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 教学内容 认识线段(教科书第5960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认识线段的特征,了解线段是有长短的,学会正确地画线段,体会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线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培养比较、抽象简单几何图形的初步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实际;能积极参与观察、交流等活动。 教学重点 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线段的表象。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
2、准备一根毛线、直尺和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比较曲直 出示运动场上的直线跑道、曲线跑道,跳绳、拔河的图片。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里的跑道和绳子,比一比两幅跑道线的形状和两根绳子的形状,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吗?(一条是直的,一条是弯曲的) 指出:对,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像这样的线,它们的形状有些事直的,有些事弯曲的。 二、观察操作,认识线段 1.操作、观察 (1)让学生把一根毛线随意放在课桌上,观察是什么形状。 提问: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拉紧,这条线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那你能把这条线拉紧看一看,原来弯曲的线变得怎样了吗?(学生拉紧毛线) (2)提问:现在小朋友手里的线是什么形
3、状的?(出示固定在小黑板上的一根线:拉直、两端用图钉固定) 说明:现在两手拉紧的这条线是直的,(板书:直的)这两端的点(指图钉)叫作端点。(板书:端点) 提问:这条拉直的线有几个端点?(补充板书成:两个端点) 请小朋友互相指一指,你手里拉直的线两个端点在哪里,指着说一说端点。 大家看这条拉紧的线,能说出它有什么特点吗?(回答后齐说:直的、两个端点) (3)指出:把线拉紧,两手之间的一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这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板书:线段) 追问:这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回答后齐读两遍:线段) (4)变式。 教师两手把线拉紧,连续变换方向、长短,每次要求学生思考:现在两手之间的
4、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直的、两个端点) 指出:我们把线拉紧,不管它的方向、位置、长短怎样变化,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可以看成是线段。 2.认识线段。 说明: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它是直的(教师画直的线),有两个端点(教师在两端点上点)。这样的图形就是线段。 追问:你知道线段有什么特点吗?端点应该怎样表示?(强调两端要点上点表示端点) 引导:你认识线段了吗?你能闭上眼睛,在头脑里画一条线段,记住它是什么样的吗?试试看。(教师描述,让学生想象:我们在脑子里想,一条直的线,有两个端点,这就是线段) 3.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第1题图形(可以补充增加直线、射线的图形)。 学生判
5、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说说理由。 4.举例反馈。 引导:现在小朋友明白了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在生活里,像直尺的边、课本的边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用实物指边和端点)所以都可以看成线段。你还能找到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小朋友找一找,找到后我们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并指出: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都可以看成线段。 三、比长短,画线段 1.认识线段长短。 (1)师生都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见教材),找出折痕。 提问:对折时的折痕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 (2)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线段短的呢?(学生折纸,交流折法) 引导:折出的线段哪条长一些,哪条短一些?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6、小结:折出的这些折痕都可以看成线段。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有的线段长一些,有的线段短一些,也就是说,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线段有长有短) 2.画线段。 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你能自己画一条线段吗?(学生自己画线段) 交流: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样画的? 评价学生画法,并示范画线段:我们可以用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两端要画点表示端点。 请小朋友用直尺再画一条比刚才长一些或者短一些的线段,再和同桌说说你画的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 3.学习反馈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识了线段的哪些特点?怎样画线段? 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填写(),再交流。 引导:我们来看这里的图形,
7、多边形的每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四边形由(4条线段)围成,五边形由(5条线段)围成。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连点画出三条线段。 提问:画了几条线段?三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图形? 说明:三角形就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读题,了解题意,并提问:“每两点之间”是什么意思? 要求学生在每两点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就画成几条。 交流:你画了几条?条数最多的小朋友画了几条? 引导:(出示学生画4条线段的图形)大部分小朋友画了4条线段。请小朋友观察,还有哪两点间没有连接成线段吗?可以看图先讨论讨论
8、,再说说你的想法。 说明:要在每两点间画一条线段,凡是两点间就要连接成线段。那怎样可以不遗漏呢?可以按顺序,每次从一点开始连接其他三点,这样可以画成6条线段。 五、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 你能说说自己认识线段的过程吗?(把线拉紧知道看成线段认识表示线段的图形比较长短知道线段有长有短学习画线段) 你还有什么收获或者体会?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2 课题: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3、学生在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9、: 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知道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预设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活动效果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锐角和钝角)你瞧!这两个角是直角吗?也直角有什么不同? 设疑: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们是什么角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角。(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比一比 课件出示例5中的队旗和红领巾图。 问:同学们这是少年先锋队队旗和红领巾,上面有这样两个
10、角,老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们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介绍并板书: 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2)动手做角 强调学生做角时:一只手动,另一只手不动。 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锐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锐角的大小一样吗?(锐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小) 拿出活动角,做一个直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样吗?(一样) 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钝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钝角的大小一样吗?(钝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大) (3)连一连(教材41页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说说是什么角,再连一连。 提出问题:怎样验证? 引出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来验证。 组织学生
11、进行验证,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 教师小结: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三类: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补充课题) 三、深入感知 1、认一认 (1)认真观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那剩下的两个角是什么角呢? 小结: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 2、练习八第9、10、1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知识的整理过程中让学生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数、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数的大小比较、求近似数的方法、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等方面的知识。 2、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对万以
12、内数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目标解析: 复习课枯燥无味,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复习过程中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经意地参与到知识整理的活动中,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求近似数的方法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中形成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数学 第五 单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