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docx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1 一、认识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著作有饮冰室全集。 二、检查自学,夯实基础 1、注音: 契()约揽()大抵(d)悲天悯()人 2、根据所给的解释填出相应的词语 不得志。失意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如释重负 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悲天悯人 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无入而不自得 三、大声朗读,整体感知 1、速读全文。(自由诵读) 读完后告诉老师: 未尽责任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 人生当_负责任_,而不能_逃避责任_。 文章结构: 一、(1、2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用文中语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
3、容。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先谈未尽责任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 1、明确观
4、点,理清文章脉络。 2、使学生把握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目标: 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2、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 美文诵读初中生活的苦与乐,读完后学生谈谈感受。 师:选取了三年生活中感受最深的片断,既有单纯的苦和乐,更有苦中有乐、乐中带苦、苦乐交融的,可见选材之精心。无论是苦是乐,都构成了生活中难忘的乐章。文章层次清楚,条理清晰。此外,全文多用排比,视野开阔层层推进颇有气势,体现了较强的驾御语言的能力。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
5、中,有感到最苦和最乐的事吗? 交流:把你生活中认为最苦的事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担,把你生活中最乐的事讲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好吗? 师: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资料链接 1、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
6、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开明国文讲义第一册。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检查预习情况
7、1、字音 恩惠(hu)如释重负(sh)契约(q)揽(ln) 悲天悯人(mn)卸却(xi)监督(d) 2、解词。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二、熟读课文走进文本 1、朗读 用心感悟本文人生哲理之时,必须熟读课文,明确是运用怎样的论据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得出怎样的结论。 2、文章脉络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
8、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一二段论述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段则论述由此得出的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四段由设问“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转入,过渡非常自然。接着论述孟子等圣贤豪杰仁人志士诸圣诸佛的责任意识、苦乐观: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并没有苍白的生硬的说教,而是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娓娓道来,如与人促膝谈心,语重心长,易于读者接受。 第五段仍然由设问开头:“既然
9、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用回答问题的方式否定了一些人产生的消极逃避思想。指出长大成人“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避?”即责任是逃避不了的,只要生活在社会上,就必须尽责任。这些句子虽然如话家常,但读来却使人感到句句教诲,字字叮咛,很愿意接受。这两个自然段阐述了“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三、精读课文深层理解 1、在“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论述中,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如果不是,那么认为人生什么事最苦呢?为什么认为它最苦? 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 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我说
10、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什么事最快乐呢?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苦与最乐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