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屈原的现代诗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屈原的现代诗歌.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纪念屈原的现代诗歌篇一:关于屈原的现代诗歌 篇一:致屈原 作者:白石细琢 两千多年前的纵身一跃, 溅湿了汩罗江畔的斑竹, 哀思顺江而下。 两千多年中的每一句离骚, 在粽子的飘香中吟诵, 拧一把艾叶飘在水中, 与挂在脖颈的香囊, 一起飘香。 端一碗雄黄酒, 与您对饮, 静静的汩罗江, 端阳高照。 篇二:哭屈原 作者:常路明 活到现在才明白 那个屈大夫死的那天 有多少伤心 有多少无奈 故国家园 娇妻眷恋 活到现在才知道 汨罗江有多深 你怎么能把一个名士藏匿 你怎么能把一片丹心沉冤 天空洒下豆大的泪滴 百姓捧出一打打的粽子奠祭 楚国已亡 爱国忠君之心何处寄托 唯有与鱼虾为伴 唯有与淡忘为伍 此行必去
2、 必去 篇三:悼屈原 作者:黎明曦 汨罗江边,一声声愤懑的呐喊,用离骚 伴着楚辞的磬音,寄托情怀,凄婉 惊动了河山,也振聋发聩般,唤醒诗坛 使诗经后的经典有了改变,惊魂的诗句 参差错落着遣词长短,再也无法拘束 如律诗般敬为圭臬的铭龛,酝酿的酴醾 浓酽成端午水的缠绵,甚至使我不敢痛饮一盅 熏染,依然陶醉了几千年,恍若不竭的醴泉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抛弃耿介,情何一慨 诘问九天,叩响神殿,敲击龙宫,悲凄呼唤 哪里能容忠臣之躯,何处可寄许灵均的梦魇 上下求索,荆楚遍布追寻的盘桓,使河山动容 郁郁不得志呀,蕙质兰心,圣洁修身,如此之躯 竟不被重用,错失的哀叹,让人心生迁怨 大夫之舟涉江而行,惊诧了太多
3、心颤,悲剧放任发生 爱国恤民更添沉痛,只应和起九州竟食米粽的盛宴 无需留意作鱼饵,抑或借分享,寄托哀思之情 独不惦念远离信仰的饥馑,把怀念用啃噬填充饱餐 善良懵懂了敬奉,伯夷不食周粟,鸷鸟不与燕雀同种 怀王自今可否明了此心,国人哪能仅用端午祭祀屈子的情感 篇四:端午忆屈原 作者:云湘鹤 天气反常得没法预见 雨霭笼罩在长江一线 连汨罗江也无法幸免 萤火虫也收起它的锋芒 静待雨后重振起舞 应该锣鼓喧天的场面 如今被雨幕屏蔽了起来 每年五月五日 乡亲们怀着对你的念想 自发组织龙舟竞赛 那时的汨罗江上旗旆飘飘 两岸人潮涌动 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口号声整齐划一 个个充满英雄气慨 直奔远处决胜的标记
4、雨,一直不停的淅淅沥沥 也洗不掉两千多年遗留的风俗 当初怀抱治国之梦 抱石沉入江中 使九问惊天 把离骚传诵 让精神不朽 你面带笑容静坐在庙宇前 看这千年来的朝代替换 你去了,寂寞了千年的 路程 把呐喊挥毫在奔腾的江面 把胆气镶嵌在龙头之巅 你的身影屹立在江畔 巍峨成一棵松 让世人敬仰 你去了,粽香在史册里住了下来 保存千年时光香味不淡 连同你的气节 燃烧在华夏大地 篇五:念屈原 作者:灵魂在飞 一 用粽叶叠成一只船 让思念飘浮在黄河 用黄河水粮造一壶烈酒 将思念饮进肚子 站在巨石上醉看今朝 黄河源头独看屈原 回头事已过尽千年 把酒问今天 那年是何年 黄河水 屈原在何处 黄河水 屈原永远在人间
5、二 端午节我不吃粽子 也不吃包子 请给我一口水吧 让我喝下一口水 一口清凉的水 一口纯净的水 一口正义的水 因为那口水是黄河水 没有世俗的污染 只有屈原的灵魂 喝下它 可以梦见屈原 喝下它 世间会平静 篇六:写给屈原 作者:dcg5982163 一个人的名字,过去二千多年都还让人记着 你是一个民族的骄傲,挺起的脊梁 才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一首离骚,两千年多年的传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虽然你感叹世态的炎凉 投向大江非你的选择 却让无数人为你悲泪 连江中的鱼儿也为你守候 这才有划龙船的举动 那投入江中的粽子 你闻到它的香了吗 屈大夫,可以告慰你的是 伟大而坚韧的炎黄子孙 依然会顽强的
6、活着 崛起的中国会永远高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腾飞的中华民族 将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 篇七:屈原之美 作者:anne_manor 在冲忙杀戮战乱的史书中 寻找一个美丽的位置 种满蕙茝和芳芷 再洒上清晨坠露的余香 一朵茉莉般淡雅的灵魂 千百年来 恍若散发着幽秘的气息 引得后人无限向往 即使触摸不到那神秘的气息 却是如此贴近的 润滋心灵的 悲伤与美好 依然无法拥抱 王的男人 总归是那么的轻之如毫 惟草木之零落兮 落水三千 染作一条圣洁水 仿佛有一支身影 浪漫飘逸 伫立在永恒的夕阳江畔 那江离与辟芷的芳馥啊 正穿越过 千年的时光 篇八:端午怀屈原 作者:伍培阳 此刻,汨罗江显得异常平静 无论上游,下
7、游,还是中游 端午日渐临近 莫非它正在搜集楚国方言 或者,将之乎者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也异常平静 稍稍在水面撕开一条口子 随着时光和岁月 下潜到最深的江底,细心寻找 一摞散佚的竹简,竹简上的文字 文字里的香草,美人 想象夸张,光怪陆离,以及丰沛的情感 恰好巧遇一位峨冠博带 银须飘逸的古人 递给我精装版的楚辞 其中包括:离骚,九歌,和天问. 渔父告诉我,他叫屈原 被怀王一再疏远和流放的 三闾大夫 篇二:2013届浙江省余姚五中(金兰合作组织)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本卷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8、() A水涧间不容发 磊落硕果累累 肄业自怨自艾 B木讷吐故纳新 胥吏长吁短叹打诨混水摸鱼 C模式摩肩接踵 箴言爱憎分明寺庙有恃无恐 D炽热栉风沐雨 滂沱气势磅礴修葺休戚相关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那青青的嫩竹,或一两株临窗,或三五丛傍水,为生活平添许多情趣。郁郁葱葱的 万杆碧竹,更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忘怀。 B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 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C孟子开始游说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季。战国七雄, 已经准备长期的大撕杀。 D“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诬蔑我厂出口劳改
9、产品,”李厂长义愤填膺地对大家说,“对于 这种无耻滥言,对于他们的攻击,我们要同仇敌忾,粉碎他们的阴谋。” 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将受到全 世界人民的唾弃。 B乌克兰大选发生危机,反对派领袖尤先科的支持者与另一位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理 亚努科奇的支持者不可开交地互相抨击,“尤派”阵营举行大规模示威活动,政局动荡不安, 国家面临内战危险。 C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研 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D最近,长江流域水灾严重,小陈又将奔赴灾区采访,临行前他有个不情之请,求
10、我 帮忙照顾他生病的年迈的母亲。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周昆玉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自小接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举手投足间自然有股 很浓的书卷气。 只要顾客一走到她的柜台,就会立即送去亲切的问候,凡真心要买东西的顾客,她 主动当好参谋,决不会空手而归。 象征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考古证据在辽河流域一再被发现,证明中华文明起源 不是一个中心而是多个中心,其中包括辽河流域在内的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也是中华文明的发 祥地之一。 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 我国政府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5. 根据下列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出“3G手机”最突出
11、的两大特点。(含标点符号,不超 过12字)(分)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 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3G)显示了强大的优势,具体表现为手机 联网的速率,3G可以让你的手机网速像家庭宽带一样快;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 多种媒体格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其标志性功能就 是支持视频电话。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公司已取得3G牌照,2009年 我们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鉴 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
12、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 比。(4分)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停杯叹息,用泪水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仿句 ; 仿句。 据报道,从10月11日晚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都被 此占据;人们的谈话内容都紧紧围绕“莫言和中国文学”的话题;各地书店的莫言作品被抢购; 各类网站纷纷借势推广图书频道进行营销;语文出版社日前放话,已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连莫言的家乡山东省高密县相关部门也坐不住了,决定重新建设莫言 纪念馆,打造红高粱文化景点。目前,一股“莫言热”袭来,而且还有升温之势。 对于持续升温的“莫言热”,网友有很多不同的解读。
13、你是如何看待“莫言热”的,请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要求不少于60字。(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直到今天,很多文学史论著作还喜欢把屈原说成是“爱国诗人”。这也就是把一个政治概念 放到了文学定位前面。“爱国”?屈原站在当时楚国的立场上反对秦国,是为了捍卫滋生自 己生命的土地、文化和政权形式,当然合情合理,但是这里所谓的“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 的“国家”,我们不应该混淆概念。在后世看来,当时真正与“国家”贴得比较近的,反倒 是秦国,因为正是它将统一中国,产生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形成梁启超所说的“中国之 中国”。我们怎
14、么可以把中国在统一过程中遇到的对峙性诉求,反而说成是“爱国”呢? 有人也许会辩解,这只是反映了楚国当时当地的观念。但是,把屈原说成是“爱国”的 是现代人。现代人怎么可以不知道,作为诗人的屈原早已不是当时当地的了。 寻常老百姓比他们好得多,每年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包粽子、划龙舟的时候,完全不分 地域。不管是当时被楚国侵略过的地方,还是把楚国灭亡的地方,都在纪念。当年的“国界”, 早就被诗句打通,根本不存在政治爱恨了。老百姓比文化人更懂得:文化无界,文化无价。 在诸多同类著作中,我独独推崇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那一部中国文学史对屈原的 分析。正是政治上的障碍,指引了文学的通道。落脚点应该是文学。 我的
15、说法可能会更彻底一点:那些日子,中国终于走到了应该有个性文学的高点上了, 因此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派出一个叫屈原的人去领受各种心理磨炼。让他切身体验一系列矛盾 和分裂,然后再以自己的生命把这些悖论冶炼为美,向世间呈示出一个最高坐标:什么是第 一等级的诗,什么是第一等级的诗人。 简单说来,这是一种通向辉煌的必要程序。 抽去任何一级台阶,就无法抵达目标,不管那些台阶对攀援者造成了多大的劳累和痛苦。 即便是小人诽谤、同僚侧目、世人疑惑,也不可缺少。 甚至,对他自沉汨罗江,也不必投以过多的政治化理解和市井式悲哀。郭沫若认为,屈 原是看到秦国军队攻破楚国首都郢,才悲愤自杀的,是“殉国难”。我觉得这恐怕与实际情 况有一点出入。屈原自沉是在郢都攻破之前好几年,时间不太对。还有一些人认为是楚国朝 廷中那些奸臣贼子不想让屈原活着,把他逼死的。在宽泛的意义上这样说说也未尝不可,但 一定要编织出一个谋杀故事,却没有具体证据。 我认为,他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