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pdf
《湖南省娄底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娄底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期末语文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 卷( 阅读题) 和第卷( 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卷阅读题 (共 70分) 甲必考题 (共 4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清明节 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 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 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 将雏远,万里秋千
2、习俗同” ,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 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 ”的诗句。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 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 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 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 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 ,就是 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 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 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为了
3、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 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 ” ,又称 “圆社 ” 。水浒传中写到宋 徽宗也是 “齐云社”的成员。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 宣传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宋代民间,习惯把无 1 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的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 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 “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 称为“炊饼” 。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 的。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做馒头。水
4、浒传中武大郎每天早起,挑起做好的一 担炊饼出门叫卖。武松离家出行前,曾经交待哥哥武大说:你少在外面,早点回 家;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扇笼就是蒸笼,可以断定,大郎炊 饼是蒸出来,而非烤制的烧饼。宋代炊饼是今天的馒头,绝非烧饼,而馒头却是 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 宋朝太学与国子监食堂例行加餐,春秋两季加炊饼,冬天供应太学馒头。宋 人笔记言,炊饼深受汴梁城民众喜爱,成为主食。年年清明节,市民携带枣粥、 鸭蛋和炊饼,出游踏青。黄庭坚在宽慰病中朋友的书简中说:“病者想渐苏醒能 食矣。家园炊饼漫佳,不知堪否?”诗人杨万里题作食蒸饼作:“何家笼饼 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
5、要鹘仑吞一个。” 读水浒传我们可探寻出宋朝清明节的习俗,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更 多的是纵情取乐,宋朝的节日已经走下了宗教的圣堂,成为老百姓外出娱乐的载 体。通过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宋朝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井生活恬静和谐。 宋朝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 摘编自刘传录从 中探秘宋朝清明节的习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蹴鞠是宋朝清明节习俗的主要亮点,在当时,这种活动是上层社会的时尚运 动,也是足球艺人赖以保障生活的方式。 B圆社是宋代蹴鞠艺人的专业团体,有助于蹴鞠艺人团结互助和维护切身利益, 园社组织蹴鞠比赛,并进行宣
6、传推广。 C馒头在宋朝指的是有馅的食品,就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宋朝太学和 国子监食堂在冬季都例行加餐供应馒头。 D炊饼是宋朝市民在清明节出游踏青时常携带的食品,当时汴梁城大街小巷都 有卖炊饼的,炊饼成为当时民众的主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2 A清明节作为宋朝的一个重要节日被宋人发挥到极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 民俗活动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B宋代蹴鞠的 “白打”踢法是调动身体多个部位完成的一套花样动作,使“球 终日不坠 ” ,该踢法不比射门的准确性,而比控球的灵巧性。 C宋代的饼有烧饼、蒸饼、汤饼、油饼等多种,因避宋仁宗的
7、名讳,蒸饼改称 炊饼,宋人笔记和黄庭坚的书简都说明炊饼深受民众喜爱。 D根据水浒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和清明上河图,我们既可看出宋朝清 明节习俗主要是纵情取乐,也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宋朝的清明节,人们进行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 筝等活动,说明宋朝的节日已成为百姓娱乐的载体,不再有宗教般神圣感。 B陆游的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说明宋朝清明节有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 而杜甫的清明诗说明清明节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在唐朝就已盛行。 C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发展,蹴鞠运动不仅在当时的上层社会流行,还有专 业的踢球艺人
8、,而且追求灵巧的控球技术,有专门负责蹴鞠活动的团体。 D炊饼就是蒸饼,这不仅从水浒中武松和武大郎关于卖炊饼的对话中可以 断定,也可以从杨万里食蒸饼作一诗的诗题和内容的对照中得到印证。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 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 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 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 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 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 右丞当
9、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 乃欲自逸邪 !” 沙班曰: “ 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 阙曰: “ 右丞第往, 此不难致也。 ” 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 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 3 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 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 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升副元帅。十五年夏,大雨,江 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秋稼登, 得粮三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贼薄城下
10、。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 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 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 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 捐其梯曰: “宁俱死此,誓不从贼。 ” 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 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 汝 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 暇 即 注 周 易 帅 诸 生 谒 郡 学 会 讲 立 军 士 门 外 以 听 使 知 尊 君 亲 上 之 义 有 古 良 将 风 烈 。卒时年五十六。 ( 节选自元史 列传,有删改
11、) 4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 等。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 吏。 C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 ( 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 ( 猪) 则为少牢。 D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 十月。 5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 有古良将风烈 B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 有古良将风烈 C
12、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 有古良将风烈 D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 4 有古良将风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余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 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B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 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C余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 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13、。 D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 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5 分) (2) 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 ”(5 分) (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 题。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 日,又中秋。黄鹤断矾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 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刘过:南宋爱
14、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 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 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词人与故人到此登 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 8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何作用?(5 分) 9本词表达的感情比较复杂,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 分) 5 (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赤壁赋中“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一句相对应的曹孟德创作的诗句是“_ _ ,_ ”。 (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及民众对异族统治已经麻木的现象,描述 该现象的句子是 “_ ,_ ”。 (3)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山势高危,对此行
15、人动作与心情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 共 25 分) 请考生在第三 (11) 、第四 (12) 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一小时的故事 【美】凯特 肖班 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 常注意方式方法的。她的姐姐朱赛芬在告诉她时,话都没能说成句,吞吞吐吐、 遮遮掩掩地暗示着。 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正是他在报社收到了铁路事故的消息,那 上面“死亡者 ”一项中,布兰特雷 马拉德的名字排在第一。他一直等到来了第
16、 二封电报,把情况弄确实了,然后才匆匆赶来报告噩耗。 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 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 她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她不要人跟着她。 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 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6 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 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 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唧唧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 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17、。 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尔啜泣一两声,身子抖 动一下。 她还年轻,美丽。白皙而沉着的脸,显示出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 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 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作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 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她感觉得出来。 那是从空中爬出来的,正穿过洋溢在空气中的声音、气味、色彩而向她奔来。 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 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 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
18、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 一遍地低声悄语: “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但紧跟着,从她眼中流露出一 副茫然、恐惧的神情。接着,她的目光开始变得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 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 毫无生气的脸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透过那痛苦的时刻她看到,来日方长的 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 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 当然,她是爱过他的 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 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
19、她现在突然认识到这是她身上最强烈的一种冲动! “自由了!身心自由了! ”她悄悄低语。 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呢?看在 上帝的份上开开门吧! ” “去吧,我没事。” 她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岁月将会如何。 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所有。她悄悄地作了快速的祈祷,但 愿自己的生命长久一些。仅仅是在昨天,她一想到说不定自己会过好久才死去, 就厌恶得发抖。她终于站了起来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她的举 止不知不觉竟像胜利女神一样。她紧紧搂着姐姐的腰,她们一起下楼去了。理查 7 德正站在下面等着她们。 有人在用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
20、旅途劳顿,但泰然 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待过,而且连出了 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 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 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有删 改) 【注】凯特 肖班(1851-1904) 生活在 19 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 “美国女权 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突然的 “丧夫 ”事件使心脏有毛病的马拉德夫人备受打击,这个突然的变化 使马拉德夫人猝不及防而死。 B马拉
21、德夫人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就一屁股坐进了那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 这时她全身的精疲力竭仅是由“丧夫”后的过度悲伤和放声大哭所致。 C马拉德夫人在得到丈夫去世的消息后“暴风雨般 ”放声大哭起来。“暴风雨” 形容她的哭势强烈迅猛,更暗示她的悲伤会如暴风雨似的来得猛去得快。 D理查德看见 “死亡者 ”名单中马拉德的名字,又通过电报确认,但并未见到 马拉德的尸体,这为后文马拉德 “死”而复生埋下了伏笔,使情节既出乎意料又 合乎情理。 E马拉德夫人眼中透露着炽热的凯旋般的光芒,她不自觉地摆出了一副胜利女 神的姿态,心情悲伤地搂着姐姐的腰走下楼去。 (2) 指出第五自然段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技巧,并简析景物描写
22、的作用。(6 分) (3) 小说对布兰特雷 马拉德和他夫人的描写一暗一明,请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形象。 (6 分) (4) 有人说一小时的故事是一曲关于人性解放的挽歌,也有人说一小时的故 事是一声人生无常的吁叹,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 分) 8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 题。(25 分) 官至文化部长的著名作家王蒙 王蒙,当代著名作家,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四十年的岁月沧桑, 使他成为共和国文化变迁史的一个标本,而他的命运也是与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 关。 聪明过人,舌灿莲花 “所谓成长,就是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破灭了,而另一些
23、合理的科学的理念 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王蒙在他的自传里说。 他是 14 岁入党的少年布尔什维克,10 年的基层团干部, 22 年的“右派”( 其 中 16 年在新疆 ) ,3 年零 5 个月的共和国文化部部长,10 年的中央委员, 15 年的政 协委员,享受部级待遇的离休干部,以及,写作长达60 年的作家。 他有一些尊号或者注脚:大师 ( 语出莫言 ) 、贯通先生( 语出贾平凹 ) 、人精(语 出许多人 )关于他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有过一些争议;关于他的绝顶聪明, 毫无争议。 张贤亮讲起一件旧事。某年出访美国,一位希腊裔美国人教他英语,几天后, 老师坦率地对他说:你比王蒙笨多了。此前,这位老师
24、也教过王蒙。 王蒙惟一的文凭是初中毕业时拿到的。因为跳级,他没有小学文凭。他的聪 明从人堆地气里来,首先表现为他的说话。 陆文夫曾对一众作家说: “人家王蒙一个意思能用18 个词儿,你行吗? ”河 南作家乔典运有言: “瞧人家王蒙说话,领导听着像是在为领导讲话,群众听着 像替群众说话。 ” 韩寒发表了王蒙的敏感和虚伪,王蒙回以:“我是新概念大赛的评委会 主任,韩寒的出现我有责任。” 他还有一篇经典之作训贤侄,是对官场斗争、政治暗算的回击。在自卫 反击方面,王蒙是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的信奉者。他有自察,晚年亦有反省: 还是火气大了些,意气用事了些,相逢一笑该多好。他仍然心向他推崇的老庄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娄底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湖南省 娄底 下学 期末考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