示
28、12这个数字。学生很容易发现并说出:数字6是决定游戏胜负的关键,因为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紧跟着追问:“为什么都来抢6这张卡片”。先让这两个代表说说,再让其他同学说说。 然后揭示出公倍数的概念。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也就是说6是3和2公有的倍数,我们把6叫做3和2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及概念。) 引导学生想想:那你还知道哪个数是3和2的公倍数? 学生答出12、18、24等数,并用这些数完整的表述出公倍数的概念。 及时表扬说的对,说的完整的同学。多让几个同学说说,并让同桌说说,强化公倍数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建立概念。 这一大环节是深刻理解公倍数,建立最小公倍数的重点内容
29、,为此我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1)固定的正方形边长,选择长方形墙砖。(预设6-7分) 首先在前面通过游戏感悟公倍数的基础上,过渡到生活中。让学生体验公倍数能在生活中帮我们做什么。 (出示生活情境,课件显示。) 当学生明白题意后,要求学生利用模拟的长方形墙砖和墙壁正方形平面图, 分小组活动进行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得到不同的方案。 然后让学生汇报想法,谁来说说:你们小组选择的是长几分米,宽几分米的墙砖,怎样铺的? 在汇报方案时,学生都会选择长3分米,宽2分米的墙砖。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适时进行追问:“正方形墙面墙壁的边长所用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自主发现:按照要求进行
30、,所铺成的正方形边长必须是小长方形长和宽的公倍数这一结论。 这个时候多让几个学生说说这一结论。 其次我再追问:“大家为什么都不选择长5分米,宽3分米的墙砖?” 学生很容易答出,因为12不是5和3的公倍数。 最后我作课堂小结:“看来所铺正方形墙壁的边长必须是长方形墙砖长3分米,宽2分米的公倍数。” (2)用固定的长方形墙砖,铺多个的正方形。(预设6-7分) 从上个环节直接过渡到问题中。“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动手操作,获得很有价值的发现。(课件出示情境)用这种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墙砖,整块整块的铺,还可以铺成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 然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当有的同学有想法后,请同学们拿出表
31、格,填写完整。 让学生填出表格,空间想象能力好的学生能直接想到这些正方形的边长都是2和3的公倍数,想象不出来的,允许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其次把两个同学的表格用实物投影仪打出。让学生交流这样填的想法。 学生有可能答出:发现这些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所铺长方形墙砖长和宽的公倍数。及时表扬:“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公倍数知识解决问题,这了不起” 还可能发现:其他公倍数都是6的倍数;最小的公倍数;公倍数是有很多个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来,及时追问:“察这些公倍数,最小的是几?”学生很容易 说出6是公倍数中最小的。揭示出:6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3和2的最小公倍数。(板书:最小) 及时强化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让多个学生
32、说说6是3和2的什么数?同桌也互相说说。 再次追问:3和2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这些公倍数能写完吗?让学生说出公倍数是无限的。 (3)用集合圈表示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预设4-5分) 首先让学生用数学上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3的倍数和2的倍数。并把3和2的公倍数画出来。(课件出示两个空白的集合圈)。学生写完后,汇报结果。同时课件显示出答案。 然后利用课件使集合圈重叠一部分。给学生问题:如果这两个集合圈这样放在一起,该怎样填呢?(课件出示空白的交叉的集合圈) 让学生思考、交流。明白各部分填什么,怎样填。让学生在作业纸上 完成后汇报结果。(课件出示答案)并让学生说说3和2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再次
33、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三)、自主探究,归纳方法。(预设7-8分钟)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直接出示问题:那给你两个数6和8,怎样求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板书: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这时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当学生有了想法后,让学生拿出作业纸,把过程写出来。 然后让学生小组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接下来让学生进行汇报。(找几个不同的方法,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 在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交流、争辩,在交流各种方法的同时,可能发现:两个数相乘方法和倍数关系时找最大数的局限性。认识到列举法的普遍性。 在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后。我会说:老师非常欣赏大家的方法。
34、我这也 有个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在有方向的直线上表示出来。上面表示6的倍数,下面表示8的倍数。所圈重叠的线段是6和8的公倍数。 (教材中出现了数轴上表示倍数的方法,考虑到学生想不到这种方法,我参与活动中,最后展示这种图形结合的方法。) (四)、实际应用,回归生活。(预设3-4分钟) 做一个课堂小结,转到学生解决问题中。“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掌握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相信大家一定有很深的收获。让我们带着收获进行下面的练习。相信你一定没有问题。” 课件出示一道生活情境题) 2、学生交流汇报得出:全班可能有48人或24人,最少为24人。 (五)、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35、(预设3分钟) 告诉学生在天文学中也有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让学生边听边看屏幕: (随着音乐的响起,播放图片。)。 我朗诵:中国人对日食现象的记载,已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在汉代就发现日食出现具有一定的周期。月球从月初到下一次月初是一个朔望月,平均约长30天。太阳从月球轨道的升交点再回到升交点是一交点年,平均约长347天。朔望月与交点年的最小公倍数就和日食的周期有关。 课堂结语:“奇妙吧!如果大家还想继续了解,回去可以上网查找一下相关的资料。让我们带着收获,下课!”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5 教材内容: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折纸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第一节“异分母分数加
36、减法”的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学会同分母数加减法和通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教材安排折纸的活动,通过两个小朋友折纸的所用纸数量,提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的必要性。对于异分母分数的减法,教材则直接呈现了计算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能直接进行减法的计算。在“试一试”的练习后,教材安排对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归纳,以便学生能用简单的算理直接进行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
37、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关键: 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原理。 教法学法: 1、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让学生探究体验、参与合作、互动讨论。
38、 2、学法:鉴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分等知识,为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做足了铺垫,所以本节课在学生直观操作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合作交流,寻找概括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总结,完善认知。接下来我重点说一说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生谈话:同学们喜欢折纸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折纸中的数学问题。(板书:折纸)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两
39、位新朋友,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小明和小红在手工课上折纸)让学生观察。 师:你能从小明和小红的折纸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板书:小明和小红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要解答这些问题,你会怎样列出算式呢? 生说算式,师板书:1/2+1/4=1/2-1/4= 师:这两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揭示课题:我们把分母不同的分数称为“异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究竟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个问题。(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此环节抓住切入点生成本节课的问题,用比较新旧算式的
40、方法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原本较为单调的计算课生动有趣起来,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了充足条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探究素材。让学生体会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1、初步感知,猜测结果。 师:首先我们来研究1/2与1/4的和,请你估计一下,它们的和大概有多大? 猜想是进行探究学习的起步,安排学生先初步感知,直觉猜测结果,把他们的这种起始认知放大,然后在质疑中,让他们惊现这时不能直接相加,接着进行深层的体验探究。 2、自主探索,揭示算理。 (1)独立思考:在学生猜测1/2+1/4得多少后,让他们独立思考,再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画图、
41、折纸等不同的方法探索计算的算法。 (2)合作交流:算完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3)汇报交流:小组说完后,哪组的同学起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想法?还有别的不同想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2+1/4=1/6 1/2+1/4=2/61/2+1/4=2/4+1/4=3/4 不管是哪种想法,我都不会急于表态,而是把问题抛回去:请同学们想想,你同意那种意见?为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不仅说出得多少,更应结合图形、画图说明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直观演示,验证算理。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准确看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过程
42、,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了1/2+1/4=2/4+1/4=3/4的全过程,学生看到了“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的事实,有利于学生清晰地理解算理,真正体会到通分的意义和作用。 4、知识迁移,探索减法。 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后,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你能计算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吗?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进行独立探索。在尝试计算后展开交流,并用图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帮助学困生形象地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出示试一试两题,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5、观察思考,归纳算法 观察算式,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
43、法? 让学生思考、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小结优化,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算法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 此环节抓住问题的的着力点讨论,让学生探究有实效,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汇报交流时抓住知识的突破点,以求达到由“投石问路曲径通幽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两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第1题“看图填一填”这一层练习,旨在展示计算过程,使学生结合图形来完成计算,给学困生提供“拐仗”。 第2题“小小神算手”的练习不仅要用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要综合运用“通分、约分”等知识点,目的在于强化算理,提高计算技能。 第3题“火眼金睛判对错”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综合练习:五年级(1)班全体同学参加大扫除劳动,2/5的同学打扫教室,1/3的同学打扫室外卫生区,其余的同学去打扫阅览室,打扫教室和卫生区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打扫阅览室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先看清题意,再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关注有什么不一样的或是不对的?此环节抓住盲点练习,让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