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齐鲁文化对山东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的作用.doc





《论齐鲁文化对山东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齐鲁文化对山东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的作用.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齐鲁文化对山东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的作用论齐鲁文化对山东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齐鲁文化的形成历史和特点,齐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渗透到山东地区的社会活动、人文活动、文化构成,成为山东旅游资源形成的沃土,滋养着山东的文化旅游事业,形成了山东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 齐鲁大地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齐鲁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齐鲁文化的主要思想体系来源于齐国和鲁国两个分封国家,两个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内在张力的文化体系不断的融合借鉴,形成了齐鲁文化的基本框架。齐鲁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中,与各种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文化
2、体系,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指导着人类的活动。经过数千年的积淀,齐鲁文化影响着山东人的各项活动,是山东旅游资源形成的沃土,成为山东文化旅游事业的动力,形成了山东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 一、齐鲁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一)齐鲁文化的形成 据考古研究发现,最早的齐鲁人大约出现在四五十万年前,齐鲁文化的前期主要是东夷文明,东夷文化是较早的古文化之一,经历完整的发展过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东夷族人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通过大汶口遗址中出土的骨器、石器、陶器、纺织工具等,使我们依稀看到当时文化的发达。而且东夷人最早使用龟甲占卜,开创了甲骨文化的先河。通过各种传说和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东夷族是中华
3、文明较早的渊源之一,东夷族与其他族共同开拓了华夏文明的雏形,为齐鲁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公平息“武庚之乱”后,通过“迁徙殷族遗民”和“同姓同宗分封”政策维护周朝的统一。周公旦和姜尚被分封到山东地区,分别建立了齐国和鲁国,成为了著名的诸侯国。周公旦封于鲁后,改造了当地的夷人风俗,实行周朝的礼制制度,鲁人被周人同化,中原文化成为鲁国的典型文化。齐国在姜尚的领导下,结合本土的东夷文化,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了优秀的文明成果。经过近八百年的时间,随着周文化与东夷文化的不断融合,东夷文化逐渐向周文化转化,使齐鲁文化的繁荣成为可能。齐鲁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在文士们不断的学术交流和积极传
4、播中得以丰富和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核心。 (二)齐鲁文化的特点 (1)齐文化的特点 姜尚受封到齐国后,齐国的居民还在发展畜牧业和渔猎业,他采用开放、务实的经济发展方针,结合当地的习俗,简化礼仪形式,发展商业,使齐国逐渐走上了民富国强的道路。由于齐国处于海滨的独特地理环境,注重对外交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齐国的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随着对外思想文化的交流,齐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具有海洋文化的特点。齐文化的思想基础是精神的独立与自由,开放的经济和自由的思想,造就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统治者,给齐人自由自在的发展空间。务实和功利性是齐文化的又一大特点,在明确物质利益决定作用的同时,加强伦
5、理道德的培养。文化上兼收并蓄,取百家之长,各种理论学说在这种宽松的文化、社会环境中并存,齐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多变性的特点。 (2)鲁国文化的特点 鲁文化是在东周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地域文化发展起来的文化形式,经过了前鲁文化、先秦时期的鲁国文化和孔子文化三个阶段的历程而得到不断完善。鲁国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鲁国是一个内陆型文化系统,它不具备独立形成文化类型的条件。鲁文化源于周公被分封到鲁国,由于周公在周国长大,从小接受了传统的宗法和礼乐制度的培养。到了鲁国后,周公将周的礼仪、典章、制度完整的搬到了鲁国,并以此作为鲁国的行为准则。此外,除了西周的文化典籍被带到了鲁国,而且掌握历史文化的史官也到达了分封地区
6、,为鲁国带去了丰富的学术文化资源,促进了西周文化在鲁国的传播。封国后的鲁国文化继承了周礼的传统,是一种尚礼重义的鲁国文化,具有崇德重礼、讲究秩序和重文崇文的特点。此外,鲁国的农业经济基础决定了它文化上的守常性,表现为仁者型的文化。 二、齐鲁文化的影响 齐鲁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学术风气浓厚,逐渐向周围传播,在中国辉煌灿烂的多元文化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在这里,士人的文化成就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展和认可,深刻影响着其它的地域文化。以儒学为核心的齐鲁文化由原生地逐渐向周边扩展,并成为历代官方的政治哲学,影响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独树一帜。 (1)齐鲁文化促进了政治制度的包容性和民主性
7、 同是分封国的齐国和鲁国,在政治制度上采取的措施是不同的。齐国文化强调实用性,主张用人唯贤,不过分考虑血缘关系,通过对国民的教化,达到富民强国的目的。齐桓公重用管仲就是不仅看中他的丰富经验和追求利益时的才智,更钦佩他为追求功名而表现出来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也是齐文化功利性的体现。鲁文化作为强大的社会精神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民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了包容性较强的政治理念。此外,鲁国“尊尊尚恩”的方针,虽然在早期能维持政权的稳定,但又成了国力日削的根源。相比之下,鲁国极力推行和维护周族姬姓一家一族的“尊尊而亲亲”的任人唯亲的国策,形成了军臣上下,父子兄弟、朋友之间严格的等级关系。在“仁”和
8、“礼”的控制之下,限制了人的奋斗向上,改革创新精神,无疑是一种“精神枷锁”,而力行霸业,一统天下,是齐文化的核心所在。 (2)齐鲁文化形成当今文化的开放性 齐鲁文化是实用主义文化和精神理想主义的集中体现。管子作为齐文化的代表,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牧民)的实用主义观点。同时,齐国重视经济发展,尤其是重手工业和商业,从而使齐文化表现出许多工商社会文化的特征。即使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发现沿海地区思想较为开放,工商业化程度较高,经济形式比较灵活。而鲁国实行单一的农业经济,因其地处内陆,有大量肥沃的良田,易于农业发展,故其商品经济不发达。对比来看,像内陆地区的泰安、聊城、
9、菏泽、济宁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发展思路略微平稳内敛,经济形式没有那么灵活。再如同为山东省知名的旅游节庆活动,每年9月份的泰山国际登山节活动和青岛国际啤酒节是不同地域文化的展现,泰山国际登山节以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为基础,而青岛国际啤酒节是以啤酒为媒介,以商贸洽谈为主的,重在经济目的。此外,在齐文化中充满了功利和进取,是不断的兼容并包,不断奋斗向上的一种文化。但这只是从两国的社会角度来看,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来看却是儒学为主体,确切的说是以鲁文化为主体,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原因是齐文化为沿海文化,属于开放性文化,不适合当时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鲁国文化作为能最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齐鲁 文化 山东 旅游资源 形成 作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