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docx(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幻灯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去干什?要求看图说一段话。 2.板书课题: 走,我们去植树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 (2)利用熟字自学生字和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按要求白读课文。 教师行间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渎音。 (2)检查字形掌握情况。 煦:指名分析字形结构。 符:与“附”比较。 版:与“板”比较。 乖:与“乘”比较。 (3)交流词语的意思。 和煦:温暖。 音符: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 版图: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乖乖:不淘气,听话。 (4)指名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放录音范读全文。 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文后练习2) 3.读读,再抄写。(文后练习3)
3、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词语。 2.组词区别。 照()符()版()乖() 煦()附()板()乘() 二、细读课文 1?镐碌趌、2节。 (1)白由读课文。 (2)讨论。 从哪儿看出少先队员去植树的决心很大? (“走”单音词后面的停顿,“我们一起去植树”后面的感叹号)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哪些词句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 (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 引导想象少先队员在路上行走和植树时欢乐的情景。 指导用欢快的语气读有关句子。 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谁能在省略号处补充内容? 告诉学生“到处”和“青翠”要重读。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2.细读第36节。 (1)
4、指名读课文。 思考:植树有哪些好处? (2)读后交流。 (相机板书:绿色工厂绿色宝库增添新绿绿色希望) (3)进一步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讲解光合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绿色宝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用处?指导读好第4节。 (“离不开”、“宝库”要读重音) 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说说“绿色的希望”指什么。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后的景象,练习有感情地读第5、6节。 (4)练习背诵。 3.细读第7节。 指导朗读。 师述:植树的好处如此
5、之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学生练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分组背诵课文。 3.读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 四、布置作业 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按名称、外形特征、作用三个方面写一段话。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篇2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诗歌:余光中的今生今世。 2、指名配图配乐朗读。 3、师:这首诗歌的是余光中,你们知道他是为谁写下的这首诗歌吗?(母亲) 是呀,母亲就像一首耐人寻味的诗歌,黎巴嫩的一位文学家卡里。纪伯伦就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母亲,他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
6、的呼唤,就是妈妈。” 4、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从一份免费的账单里找到了无声、无私、无价的母爱,这节课, 我们来继续找一找母爱。(板书:账单 母爱) 二、 品味故事 1、 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由读文。 认真默读三个小故事,画出能触动你内心的句子或段落,并思考:你从这些词语、句子、 段落中读懂了关于母亲或母爱的什么? 2、 小组交流,组长汇报,随机朗读句子,板书关键词。 3、 全班交流,自由汇报,随机朗读句子,板书关键词。 三、 追忆往昔 1、 师:有时,凡老师在想啊,我要是一直处在小时候该多好啊!因为我在慢慢长大的同时, 母亲却在渐渐老去。 2、 播放配乐图片,感染学生心灵。 3、 师:母爱,
7、就像一块糖,包在唠叨里,藏在责骂里,让我东找西找,直到我懂事,才找到。 4、 教师讲述往事,引发学生共鸣。 5、过渡:看完我们的成长经历,读完老师写的关于母亲的两件小事,你对母亲和母爱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请你回想一下你跟你的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找一找母爱还藏在哪里? 6、联系生活,练习说话:母爱藏在_。 四、课堂小结 1、母爱藏在一张免费的账单里,无声,无私,无价;母爱藏在一桌子的饭菜里,香醇无比;母爱藏在一块小手表里,提醒着我要珍惜宝贵的时间;母爱藏在一堆五彩缤纷的糖果里,让我尝到了甜蜜的味道;母爱藏在一双朴素的绣花鞋里,让我一辈子铭记在心;母爱还藏在 2、母爱,是用多少文字也表达不完
8、的,那么,就让我们把满怀的感动、感恩融进这首小诗里吧。 4、 有感情地齐读今生今世。 五、布置作业 回家对母亲说一句感恩的话,帮母亲做一件家务事。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
9、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
10、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
11、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
12、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
13、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可桢一丝不苟 设计意图: 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
14、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
15、,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篇4 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找出“看松鼠表演”的段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4、写一个片段,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通过边读边想,将松鼠表演的几种不同的方式还原成画面,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一、激趣导入 1、做游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最喜欢的小动物,但不说出它的名字,让同学们一猜就知道。 2、说说你了解的松鼠。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
16、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字词,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 2、找出描写“看松鼠表演”和“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松鼠是怎样表演的?用笔勾画有关的词语。 2、你喜欢看松鼠的哪种表演?从文字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到了些什么? 3、小组内交流。(句式:我喜欢松鼠表演,我仿佛看到,我想。) 4、全班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 5、生自由读这一段。 6、指名读,指导朗读。 7、齐读。 8、是怎样将他观察到的其中
17、一只松鼠写得生动具体的呢?指名读。 谁来扮演这只可爱的松鼠?指导朗读 9、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学法指导 1、看到了松鼠这么多的表演,是一次看到的吗?看来观察小动物不是一两天的事,我们在写小动物时也可以像这样,把每次观察到的不同情况写下来,连成一篇美文。 2、课文没有单独描写小松鼠的外貌,而是在描写小松鼠时,写出了它的特点:大尾巴,弹跳力好,善于爬树等。小松鼠的动作描写出神入化。太聪明了。我们也可以学习写写片段。 3、片段练习: 我喜欢看表演。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我注意到其中一只,它。 4、总结。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听写部分的词义。 2、正确
18、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通过学习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教学难点: 如此多的生词,学生不能当堂课上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 花 你喜欢花吗?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干什么?原来 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齐读课题 2、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一读课文
19、,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习:“颇”、“耐” 查字典理解“颇”。“很”的意思。 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质”的意思。 师: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好思想、好品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 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习生字:“栽”、“脊”。指导书空“脊”。 再出示:走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四年级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