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docx
《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1 1、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一、出谜语,请幼儿猜。 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圆球)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
2、,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二、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四、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五、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六、教师小结:球
3、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平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平面,可以重叠。 七、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
4、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活动上述目标。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科学领域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课后通过反思,我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利用准备的材料探索圆与球
5、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习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动中,能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过于急噪,没有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没有顾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动感受,给幼儿语言的组织及发展的空间太小。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有一部分幼儿只是做到了看和滚,摸的很少,尤其是我准备了小的乒乓球,用
6、拳头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我没能及时的提醒幼儿。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不够,过于急噪。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操作速度过于慢。 在幼儿经历了探索、发现感知、体验发展的全过程中,作为教师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我们的角色定位应是组织者、点拔者,我们更应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和评价,才能促使幼儿获得一次又一次新的发现,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2 活
7、动目标: 1、初步感知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2、会辨认圆柱体的物体,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3、发展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圆柱体的积木若干; 2、操作册:第6册P53。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走线,线上游戏:摸摸*快回来。圆圈中摆放若干大砖块、大积木、易拉罐。幼儿听音乐在圆圈周围自由走动。 2、集体活动。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感知圆柱体。 请一名幼儿把双手伸到相中选中一个几何体,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后大声地向其他幼儿描述魔道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2)认识圆柱体。 游戏继续进行,当幼儿摸到圆柱体,经过描述后,其他
8、幼儿不能准确猜出是什么几何体时,教师举起圆柱体,告诉幼儿:这种形体叫圆柱体。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出和圆柱体的积木相同形体的物品,通过自有触摸和摆弄,感知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3)请幼儿试着滚动圆柱体和球体,观察它们在滚动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一样。并尝试从写披上向下滚,看看谁滚得快、滚得远。 3、完成操作册。 (1)教师示范、讲解操作册习题。 (2)分发幼儿操作册,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 (3)教师批改幼儿操作册,错误的地方督促幼儿订正。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指导幼儿参观学习同伴的活动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活动反思: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圆柱体,但对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
9、,幼儿的意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杯子和罐子之间的比较,让孩子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其中的特殊性,从而来认识圆柱体的具体特征。因此,孩子会比较感兴趣。我们班孩子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因此,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却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强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强的孩子带着相对较差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他们去相互学习。我的这个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并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圆柱体。最后,孩子们在愉快地“手拉车”游戏中结
10、束活动。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经过各位专家的指点和不断的试教修改反思。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已经幸福的感受到了。 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2、会辨认圆柱体的物体,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3、发展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圆柱体的积木若干; 2、操作册:第6册P53.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走线,线上游戏:摸摸*快回来。圆圈中摆放若干大砖块、大积木、易拉罐。幼儿听
11、音乐在圆圈周围自由走动。 2、集体活动。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感知圆柱体。 请一名幼儿把双手伸到相中选中一个几何体,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后大声地向其他幼儿描述魔道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2)认识圆柱体。 游戏继续进行,当幼儿摸到圆柱体,经过描述后,其他幼儿不能准确猜出是什么几何体时,教师举起圆柱体,告诉幼儿:这种形体叫圆柱体。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出和圆柱体的积木相同形体的物品,通过自有触摸和摆弄,感知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3)请幼儿试着滚动圆柱体和球体,观察它们在滚动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一样。并尝试从写披上向下滚,看看谁滚得快、滚得远。 3、完成操作册。 (1)教师示范、讲
12、解操作册习题。 (2)分发幼儿操作册,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 (3)教师批改幼儿操作册,错误的地方督促幼儿订正。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指导幼儿参观学习同伴的活动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也为后面学习圆锥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成功之处: 1.注重知识的拓展。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通过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让学生观察转动起来后的形状是一个圆柱形。对于这个形状学生很容易想到,但是对于这个内容背后的知识更加需要学生掌握。在教学中我没有把知识点止于这一步,而是利用教具让学生清楚的观察到:当以长方形的长
13、为轴旋转,长就是圆柱的高,宽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当以长方形的宽为轴旋转,宽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即以长方形的哪条边为轴旋转,哪条边就是圆柱的高,而另一条边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解决相应的问题时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注重圆柱知识的推导过程。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发现了长方形的长=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圆柱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通过
14、教具的现场演示,学生清晰地看到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学生很容易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由此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也是底面积乘高,并进一步推导V=r2h。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虽然形状发生了改变,但是体积不变,这也是数学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除此之外,转化思想也是必不可少,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于以后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徐云鸿主任说:几何直观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不可缺
15、少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虽然徐老师说的是几何直观,但是对于其它在小学阶段中必须渗透的变中不变思想、转化思想也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索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它们中哪些
16、东西能滚动,哪些东西不能滚动?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观察教师出示的物体。 玩一玩教师出示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玩一玩,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把一样的放一起。 2、请个别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把球体和圆柱体分开。 3、教师分别出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
17、体。 4、滚一滚 (1)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2)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滚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不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回答教师提问。 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把球体和圆柱体分类。 幼儿回答。 回答教师提问。 操作,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交流。 通过提问、比较、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让幼儿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三、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物品分类。 2、尝试用揉、捏、
18、团、搓、压等方法塑造球体和圆柱体,发展泥塑能力。 分类。 操作。 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充分的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5 活动目标: 1。 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象。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 教师小结:许许
19、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2。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3。 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4。 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5。 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20、6。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平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平面,可以重叠。 7。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8。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象 大班数学圆柱体教案6 一、 设计思路: 新纲要中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学习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来源于幼儿的兴趣,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会滚动的的废旧物品以及一圆硬币。同时
21、,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看动画片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看电脑课件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观看及尝试操作各种物体中认识圆形、球体、圆柱体,感知圆形、球体、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二、 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2、能区别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以及几何图形之间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辨别力。 3、发展幼儿空间概念想象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认识球体与圆柱体、电脑、贝投各一。 2、学具:每人一只球、五只一圆的硬币、一只篓子、一张有圆形或球体或圆柱体的图片。各类废旧报纸、毛线等。 3、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圆柱体 大班 数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