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 论.ppt





《第一章导 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导 论.ppt(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章重点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第二节 国际法的历史发展第三节 国际法的渊源第四节 国际法的编纂第五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本章小结,第一章 导 论,本章重点 1. 国际法的法律性质。 2. 现代国际法的特点。 3. 国际法渊源之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4.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返回,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一、国际法的定义和特征 (一)国际法的定义 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主要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二)国际法的特征 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关系主要是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以协议的方式制定的。 3国际法的效力及于整个国际社会。
2、 4国际法采取不同于国内法的特殊的强制实施方式。国际法主要依靠国际法主体本身单独或集体的力量强制实施。,二、国际法的法律性质不容置疑 (一)国际法普遍存在于国际社会,并以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作为其表现形式。 (二)国际法是由作为国际法制定者的众多国家依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 (三)国际法的法律效力已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 (四)国际法与国内法一样具有强制性。,三、国际法效力的根据 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指国际法何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国际法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主张和理论。 (一)自然法学派 自然法学派否认有任何实在的国际法,认为一切国际法规则都只是自然法的一部分。国际法效力的根据就是自
3、然法,他们提出所谓人类良知、人类理性、人类法律意识等一些抽象的自然法概念,作为国际法效力的根据。,(二)实在法学派 实在法学派完全抛弃自然法,他们认为: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由于国家的承认;国际法的规则是用归纳的方法从国际交往史上去推求;“公认”是国际法的惟一基础。 (三)格老秀斯学派 格老秀斯学派认为国际法效力的根据主要是自然法,其次是协定。这个学派采取了折中主义立场,承认协定是国际法效力的根据之一,同时认为“人类理性”也是国际法效力的根据。,(四)新自然法学派 新自然法学派分为社会连带法学派和规范法学派。 社会连带法学派反对国家主权观念,认为一切法律的根据在于社会连带这一社会事实,通过人类法律
4、良知,社会规则实现为法律规则,而对社会的个人具有强制性。 规范法学派反对国家主权观念,否认国家意志创造法律之说;认为一切法律规则的效力都出自上一级法律。,(五)新实在法学派 新实在法学派,亦称新现实主义学派。这一学派有各种不同的学说,其中较为流行的有两种:权力政治学说和政策定向学说。 权力政治学说认为,国际政治支配着国际法,而国际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权力。 政策定向说认为,权力的表现是政策,因此,政策是决定因素。,(六)我们认为: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国家之间的协议 国家间的协议反映了各国的协调意志。 各国达成的协议,是各国作为国际法的制定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共同制定的法律文件。 各国之间的协议是各国
5、强制执行国际法的根据。,返回,第二节 国际法的历史发展,一、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法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若干国家同时并存; 这些国家进行交往与协作而形成各种国际关系。,(二)国际法的发展阶段 1古代国际法国际法的萌芽。 特点:内容零散,形式原始,与宗教观念相混合, 分别在不同的地区形成和适用,并无普遍效力,带 有明显的区域性。 中世纪国际法萌芽阶段。 皇帝与教皇处于最高的统治地位。 否定了其他国家的主权,国际关系不能正常发展。 各国的争端只须诉诸教皇和皇帝,不必诉诸国际 法。,近代国际法形成阶段。 (1)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威斯特伐利亚公会的召开。 (2)确立了一系列调整近代国际
6、关系的国际法原则:国家主权原则、平等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条约必须遵守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等。,(3)国际法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并且得到了系统的发展,使近代国际法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独立体系。 (4)其他影响因素:格老秀斯 1625年出版战争与和平法, 系统地阐述了国际法的主要内容, 为近代国际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近 代国际法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现代国际法(一战以后现在)。 一战后: (1)签订了国际联盟盟约,建立了国际联盟世界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2)通过了国际常设法院规约,设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司法机构
7、。 (3)1928年签订了巴黎非战公约,反对以战争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废除“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二战后:建立了普遍性国际组织联合国。国际法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确认了一系列指导现代国际关系的新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禁止使用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和平解决争端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国际合作原则、民族自决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原则和诚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等。,()国际法调整的对象和范围的扩大: 调整对象不仅包括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国家与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以及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 ()国际法内容的更新。 改革了一些旧原则和旧制度,确立了一些新原则和新制度。例如,以战争作为推
8、行国家政策的手段和解决国际纠纷的方法的原则被废除了。 ()国际法的日益系统化和法典化。 ()国际法产生了许多新分支。其中主要有外层空间法和空气空间法、国际组织法、国际环境法、国际人权法、国际刑法、国际经济法等。,二、中国与国际法 (一)古代中国也有国际法的萌芽。 (二)16世纪17世纪在欧洲产生的国际法到19世纪才传到中国。 (三)从1842年到1949年中国基本上没有享受到国际法的权利。 1864年,清政府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Willian Martin),把1836年出版的美国国际法学家惠顿(Henry Wheaton,17851848)的国际法原理一书译为汉文,称为万国公法。这是介绍到中
9、国来的第一本国际法著作。,(四) 1949年以后中 国以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 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 (五)当今中国在对外 关系的实践中对国际法的 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国际法大师: 周鲠生(1889-1971), 著有:国际法, 商务印书馆,1981。,返回,第三节 国际法的渊源,一、概述 (一)关于国际法的渊源,中外国际法学者各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两种: 国际法渊源是指国际法作为有效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方式或程序; 国际法渊源是指国际法的规范第一次出现的处所。,(二)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第1款是对国际法渊源的权威说明。该条规定: 1法院对于陈诉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 (1)不论普通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导 第一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