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数学教案模板设计2021.docx
《高清数学教案模板设计20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清数学教案模板设计2021.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清数学教案模板设计2021 教案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高一数学教案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一数学教案设计一: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
2、,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 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
3、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4、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
5、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
6、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5、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三、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 1、 2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不确定) (2)好心的人(不确定) (3)1,2,2,3,4, 5、(有重复) 3、设a,b是非零实数,那么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 4、由实数x,x,x,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7、A) (A)2个元素(B)3个元素(C)4个元素(D)5个元素 5、设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aZ,bZ)的数,求证: (1)当xN时,xG; (2)若xG,yG,则xyG,而不一定属于集合G 证明(1):在ab(aZ,bZ)中,令a=xN,b=0,则x=x0*=abG,即xG 证明(2):xG,yG, x=ab(aZ,bZ),y=cd(cZ,dZ) x+y=(ab)+(cd)=(a+c)+(b+d) aZ,bZ,cZ,dZ (a+c)Z,(b+d)Z x+y=(a+c)+(b+d)G,又不一定都是整数,不一定属于集合G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
8、、属于、不属于) 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高一数学教案设计二:函数的概念 【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函数的概念指的是函数的概念及符号的理解,理解它关键就是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学生已经学过了集合并且初中对函数的概念已经作了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函数的概念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的。由于它还与基本初等函数和函数模型等内容有必要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所以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实例领悟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 会求一些简单
9、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区间的概念; 2、目标解析 (1)理解函数的概念就是指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区间的概念就是指能够体会用区间表示数集的意义和作用; 【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函数的概念及符号的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函数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况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况能力,其中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转化为具体。 【教学过程】 问题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落
10、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且炮弹距离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 h130t-5t2.1.1这里的变量t的变化范围是什么?变量h的变化范围是什么?试用集合表示? 1.2高度变量h与时间变量t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若是,其自变量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正确理解让学生体会用解析式或图象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在t的变化范围内任给一个t,按照给定的对应关系,都有唯一的一个高度h与之对应。 问题2:分析教科书中的实例(2),引导学生看图并启发:在t的变化t按照给定的图象,都有唯一的一个臭氧层空洞面积S与之相对应。
11、问题3:要求学生仿照实例(1)、(2),描述实例(3)中恩格尔系数和时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理解得到函数的定义,培养学生的归纳、概况的能力。 问题4:上述三个实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都是函数,那么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分析,函数还可以怎样定义? 4.1在一个函数中,自变量x和函数值y的变化范围都是集合,这两个集合分别叫什么名称? 4.2在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AB中,集合A是函数的定义域,集合B是函数的值域吗?怎样理解f(x)=1,xR? 4.3一个函数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如果给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那么函数的值域确定吗?两个函数相等的条件是什么? 【例题】: 例1求下列
12、函数的定义域 (1)(2) (3)(4) 分析:求定义域就是使式子有意义的x的取值所构成的集合; 定义域一定是集合! 例2已知函数 分析:理解函数f(x)的意义 例3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相等? 例4在下列各组函数中与是否相等?为什么? 分析:(1)两个函数相等,要求定义域和对应关系都一致; (2)用x还是用其它字母来表示自变量对函数实质而言没有影响.【课堂目标检1测】 教科书第19页 1、2. 【课堂小结】 1、理解函数的定义,函数的三要素,会球简单的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 2、理解区间是表示数集的一种方法,会把不等式转化为区间。 数学教案等差数列_高一数学教案_模板 3.2.1等差数列 目的
13、:1.要求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用来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1.要证明数列an为等差数列,只要证明an+1-an等于常数即可(这里n1,且nN*)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n1,且nN*).3等到差中项:若a、A、b成等差数列,则A叫做a、b的等差中项,且 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公差是每一项(从第2项起)与它的前一项的关绝对不能把被减数与减数弄颠倒。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含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由它的首项和公差所完全确定。换句话说,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已知,那么,这个等差数列就确定了。 过程: 一、引导观察数列:4,5,6,7,8,9,
14、10,3,0,-3,-6,12,9,6,3, 特点: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常数“等差”二、得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见P115) 注意:从第二项起,后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1名称:AP首项 公差 2若 则该数列为常数列 3寻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由此归纳为 当时 (成立) 注意: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的一次函数 2如果通项公式是关于的一次函数,则该数列成AP证明:若 它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AP。 3公式中若 则数列递增,则数列递减 4图象: 一条直线上的一群孤立点 三、例题: 注意在中,四数中已知三个可以 求出另一个。 例1(P115例一) 例2(P116例二)
15、注意:该题用方程组求参数例3(P116例三)此题可以看成应用题四、关于等差中项: 如果成AP则 证明:设公差为,则 例4教学与测试P77例一: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使这五个数成AP,求此数列。 解一:是-1与7的等差中项 又是-1与3的等差中项 又是1与7的等差中项 解二:设 所求的数列为-1,1,3,5,7五、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成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即证明 例5、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求证数列成等差数列,并求其首项、公差、通项公式。 解: 当时 时亦满足 首项 成AP且公差为62中项法: 即利用中项公式,若则成AP。 例6已知,成AP,求证,也成AP。 证明: ,成AP 化简得:
16、= ,也成AP3通项公式法:利用等差数列得通项公式是关于的一次函数这一性质。 例7设数列其前项和,问这个数列成AP吗? 解: 时时 数列不成AP但从第2项起成AP。 五、小结: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差中项、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六、作业: P118习题321-9七、练习: 1已知等差数列an,(1)an=2n+3,求a1和d(2)a5=20,a20=-35,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及a100.2.在数列an中,an=3n-1,试用定义证明an是等差数列,并求出其公差。 注:不能只计算a2-a1、a3-a2、a4-a3、等几项等于常数就下结论为等差数列。 3在1和101中间插入三个数,使它们和这两个
17、数组成等差数列,求插入的三个数。 4在两个等差数列2,5,8,与2,7,12,中,求1到200内相同项的个数。 分析:本题可采用两种方法来解。 (1)用不定方程的求解方法来解。关键要从两个不同的等差数列出发,根据相同项,建立等式,结合整除性,寻找出相同项的通项。 (2)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来求解。关键要抓住:两个等差数列的相同项按原来的前后次序仍组成一个等差数列,且公差为原来两个公差的最小公倍数。 5在数列an中,a1=1,an=,(n2),其中Sn=a1+a2+an.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Sn。 分析:只要证明(n2)为一个常数,只需将递推公式中的an转化为Sn-Sn-1后再变形,便可达到目的
18、。 6已知数列an中,an-an-1=2(n2),且a1=1,则这个数列的第10项为() A18B19C20D217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为a-1,a+1,2a+3,则此数列的公式为() A2n-5B2n+1C2n-3D2n-18.已知m、p为常数,设命题甲:a、b、c成等差数列; 命题乙:ma+p、mb+p、mc+p成等差数列,那么甲是乙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9(1)若等差数列an满足a5=b,a10=c(bc),则a15= (2)首项为-12的等差数列从第8项开始为正数,则公差d的取值范围是 (3)在正整数100至500之间能被11
19、整除的整数的个数是 10已知a5=11,a8=5,求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1设数列an的前n项Sn=n2+2n+4(nN*)(1)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三项a1,a2,a3;(2)证明:除去首项后所成的数列a2,a3,a4是等差数列。 12已知两个等差数列5,8,11,和3,7,11,都有100项,问它们有多少个共同的项? 13若关于x的方程x2-x+a=0和x2-x+b=0(ab)的4个根可以组成首项为的等到差数列,求a+b的值。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推导并掌握通项公式.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类比、归纳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教案 模板 设计 20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