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并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回答问题。 2.认识到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大家需要团结友爱。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滚滚和蹦蹦 2.将两颗乒乓球分别包入白纸中,画上五官,做成滚滚和蹦蹦的玩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滚滚和蹦蹦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关于黄豆的故事。 教师播放故事滚滚和蹦蹦,请幼儿欣赏。 2.幼儿一边翻看幼儿用书听教师讲故事。 二、分段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 1.教师从开始读到“蹦蹦更加神气。 教师:有两颗豆子,他们叫什
2、么?他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滚滚是怎么滚的?蹦蹦是怎么蹦的? (滚滚是轱辘辘地滚,蹦蹦是蹦达蹦达地蹦) 2.教师从滚起来有趣读到吵到脸红脖子粗” 提问:他们为什么吵架? 3.教师从“滚滚望着天上的月亮读到吵了起来。 提问:滚滚是怎么说蹦蹦的?蹦蹦是怎么说滚滚的? 4.教师从一阵风吹过来读到我要蹦到天上去 提问:滚滚要滚到哪里?蹦蹦要蹦到哪里?滚滚是怎么滚起来的?蹦蹦是怎么蹦起来的? 5.教师从风停下来读到你才滚不动呢。 提问:滚滚滚到大海边了吗?蹦蹦有没有蹦到月亮上?滚滚为什么躺在那里不动了, 怎么样才能滚?蹦蹦为什么掉下来蹦不起来了,怎样才能蹦? 6.教师朗诵最后一段。 提问:最后滚滚和蹦蹦还
3、吵架吗?他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讨论 1.教师: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完成的? 2.教师小结:我们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四、表演 1.教师出示乒乓球做的小豆子玩偶,边讲故事边用玩偶来表演。 2.师讲故事请幼儿扮演滚滚和蹦蹦。 故事滚滚和蹦蹦 晚上,一辆运豆子的车子从路上开过。两颗豆子从车上掉了下来。一颗豆子“轱辘辘”地滚了好一会儿,还有一颗豆子“蹦哒蹦哒”地蹦了好几下。这两颗豆子一个叫“滚滚”,一个叫“蹦蹦”。 滚滚得意地说:“我会滚,你看,轱辘辘、轱辘辘地滚起来,多有趣呀!” “我会蹦,你瞧见了,蹦哒、蹦哒地蹦起来多带劲儿呀!”蹦蹦更加神
4、气。 “滚起来有趣!” “蹦起来有趣!” “你不会滚!” “你不会蹦!” 滚滚和蹦蹦都觉得自己了不起,你一句,我一句,吵得脸红脖子粗。 滚滚说:“你不会滚!” “可你也不会蹦呀!”蹦蹦说。 滚滚望着天上的月亮说:“你那么会蹦,还能蹦到月亮上去吗?” “你、你、你”蹦蹦气得说话都结结巴巴的了。“你会滚,能滚到大海边上去吗?” 滚滚和蹦蹦吵着、吵着,天快亮了。一阵风吹过来,滚滚“轱辘辘,轱辘辘”地滚了起来。他一边滚一边唱:“滚呀滚,滚呀滚,我要滚到海边去” 正在这时候,一辆自行车从路上骑过,碾了蹦蹦一下,蹦蹦一下子蹦得老高老高, 蹦蹦高兴地唱起来:“蹦呀蹦,蹦呀蹦,我要蹦到天上去” 风停下来,滚滚
5、躺在那里动不了了。 蹦蹦呢,也一下子掉到地上蹦不了了。 滚滚说:“你怎么不蹦了?你不是要蹦到天上去吗?” 蹦蹦说:“你不是要滚到海边去吗?怎么不滚了呀?” 滚滚说:“没有自行车碾你一下,你才蹦不了那么高呢!” 蹦蹦说:“你也一样,没有吹过来的风,你才滚不动呢!” 滚滚和蹦蹦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又吵起来,一直吵到他们嗓子都哑了。 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感知运动的关键要素:状态、方向、作用力。 2、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思考,大胆想像故事内容。 3、培养幼儿观察力以及对运动的现象产生探究的愿望。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
6、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自制故事图书一本(内有文字)、故事磁带、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 2、装有少许黄豆的托盘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封面阅读 教师出示自制图书,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有两颗豆子,一个叫滚滚,一个叫蹦蹦,你知道谁是滚滚,谁是蹦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引导幼儿讨论,知道滚滚喜欢滚来滚去,蹦蹦喜欢一蹦一蹦。 2、大书阅读 翻开书的第一页(遮住书中文字部分),设计提问:“这是什么时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滚滚和蹦蹦从什么地方掉下来?” 打开文字部分,请个别幼儿来朗读本页故事文字,重点引导幼儿了解“轱辘辘”“蹦哒蹦哒”的意思。 教师
7、依次翻开第二页、第三页、第四页至结束。每翻开一页都可以让幼儿猜猜,讲讲这一页在讲什么?重点让幼儿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滚滚想要到哪里去?蹦蹦想要蹦到什么地方?”(滚到海边,蹦到月亮上) b、“滚滚滚到海边了吗?蹦蹦蹦到月亮上了吗?(让幼儿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猜测推想) c、“滚滚为啥躺在那里不动了?蹦蹦为啥掉在地上蹦不了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幼儿一边阅读幼儿活动材料滚滚和蹦蹦,一边完整倾听故事磁带。 4、拓展活动 幼儿玩托盘中的黄豆,体验豆子的滚和蹦 活动反思: 对于此次教学,我直奔主题,出示了“滚滚”和“蹦蹦”,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一起说一说他们有什么本领。看字面意思大家都知道,“
8、滚滚”会滚,“蹦蹦”会蹦,那到底是不是这样?从而我引出故事,在我绘声绘语的讲述中,小朋友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没讲到一个地方,我就会引导幼儿猜一猜、说一说、学一学故事中的情节。幼儿随着教师的提问发挥想象思维,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正如指南里面说到: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大胆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3 1、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并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回答问题。 2、认识到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大家需要团结友爱。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需要团结友爱。 根据对故事的
9、理解简单的讲述故事内容。 1、幼儿用书滚滚和蹦蹦、故事滚滚和蹦蹦光碟。 2、将两颗乒乓球分别包入白纸中,画上五官,做成滚滚和蹦蹦的玩偶。 一、欣赏故事滚滚和蹦蹦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关于黄豆的.故事。教师播放故事滚滚和蹦蹦光碟请幼儿欣赏。 2、幼儿一边翻看幼儿用书听教师讲故事。 二、分段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 1、教师从开始读到蹦蹦更加神气。 师:有两颗豆子,他们叫什么?他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滚滚是怎么滚的?蹦蹦是怎么蹦的?(滚滚是轱辘辘地滚,蹦蹦是蹦达蹦达地蹦) 2、教师从滚起来有趣读到吵到脸红脖子粗/师:他们为什么吵架? 3、教师从滚滚望着天上的月亮读到吵
10、了起来。 师:滚滚是怎么说蹦蹦的?蹦蹦是怎么说滚滚的? 4、教师从一阵风吹过来读到我要蹦到天上去 师:滚滚要滚到哪里?蹦蹦要蹦到哪里?滚滚是怎么滚起来的?蹦蹦是怎么蹦起来的? 5、教师从风停下来读到你才滚不动呢。 师:滚滚滚到大海边了吗?蹦蹦有没有蹦到月亮上?滚滚为什么躺在那里不动了,怎么样才能滚?蹦蹦为什么掉下来蹦不起来了,怎样才能蹦? 教师朗诵最后一段。 师:最后滚滚和蹦蹦还吵架吗?他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讨论 1、师: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完成的? 2、教师小结:我们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四、表演 1、教师出示乒乓球做的小豆子玩偶,边
11、讲故事边用玩偶来表演。 2、师讲故事请幼儿扮演滚滚和蹦蹦。 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并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回答问题。 2、认识到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大家需要团结友爱。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需要团结友爱。 活动难点: 根据对故事的理解简单的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滚滚和蹦蹦、故事滚滚和蹦蹦光碟。 2、将两颗乒乓球分别包入白纸中,画上五官,做成滚滚和蹦蹦的玩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滚滚和蹦蹦 1、
12、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关于黄豆的故事。教师播放故事滚滚和蹦蹦光碟请幼儿欣赏。 2、幼儿一边翻看幼儿用书听教师讲故事。 二、分段理解故事滚滚和蹦蹦 1、教师从开始读到蹦蹦更加神气。 教师:有两颗豆子,他们叫什么?他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滚滚是怎么滚的?蹦蹦是怎么蹦的?(滚滚是轱辘辘地滚,蹦蹦是蹦达蹦达地蹦) 2、教师从滚起来有趣读到吵到脸红脖子粗”/教师:他们为什么吵架? 1、教师从滚滚望着天上的月亮读到吵了起来。 教师:滚滚是怎么说蹦蹦的?蹦蹦是怎么说滚滚的? 2、教师从一阵风吹过来读到我要蹦到天上去教师:滚滚要滚到哪里?蹦蹦要蹦到哪里?滚滚是怎么滚起来的?蹦蹦是
13、怎么蹦起来的? 3、教师从风停下来读到你才滚不动呢。 教师:滚滚滚到大海边了吗?蹦蹦有没有蹦到月亮上?滚滚为什么躺在那里不动了,怎么样才能滚?蹦蹦为什么掉下来蹦不起来了,怎样才能蹦? 4、教师朗诵最后一段。 教师:最后滚滚和蹦蹦还吵架吗?他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讨论 1、教师: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完成的? 2、教师小结:我们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四、表演 1、教师出示乒乓球做的小豆子玩偶,边讲故事边用玩偶来表演。 2、师讲故事请幼儿扮演滚滚和蹦蹦。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
14、,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故事内容,感知“滚滚”和“蹦蹦”两种运动现象的形态及产生的原因。 2、根据画面的内容进行思考,合理推测故事发展。 3、对运动的现象产生探究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磁带、托盘、豆子。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颗神奇的豆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吗? 二、逐一出示图画 1、谁是滚滚?谁是蹦蹦? 两颗豆子,一个叫滚滚一个叫蹦蹦。你们知道哪个是滚滚?那个是蹦蹦吗?怎么看出来的? 幼:跳得高的是蹦蹦,躺在地上的是滚滚。 幼:线条朝上的是蹦蹦,曲线的是滚
15、滚。 2、怎么滚?怎么蹦? (1)滚滚是怎么滚的?蹦蹦又是怎么蹦的?用肢体模仿一下。 (2)你觉得滚起来有趣?还是蹦起来有趣?滚滚会说哪一种有趣?蹦蹦呢?接下来他们俩会怎样呢? 3、往哪里滚?往哪里蹦? 滚滚它滚到海边了吗?蹦蹦它蹦到月亮上去了吗? 4、怎样才能滚?怎样才能蹦? (1)滚滚为什么躺在那里滚不动了?蹦蹦为什么会掉在地上蹦不动了? (2)滚滚怎样才能滚起来?蹦蹦怎样才能蹦起来? 三、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四、活动延伸。 幼儿玩一玩托盘中的黄豆,怎样才能让它们滚起来?蹦起来? 语言滚滚和蹦蹦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感知运动的关键要素:状态。方向,作用力。 2、对运动
16、的现象产生探究愿望。 重点:借助故事让幼儿去感知物体运动的要素:状态。方向。作用力。 难点:对运动的现象产生探究愿望。 活动准备: 1、自制故事形象:滚滚和蹦蹦(可将乒乓球包入短统袜中制成)。 2、挂图第11号,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14页,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题:谈话入题,引起幼儿兴趣。 二、谁是滚滚?谁是蹦蹦? 1、出示自制故事形象。有两颗豆子,一个叫滚滚,一个叫蹦蹦。提问,小朋友们知不知道他们为何叫这个名字呢? 2、引导幼儿讨论,知道滚滚喜欢滚来滚去,蹦蹦喜欢一蹦一蹦。 3、我们一起来听听滚滚和蹦蹦的故事,好吗? 三、如何滚,如何蹦? 1、幼儿倾听故事第一节至地三节。 2、滚滚是如
17、何滚的?蹦蹦有是如何蹦的?(“轱辘辘”的滚”,”蹦哒蹦哒”地蹦。引导幼儿以象声词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方式来描述) 3、提问,你们觉得滚起来有趣还是蹦起来有趣?滚滚会说哪一种有趣?蹦蹦呢? 四、往哪里滚?往哪里蹦? 1、滚滚说滚起来有趣,蹦蹦说蹦起来有趣。接下来,他们俩则没样了? 2、结合挂图,倾听故事第四节至第八节(从”滚起来有趣”到”掉到地上蹦不了了”) 3、滚滚想要滚到那里去?蹦蹦想要蹦到什么地方去?(滚到海边,蹦到月亮上) 五、如何才能滚?如何才能蹦? 1、提问:滚滚到了海边了吗?蹦蹦到了月亮上了吗?(让幼儿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猜想推想) 2、结合挂图,倾听故事第九节至结尾(从”风停下来”至”嗓子都哑了”) 3、滚滚为何躺在那里动不了了?蹦蹦为何掉到地上蹦不了了?滚滚如何才能滚起来?蹦蹦如何才能蹦起来?(要有风滚滚才能滚,风停了,滚滚就躺在地上动不了了,自行车碾了一下,蹦蹦才能蹦起来,没有自行车碾,蹦蹦也动不了) 4、让幼儿来想想有其他好办法让滚滚滚起来,让蹦蹦蹦起来吗? 5、幼儿一边阅读幼儿活动材料滚滚和蹦蹦,一边完整倾听故事磁带。第 15 页 共 1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