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简易方程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解简易方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简易方程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解简易方程教案解简易方程教案1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判断下面各式是不是方程 30+X=150 X-5480 6545=20 7X=56 2、根据题意列方程 (1)山东省高中学历的人数是1002万人,是大专学历的3倍,大专学历的人数是X万人。 (2)山东省总人口是9079万人,其中男人4595万人,女人X万人 (3)山东省乡村人口是5629万人,比城镇人口多2179万人,城镇人口是X万人。 二、合作探索: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看图及下面的信息,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0xx年6月1日黔金丝猴数量已从1993年的600多只,增加到860只。)根据信息你能
2、提出什么问题?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问题板书出来:20xx年比1993年大约增加了多少只黔金丝猴? 根据提出的问题,同学讨论应该怎样列式解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个别学生老师指导。指名回答。用算术方法解答:860600=260(只)除了算术方法你能根据题意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吗?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1993年的只数+增加的只数=20xx年的只数。用x表示增加的只数,可列方程:600+x=860) 3、合作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方程怎样求出x呢? 让学生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一下: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一瓶啤酒,要使天平平衡右边也要放上同等
3、重量的东西,天平才能平衡。如果在左边加上10克重的物体,要使天平平衡右边也要加上10克重的物体,反过来在左边减去10克的物体,要使天平平衡右边也要减去10克的物体,看教材62页图,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同桌看图讨论:天平左边的盘子里是x,右边的盘子里是20 ,这时天平平衡那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x=20的时候才能使天平平衡,也就是等号两边正好相等。 师小结: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发现来求出方程里面的未知数x。我们把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就叫做方程的解,x=10是x+10=10+10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是两个不同的
4、概念。 4、解方程,体会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有什么不同? 我们来解600+x=860这个方程,教师一边板书,一边指出解方程的步骤; 先写个“解”字,然后根据等式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同时减去600,理解解方程过程的简化书写,并且解题时适当运用简化书写。 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关注“解”和“等于号”书写要求。 指导检验:X860是不是正确答案呢?如何检验?教师板书检验过程。 5、课堂练习:出示:X3080 反馈,关注书写过程并说说检验过程。 三、综合练习: 1、完成书本第64页自主练习1题,学生完成后同桌交流 2、括号里哪一个x的制式方程的解? 43+x=62 (x=105 x=19) x-5
5、6=37 (x=19 x=93) 先独立思考,学生回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看图列方程。 出示自主练习的第2题,学生看图列式。 提问: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解出上述方程。 四、学习回顾: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个人课堂学习表现如何 学生选择两题(加法方程和减法方程各一个)独立完成,要求写出检验过程,反馈计算情况。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自主练习1、2、3 2、拓展作业:一点通:部分练习 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解;:设大约增加了x只黔金猴。 600 + x = 860 600+x-600 = 860-600 X =260 检验:方程左边=600+x =600+260 =8
6、60 =方程右边 所以,x=260是方程600+x=860的解 课后反思: 解简易方程教案2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第102页练习二十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a xb = 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并能正确解简易方程。 2、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a xb = 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顾。 黑笔 黑笔 黑笔 黑笔 黑笔 红笔 红笔 红笔 8枝 8枝 8枝 8枝 8枝 x枝 x枝 x枝 一共70枝 1、根据下面的情景列方程并求方程的
7、解,结合情景说说怎样解方程,每一步算出什么。 黑笔的支数 红笔的支数 共买的支数 85 3 x = 70 2、把下列解方程和检验过程补充完整。 5 x3.7 =8.5 解: 5 x=8.5( ) ( )=12.2 x =( )( ) x =2.44 检验:把x =2.55代入原方程, 左边=5( )3.7=( ) 右边=( ) 左边右边 所以x =2.55是原方程的解。 8x414 =0 解:8x( )=0 ( )=56 ( )=568 x =( ) 检验:把x =( )代入原方程, 左边=( )( )414=( ) 右边=0 左边右边 所以x =( )是原方程的解。 3、解下列方程: 6 x
8、 =42 6 x 35=77 6 x 57=77 比较:这几道方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解题后有什么体会? (这几道题方程的解都是一样的,后几道方程都是由第一道方程演变过来的,每一道方程都比前一道要复杂,解题步骤也相应地增多。体会:再复杂的方程只要解题方法正确,都能化成一般简单的形式。) 二、巩固练习。 1、可以把5 x看作减数的是方程( )。 A.5 x6=20 B.305 x =75 C. 305 x =5 D. 5 x3=20 2、2x在下列方程中可以看作什么部分数? 2x2.5=32.5( ) 2x30=60( ) 2x35=45( ) 2x7=42( ) 3022x=12( ) 2x12
9、=35( ) 3、不解方程,你能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吗?说说你的方法。 7 x15=120的解是x =15。 ( ) 5 x 36=22的解是x =9。 ( ) 6 x5=12的解是x =15。 ( ) 1253 x =30的解是x =10。 ( ) 4、解下列方程。(也可以选择第2题的方程其中3题) 4 x7.2=10 0.4(x5)=16 1.2 x0.160.2=3.2 5、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8与5的积减去一个数的4倍,差是20,这个数是多少? 以上各题4人小组独立完成后,先交流订正,再集体订正。 第4、5题,要求做错的题目,订正在练习纸的右栏。 三、错题分析。 1、出示学生作
10、业中的错题,学生分析指出错误,并说说理由。(需批改作业时收集) 2、出示常见的错题。 观察下列各题的解方程是否正确,不正确的指出错处。 7 x3.5=17.5 解:x3.5 =17.57 x3.5 =2.5 x=2.53.5 x=6 7 x3.5=17.5 解: x=17.53.5 x=21 7 x3.5=17.5 解: x=17.53.5 7x=21 x=217 x=3 2 x43=48 解: 2x=43 2x=12 2x=4812 2x=36 x=362 x=18 四、拓展练习。 1、根据方程246x =80创作情景(编题)或把下列情景补充完整。(视学生情况而定) 情景:学校食堂买来6袋大
11、米,每袋( )千克,用去了一些,还剩( )千克,( )多少千克大米? 2、解下列方程(可以只选择其中两道方程,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做完) 6 x57=707 23 x57=707 (32 x)2=30 3、如果2x416,那么4x8( ) 4、x等于什么数时,3 x9的值等于12? x等于什么数时,3 x9的值大于12? 解简易方程教案3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12、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
13、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
14、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
15、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解简易方程教案4 教材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
16、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
17、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学情: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
18、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 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
19、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
20、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简易 方程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