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2.会用面积法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3.体会符号运算对证明猜想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用符号运算证明猜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在拼图游戏中对平方差公式有一个直观的几何解释,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体验符号运算对猜想的作用,享受数学符号表示运算规律的简捷美.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解释和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准确地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运
2、算,培养基本的运算技能. 三、教具准备 一块大正方形纸板,剪刀.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想一想,记作(1.7.2 A) 第二张:例3,记作(1.7.2 B) 第三张:例4,记作(1.7.2 C) 第四张:补充练习,记作(1.7.2 D) 四、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把自己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板拿出来,设它的边长为a.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a2. 师请你用手中的剪刀从这个正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23).现在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图形(如上图阴影部分),你能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生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余下图形的面积,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3、2-b2). 师你能用阴影部分的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同学们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可巡视同学们拼图的情况,了解同学们拼图的想法)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摸球游戏,了解并掌握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概率的定义及简单的列举法计算。 2应用概率知识解决问
4、题。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概率的计算方法解决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下面事件: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时会沸腾。掷一枚硬币,出现反面。三角形内角和是360;蚂蚁搬家,天会下雨, 不可能事件的有 ,必然事件有 ,不确定事件有 。 2、任何两个偶数之和是偶数是 事件;任何两个奇数之和是奇数是 事件; 3、欢欢和莹莹进行“剪刀、石头、布”游戏,约定“三局两胜”决定谁最终获胜,那么欢欢获胜的可能性 。 4、足球比赛前裁判通过抛硬币让双方的队长猜正反来选场地,只抛了一次,而双方的队长却都没有异议,为什么? 5、一个均匀的骰子,抛掷一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每一种结果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求一个随机事件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那么能不能不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只通过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求出随机事件的概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学习的“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二、情境导入 1、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2、这个袋子中有5个乒乓球,分别标有1,2,3,4,5这5个号码,这些球除号码外都相同,搅匀后任意摸出一个球,拿出来后再将球放回袋子中。 (1)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 (2)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它们的概率分别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到概率的值?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 三、
6、探究新知 1、请大家观察前面的抛硬币、掷骰子和摸球游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 (1)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的; (2)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设一个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有n种,每次试验有且只有其中的一种结果出现。如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那么我们就称这个试验的结果是等可能的。 2、探究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1)抛掷一个均匀的骰子一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呢? (2)不透明的一个袋子中装有大小相同的三个球,一个黄色和已编有1.2.3号码的3个白球,从中摸出2个球,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摸出2个白球有多少种不同结果?摸出2个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7、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间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一般地,如果一个试验有n种等可能的结果,事件A包含其中的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P(A)=n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做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的发生的概率为0,记做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3、应用新知 例:任意掷一枚均匀骰子。 1.掷出的点数大于4的概率是多少? 2.掷出的点数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 解:任意掷一枚均匀骰子,所有可能的结果有6种:掷出的点数分别是1,2,3,4,5,6,因为骰子是均匀的,所以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掷出的点数大于4的结果只有2两种:掷出的点数分别是5,6
8、. 所以P(掷出的点数大于4)=2/6=1/3 2.掷出的点数是偶数的结果有3种:掷出的点数分别是2,4,6. 所以P(掷出的点数是偶数)=3/6=1/2 四、实践练习 1、袋子里装有三个红球和一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小丽从盒中任意摸出一球。请问摸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2、先后抛掷2枚均匀的硬币 (1)一共可能出现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出现“1枚正面、1面反面”的结果有多少种? (3)出现“1枚正面、1面反面”的概率有多少种? (4)出现“1枚正面、1面反面”的概率是1/3,对吗? 3、将一个均匀的骰子先后抛掷2次,计算: (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数之和分别
9、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 (3)向上的数之和分别是5的概率是多少? (4)向上的数之和为6和7的概率是多少? 五、课堂检测 1、甲、乙、丙三个人随意的站一排拍照,乙恰好站中间的概率是( ) A 2/9 B 1/3 C 4/9 D以上都不对 2、在一次抽奖中,若抽中的概率是0.34,则抽不中的概率是( ) A 0.34 B 0.17 C 0.66 D 0.76 3、把标有1、2、3、410的10个乒乓球放在一个箱中,摇匀后,从中任取一个,号码小于7的奇数概率是( ) A 3/10 B 7/10 C 2/5 D 3/5 4、某商场举办有奖销售活动办法如下:凡购满100元得奖券一张,多购多得,现有100
10、00张奖券,设特等奖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00个,则一张奖券中一等奖的概率是 5、一个袋中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和4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球,则: P(摸到红球)= P(摸到白球)= P(摸到黄球)= 6、一个袋中有3个红球和5个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球,摸到红球和摸到白球的概率相等吗?分别是多少?如果不相等,能否通过改变袋中红球或白球的数量,使摸到的红球和白球的概率相等? 六、课堂小结 回想一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自己的收获是什么? 1、等可能性事件的特征: (1)一次试验中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的。(有限性) (2)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
11、等。(等可能性) 2、求等可能性事件概率的步骤: (1)审清题意,判断本试验是否为等可能性事件。 (2)计算所有基本事件的总结果数n。 (3)计算事件A所包含的结果数。 (4)计算P(A)=/n。 布置作业: 1、P148习题6.4知识技能 1.2.3 2、问题解决:请大家为“翠苑小区”亲子活动设计一个有奖竞猜活动方案。 板书设计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1) 等可能事件的特征: 1、 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的; 2、 每一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一般地,如果一个试验有n种等可能的结果,事件A包含其中的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
1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 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女生各几人吗?为什么?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女生
13、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女生多了2人。设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且男女生共40人.设该班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 像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
14、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x2+y=0 y=2x+4 y+?x x=2/y+1 (x+y)/3-2=0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点,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阅读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项的次数的思考”,进而完善血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习: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
15、=2的解,方程组的解。 (3)既满足第一个方程也满足第二个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练习:已知是方程组的解,求a,b的值。 (三)合作探索,尝试求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寻找方程组的解呢? 1.已知两个整数x,y,试找出方程组的解. 学生两人一小组合作探索。并让已经找出方程组解的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一般思路:由一个方程取适当的xy的值,代到另一个方程尝试.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探索并解答问题,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据了解,某商店出售两种不同星号的“红双喜”牌乒乓球。其中“红双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乓球每盒3只。某
16、同学一共买了4盒,刚好有15个球。 (1) 设该同学“红双喜”二星乒乓球买了x盒,三星乒乓球买了y盒,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2)用列表尝试的方法解出这个方程组的解。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讲解。 3.例 已知方程3X+2Y=10 当X=2时,求所对应的Y 的值; 取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数作为X的值,求所对应的Y的值;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当X=-2,0 时,所对应的Y值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形成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方法,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再从他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复步骤中提炼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
17、数,然后把它与原方程比较,把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一个方程计算会更简单,形成“正迁移”,引导学生体会“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学哪些知识和方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教材P82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设计主线有两条。其一是知识线,内容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尝试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二是能力培养线,学生从看书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学会归纳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尝试法解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是本课设计的主要理念。由学生给出数据,
18、得出结果,再让他们在积极尝试后进行讲解,实现生生互评。把课堂的一切交给学生,相信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一步学习提高,教师只是点播和引导者。 3本课在设计时对教材也进行了适当改动。例题方面考虑到数码时代,学生对胶卷已渐失兴趣,所以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乒乓球为体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练习的作用,为知识的落实打下轧实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法则,会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基本运算。 在推导法则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归纳、总结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以及从特殊到一
19、般的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索过程,培养合作、探索问题的能力,以及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的推理过程及运用 难点 同底数幂相乘的运算法则的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 表示什么意义?(是乘方运算,表示10个2相乘;也可以用来表示运算的结果) 2.下列四个式子 , , 中,运算结果是 的有哪些?你能说明理由吗?(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两个幂只有当底数相同时才可以乘起来,同时初步感受计算的方法) 3.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米,若一年以 秒计算,那么光走一年的路程是多少米呢? 学生列出式子 。这个式子怎样运算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两个同底数
20、幂相乘的一般方法,下面我们就来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你能计算出 吗? 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那么 等于多少呢?更一般的, 等于多少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发现运算的方法了吗? 师生共同概括归纳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用公式表示是: (、n都是正整数) 动脑筋 当3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时,怎样用公式表示运算的结果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解答,最后教师总结: (,n,p都是正整数) 三、典例剖析 例1 计算:(1) ;(2) 分析:直接运用公式计算,教师板书计算过程,强调初学时要注意弄清楚计算的步骤。 例2 计算:(1) ;(2)
21、 让学生独立完成。这题意在进一步训练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观察学生是否会用法则进行计算,点评时要强调对法则的运用。 例3 计算:(1) ;(2) 学生解答并讨论,教师注意拓展学生对法则的运用,培养符号演算的能力,指出公式中的底数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字母或式子表示的数,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课堂练习 基础训练: 1.计算: (1) ;(2) ;(3) ;(4) 2.计算: (1) ;(2) ;(3) ;(4) (学生解答各题,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批改,对学生出错比较多的地方做讲解和变式训练) 提高训练 3. 计算 ;(2) 4.制作拉面需将长条形面团摔匀拉伸后对折,并不断重复若干次这组动作.
22、 随着不断地对折, 面条根数不断增加. 若一碗面约有64 根面条,则面团需要对折多少次? 若一个拉面店一天能卖出2 048 碗拉面,用底数为2的幂表示拉面的总根数。 (用以提升学生运算的灵活性,提高学习兴趣。) 五、小结 师生互相交流总结本节课上应该掌握的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特征,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辨析、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以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如:对法则的理解,解决了什么问题,体会从特殊到一般探索规律的数学思想等等) 六、布置作业 教材P40 第1题,P41 第12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
23、理表达的能力; 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2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教学难点: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判断是否是对顶角. 准备活动:在打桌球的时候,如果是不能直接的把球打入袋中,那么应该怎么打才能保证球能入袋呢? 教学过程: 内容一: 课件展示桌球运动中球入袋的情景,观察图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但是不要求学生说出图中所有的角之间的关系;在对图中角的关系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出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 教
24、师提醒学生:互为余角、互为补角仅仅表明了两个角之间的度量关系,并没有对其位置关系作出限制(为下面的对顶角的学习作铺垫) 想一想: 在右图中,(1)哪些互为余角?哪些互为补角? (2)3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AOE与BO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结论: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让学生探索出“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结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说明理由. 内容二: 议一议: (1)用剪刀剪东西的时候,哪对角同时变大或变小? (2)如果将剪刀简单的表示为右图,那么1和2有什么位置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能试着说明理由吗?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25、 一、本讲主要学习内容 1、代数式的意义 2、列代数式的注意点 3、代数式值的意义 其中列代数式是重点,也是难点。 下面讲述一下这三点知识的主要内容。 1、代数式的意义 用基本的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以及后面所要学的乘方、开方)将数及 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单个的数字或字母也叫代数式。如:5,a, 4x, ab, x+2y, , a2等 2.列代数式的注意点 在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写作“ ”或者省略不写。如3a可写作3 a或3a, 2(x+y)可以写作2(x+y)或2(x+y)。 数字与数字相乘时乘号,仍然用“”,不宜用“ ”,更不能省略不写。 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26、 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 如st写作 。 代数式中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写成假分数与字母相乘的形式,如 应写作 。 (6)两个代数式相乘,应该用分数形式表示。 3.代数式值的意义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结果,就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典型例题 例1 填空 棱长是acm 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cm3。 温度由tc下降2c后是_c。 产量由m千克增长10%,就达到_千克。 a和b 的倒数和是_。 a和b的和的倒数是_。 解: a3 (t-2) (1+10%)m 说明: 列代数式的关键在于仔细审题,弄清题意,正确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运算顺序,对
27、一些容易混淆的说法,要仔细进行对比,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可先分段考虑,要正确地使用括号。 像a3 ,(1+10%)m 这样的式子后在可直接写单位,像t-2这样的式子,需写单位时,要将整个式子用括号括起来。 例2、用代数式表示 被4整除得 m的数 被2除商为 a余1的数 两数的平均数 a和b两数的平方差与这两数平方和的商 一项工程,甲独做需x天,乙独做需y天完成,甲乙两人合做完成的天数。 某人先用v1千米/时速度行完全路程的一半,又用v2千米/时的速度行完另一半, 若全路程长为a千米,用代数式表示此人行完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个位数字是8,十位数字是 b 的两位数。 解: 4m 2a+1 设
28、这两个数分别为a、b、则平均数为 。 10b+8 分析说明: 数a除以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称a能被b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两个连续奇数,若较小的是n,则较大的是n +2 。 对于题中两数没有给出,为说明其一般性。可先设这两个数为a, b;用字母表示数时,在同一个问题中,不同的数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题中的a,b两数的平方是a2-b2,不能颠倒,也不能写成(a-b)2。 题中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分别是 和 ,所以甲乙两人合作完成的时间是 即 。 平均速度= 所以平均速度为 解答本题容易错写成 ,这主要是概念不清造成的。 题中主要应清楚自然数的十
29、进制表示方法: n=an10n+an-110n-1+a110+a0 即一个自然数总可以用它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来表示。 例3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 3a+2 3(a+2) (3) (4) a- (5)(a-b)2 (6)a2-b2 分析:说出代数式的意义,具体说法没有统一规定,以简明而不致引起误会为出发点。 不含括号的代数式习惯从左到右按运算顺序读,如(1)小题3a+2读作“a的3倍与2的和”; 含括号的代数应该把括号里的代数式看作一个整体,按运算结果来读,如(2)小题3(a+2)读作“a与2的和的3倍”; 由于分数线具有除法和括号的双重作用,应该把分子与分母看成一个整体来读。 解:(1)a的3倍
30、与2的和; (2)a与2的和的3倍; (3)a与b的差除以c的商; (4)a与b除以c的差; (5)a与b的差的平方; (6)a、b的平方差。 例4、当x=7,y=4, z=0时,求代数式x ( 2x-y+3z)的值。 解:x (2x-y+3 z)=7( 27-4+30)=7(14-4)=70 说明:由比例题可以看出,求代数式值的一般步骤是:代入 计算在代数式中,数字与字母之间,字母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是省略不写的。而当代入数据求值时,都变成了数字相乘,原来省略的乘号“”应补上。 1、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属于代数式的有( )个。 , s= ah, 5 , -y, x-2=y, a-b, 3x
31、y a、2 b、3 c、4 d、5 (2)下列代数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 b、m n c、 mn d、(m+n)2 (3)用代数式表示“a的 乘以b减去c的积”是( ) a、 ab-c b、 a(b-c) c、 a( b-c) d、 (4)用语言叙述代数式 ,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比a的倒数小2的数; b、a与2的差的倒数 c、1除以a减去2的商 d、比a小2的数的倒数 2、判断题 n除m用代数式可表示成 ( ) 三个连续的奇数,中间一个是n,其余两个分别是n-2和n+2( ) 如果n是偶数,则紧跟在n后面的两个连续奇数分别是n+1,n+3( ) 3、填空题 每本练习本是0.3元,
32、买a本练习本需_元。 小明有5元钱,买了a支铅笔,每支铅笔是0.2元,则小明还剩_元。 被3整除得n 的数是_。 个位上的数是a,十位上的数是个位上的数的2倍少3的两位数是_。 加工一批零件共m个,乙先加工n个零件后,甲单独再做3天才完成任务,则甲平均每天加工零件_个。 一种小麦磨成面粉后,重量减少数15%, b千克小麦磨成面粉后,面粉的重量是_千克。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a,宽是长的 还多1,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_ a、b两个码头相距s千米,一轮船从a码头到b码头的速度是a千米/时,返回的速度比从a码头到b码头快2千米/时,这艘船在a,b两码头间往返一次,共需_小时。 4.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其中
33、a=2 当 时,求代数式 的值。 5、填表 x y x+y x-y xy 5 15 6、某班级里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 多16人,男生人数是a,问a的代数式表示:女生人数。 该班学生总数;当a=25时,求该班学生总数。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探索整式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2、理解运算法则及在乘法中对系数运算和指数运算的不同规定、 (二)能力目标:理解单项式乘法运算的算理及其法则,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理解单项式乘法运算的算理及其法则,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发
34、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整式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运算法则及在乘法中对系数运算和指数运算的不同规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为支持北京申办2022年奥运会,一位画家设计了一幅长6000米、名为“奥运龙”的宣传画、 受他的启发,京京用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精心制作了两幅画;第一幅画的画面大小与纸的大小相同,第二幅画的画面在纸的上、下方各留有x米的空白、 想一想: (1)对于上面的画面小明得到如下的结果: 第一幅画的画面面积是x(mx)米、 第二幅画的画面面积是(mx)(x)米、 他的结果对吗?可以表达得更简单些吗?说说你的理由
35、、 (2)类似地,3a2b2ab3和(xyz)y2z可以表达得更简单些吗?为什么? (3)如何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等知识的运算法则,并要求他们说明运算的道理,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用加减法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进一步理解解方程组的消元思想,渗透转化思想。 3增强克服困难的勇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把方程组变形后用加减法消元。 教学难点 根据方程组特点对方程组
36、变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二、新课。 1思考如何解方程组(用加减法)。 先观察方程组中每个方程x的系数,y的系数,是否有一个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能否通过变形化成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怎样变形。 学生解方程组。 2例1.解方程组 思考:能否使两个方程中x(或y)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呢? 学生讨论,小组合作解方程组。 提问: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有哪些基本步骤? 三、练习。 1P40练习题(3)、(5)、(6)。 2分别用加减法,代入法解方程组。 四、小结。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加减法,代入法有何异同? 五、作业。 P33.习题2.2A组第2题(3)
37、(6)。 B组第1题。 选作:阅读信息时代小窗口,高斯消去法。 后记: 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1.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2.1代入消元法 教学目标 1.了解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 2.了解代入法是消元的一种方法。 3.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过程。 教学难点 灵活消元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本课。 接上节课问题,写出所得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提问怎样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探究。 比较此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xy46.
38、41(xx5.646.4 )xx5.646.4与xy46.4比xy5.62较而由(2)可得yx5.6(3)。把(3)代入(1)。xy46.4中的y就是x5.6, 可得一元一次方程。想一想本题是否有其它解法?讨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基本想法是什么? 15xy9例1:解方程组 2y3x1 讨论:怎样消去一个未知数? 解出本题并检验。 12x3y0例2:解方程组 25x7y1 讨论:与例1比较本题中是否有与y3x1类似的方程? 怎样解本题? 学生完成解题过程。 草稿纸上检验所得结果。 简要概括本课中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想法,基本步骤。介绍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三、练习 P27.练习题。 四、小
39、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习题2.2A组第1题。 后记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cm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想一想: 1、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3、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三、知识引入: 一个正数a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我们用a表示a的正的平方根,读作 “根号a”,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这个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另一个负的平方根记为a.0的平方根是0,0的算术平方根也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1、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2、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 如5225,(5)225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3、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五、知识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