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金融聚集理论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聚类分析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2022年金融聚集理论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聚类分析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金融聚集理论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聚类分析 .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2期(总第355期 )金融聚集理论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聚类分析李钊1,2,王舒健2(1.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55)摘要 : 作为现代服务业, 金融业具有更大的集中度, 更容易出现聚集现象。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明显和严重的差异。 金融要素在具有地理优势、 经济发展快速、 政府政策倾斜的东部地区不断聚集 , 金融聚集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的过度金融发展可能导致地区经济过热, 诱发金融风险, 而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滞后是导致区域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 ,
2、作为支持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 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优惠 、 支持 、 鼓励政策的力度, 鼓励金融创新, 推动金融聚集, 促进金融发展, 这样既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也有利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长期发展和金融安全。关键词 : 区域金融 ; 金融聚集; 金融发展文章编号 :1003 4625(2009)020 0400 5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Abstract:As a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financial industry is more concentrated and much easierto become industr
3、ial conglomerated, and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is obviousand serious.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n east region grows much more rapidly than that of the middleand west regions because of financial conglomeration. Over-developed finance in the east will leadto over-heated economy
4、 and trigger financial crisis. However, the lag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the middle and west regions is an important reason of underdevelopment. So, in the middle andwest regions it is not only benefit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local regions but also benefit forfinancial safety and economic devel
5、opment so to encourage financial innovation, promote financialconglomeration and advance financial development.Key Words:Regional Finance; Financial Conglomeration;Financial Development收稿日期:2008 11作者简介: 李钊 (1972-),男, 汉族 , 博士后 , 副教授 , 经济学博士; 王舒健 (1972-), 女, 汉族 , 副教授 , 经济学博士。一 、 金融聚集理论波特(Porter, 1998)
6、将产业聚集释意为“ 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 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 产业聚集的重要特征是相互关联的公司或机构在地理上高度地集中在一起, 通过专业化分工 , 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进而使产业链上、 下游的供应商、 制造商之间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整体, 从而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通常所讲的产业聚集主要以制造业为例, 但是在现实中, 作为新兴服务行业, 金融业比制造业、 商业和房地产业具有更大的集中度, 更容易出现聚集现象。( 一 ) 区域金融聚集机理1.“ 增长极 ” 理论将佩鲁克斯(Perroux,1988)“ 增长极 ” 的理论和思想引入到区域金融发展中, 可
7、以解释区域金融聚集的形成与发展。 从大国经济体系的空间结构看, 由于经济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分工在地域具有明显非均衡性, 因而经济运行和发展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特点。金融系统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必然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在金融发展过程中, 金融资源及由其驱动的各要素向中心城市聚集 , 形成区域金融增长极, 区域金融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 乘数效应、 极化与扩散效应对区域金融活动产生重要作用。 支配效应 , 即区域金融增长极蓄积了充足的金融资源, 在金融交易中占据绝对优势与主导地位, 从而对周围地区的金融活动产生支配【 区域金融 】40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
8、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2009年第2期(总第355期)金融理论与实践作用 ; 乘数效应, 即增长极的金融发展会对周边地区产生示范 、 带动作用 , 从而密切了与周围地区的金融联系 , 而周边金融发展又会反过来使增长极的作用不断得到强化和放大, 从而形成循环积累因果机制。极化与扩散效应, 极化效应就是指增长极的发展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金融资源和金融活动趋向增长极 , 从而使增长极自身实力不断加强。 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自身成长后又向周围地区提
9、供各项金融服务 , 输出金融资源和金融活动, 刺激周围地区的金融发展 。 三种效应的发挥使区域金融增长极在区域金融空间范围内的层次和地位不断提高, 最终形成区域金融中心。2.金融地理学的解释金融地理学在有关金融学的研究中纳入地理要素 , 但是在金融研究中是否应纳入地理因素存在争论 , 比如以OBrien (1922)为代表的“ 地理已死” 的观点 , 然而更多的学者强调金融发展中地理环境的重要作用 。Martin (1994)认为 , 新的 “ 流动空间”(spaceof flows)将 取 代 、 重 塑 旧 的“ 位 置 空 间 ”(spaceofplaces), 这并不是说将步入“ 地理
10、已死” 的阶段 , 它并没有削弱区位(location)和位置(place)的重要性。尽管对地理因素、 地理环境的表述方式不同, 如Putnam将其称为“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 Amin & Thrift将 其 称 为“制 度 氛 围 ”(institutionalthickness) ,Markusen将其称作“ 黏性空间 ”(sticky places in slip-pery space), 但均强调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因此 , 金融发展不可能不考虑地理因素。Saskia Sassen& For-eign Affairs (1999)从全球化角度探讨全球资本市场
11、转移及发展方向, 进而分析金融中心的形成原因。Simon X.B. Zhao(2004)探讨了高层金融服务机构的选址问题 , 通过分析金融中心形成因素, 试图解释国外金融服务机构空间上大量聚集以至于形成金融中心的原因 。金融地理学的“ 信息腹地” 理论可以解释金融聚集 ,“ 信息腹地” 和 “ 信息中心地” 是指使信息成本最低 , 同时又能以最高速度和可信度流动的地区, 它们一般都是信息的生产地、 收集地或是传播的源头。“ 信息腹地” 是指富含信息的地区, 在该地区内, 经济和贸易活动, 如贸易 、 投资以及公司行为都是聚集的 。“ 信息中心地” 可能在信息腹地的经济中心, 并且很可能定位于最
12、有效利用信息的最佳信息可达点,“ 信息中心地” 的迁移和演变往往受制于其“ 信息腹地 ” 的变化 。 “ 信息腹地” 理论认为不对称信息、 信息外部性和路径依赖等因素是信息腹地形成及金融聚集 , 以致形成金融中心的重要驱动力。Zhao(2002)利用不对称信息和信息腹地论讨论影响现代金融中心的决定因素。 金融中心在提供专业及高增值的中介服务的同时, 很大程度地依赖信息, 一个金融中心不单是信息的收集者和使用者, 也是将低层信息升华为高层信息的中转站。 信息与金融中心有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 前者的性质和流量主导着后者发展的步伐和方向, 而后者亦同时将前者引导向高层次化。换言之 , 信息流是金融中
13、心发展的先决条件, 金融业可被理解为“ 高增值 ” 的信息服务业。David(1997)认为, 信息的地理分布是国际之间金融交易的主要决定因素 , 正是因为信息的非标准化, 经传递后可能因距离而产生损耗,因此地理上的集聚成为必需。 另外, 金融市场存在投机行为, 需要获取很多非标准化的信息 , 为了更好地掌握准确信息, 确定市场动向,就需要亲临金融活动的现场, 这时地理因素亦不容忽视 。 需要注意的是, 前者所指的地理环境是狭义的 , 可以理解为地点、 位置 , 后者的地理环境是广义的, 可以理解为社会网络、 社会资本 、 黏性环境 。金融聚集按形成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内生状态和外生状态。 内生
14、状态主要基于微观金融主体的参与和贡献,是在区域经济与文化环境的内层机制启动下自觉形成的。内生状态一般包括较为完整的金融激励 、 创新 、 约束和努力机制, 从而对区域金融发展起内在推动作用。 在此过程中, 社会经济因素起主要作用 , 政府作用是次要的, 只是在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介入。 而外生状态指金融聚集过程主要由政府来主导。区域金融聚集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初级阶段,本区域金融发展仅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 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微乎其微; 聚集阶段, 此时该区域金融发展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逐渐增强,该区域金融发展不仅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且逐渐对周边地区的经济
15、产生影响; 极化阶段 , 金融集聚加剧, 该区域金融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加大, 周边地区的金融资源迅速汇集于此 ; 极化后期, 金融集聚程度达到最大, 该区域最终成为金融发展极; 扩散阶段 , 该区域金融资源开始向周围扩散, 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金融发展。( 二 ) 区域金融聚集的效应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内部规模经济的存在为金融资源的空间聚集创造了条件, 而金融资源的空间聚集带动了其他资源的聚集,金融聚集对区域内外的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1.鼓励金融创新, 促进金融发展。随着区域金融聚集, 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 区域金融 】41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16、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2期(总第355期 )激烈 , 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各种金融机构必须进行金融创新。 随着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 基础设施的建设日益完善, 特别是电信、 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 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出现。 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应用, 产生了新的清算系统和支付制度, 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和清算成本, 使金融机构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大型交易网络和计算机的运用 , 使得金融创新的供给者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
17、分散的 、 单个市场的最终用户联系起来, 加快金融创新供求的结合, 进行创新的金融机构可获得创新利润 , 并产生示范效应, 引起其他金融机构的效仿, 有利于金融创新的推广、 普及 ; 由于竞争的加剧引起区域金融市场格局重新划分, 这种变化迫使那些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的金融机构进行对传统业务重新组合 , 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2.金融聚集强化金融合作, 辅助性产业得以共享 。当大量金融机构集中在较小空间时, 不仅加剧市场竞争 , 而且促进合作。 表现为商业银行内不断发展众多的合作项目和业务联系, 如银团贷款业务等,金融机构建立清算和结算的联合服务, 如联合的票据结算中心等, 商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2022年金融聚集理论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聚类分析 2022 年金 聚集 理论 中国 区域 金融 发展 差异 聚类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