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天的语文教案.docx(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秋天的语文教案秋天的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图、梨”等8个生字,会写“波、浪”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天的喜爱,愿意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秋天风光音乐片片断。 2、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复习识字 1今天我们就到田野、果园去欣赏秋天美丽的风光。 2、直观感知:观看秋天风光音乐片片断。 3、引导回顾、表达:欣赏了秋天的风光,你想说什么? 4、总结学生感想,到如: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 5、出示课题并朗
2、读,猜字谜(图):一个大镜框,冬天里面藏。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感悟: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开候车,一句一句读,正音。 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给好朋友听评价 朗读展示: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教师引读课文,感知全文。 多种形式朗读课后练习中的四句话,要读初感情。 2、再读入情,练习背诵 看图找句子练习朗读,指导背诵。 三、指导认字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自读正音。 2、借助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同桌互读。 3、重点学习下列生字:笼、浪、梁、燃、勤、劳 4、交流识字经验 5、总结识字方法:梨树是木,灯笼有竹,波浪有水,高粱为米,燃烧要火,勤劳靠力。 6、玩字卡游戏: 我说你
3、拿 字卡词语接龙 抽字读句 四、课后活动 创作一幅秋天的画,配上一句优美的话。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再读课文 配乐师引读课文齐读课文背诵课文开火车,一人读一句 二、复习词语 1、看画面照相应的词卡,带大家读 图画 梨树 灯笼 波浪 高粱 燃烧 勤劳 2、比赛读词语 3、摘苹果:教师摘苹果(词语),学生就背诵课文中带有该词的句子。 三、指导写字 1、字型分析、范写: 波、浪:都有三点水,左窄右宽 灯、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灯:火字旁,捺变成点; 作:右边的上面一横长,下面的两横短。 字、苹:上下结构,上短下长 丽:上面一横是长横 劳:要与“旁”区分,这样记:用力背起一捆草,不在旁边看热闹。
4、 2、学生书空、描红 3、展示、评价 四、拓展活动 1、合作交流:自己创作的秋天的诗歌、儿歌、图画 2、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3、推荐有关秋天的读物课后阅读。 秋天的语文教案2 、会认个生字,会写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会写会写波、浪、打、作、字、苹、丽、劳八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时。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文放大图片、苹果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
5、础好的同学能背诵课文。 、会认课文苹果中的图、梨、笼、颊、浪、梁、燃、勤、劳八个生字。 、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方法 合作识字,自主、合作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词语,自由认读。 (可以下位置找伙伴合作完成。) 三、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要示: 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 、自读、齐读课文,要求: 读得正确、流利。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
6、图画是怎样的? 四、再读感悟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点拨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描写的美景。 、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学生选读。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集中识字 、展示苹果卡片,让学生自由读,自我检查。 、展示自我认读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地背诵课文。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八个生字。 教学方法 表演式学习。 (包括朗读、说话、演义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感悟 、比一比,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有感情,读出秋天的美丽。
7、 、互相展示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互相学习。 、说说秋天的美丽。 二、朗读成诵 展示朗读、背诵。 三、学习生字、生词 、请学生自己站起来读读已经认识的生字。 、摘苹果游戏,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生字读一读,然后摘下来放在箩筐里。看谁摘得又快又多。 、向全班小朋友汇报自己收获。 四、编故事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梁伯伯一起赶来布置晚会会场 五、写字指导 、分析波浪二字(自主分析),偏旁、笔顺、字的间架结构。 、写写: (在田字格中写。) 学生边写边告诉旁边的小朋友自己的发现
8、。 (轻轻地说。) 六、资料袋 大雁: 大雁是一种候鸟。随着季节的变更而迁徙。秋天,大雁南飞;春天,大雁北去。它们排成整齐的一字或人字,掠过长空,激起人们无尽的遐想。 秋天的语文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理解“憔悴”、“瘫痪”、“翻来覆去”等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通过朗读与体会,联系上下文,学习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母爱以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分析刻画人物
9、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伟大深沉的母爱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情境导入,从合欢树中读出了什么? 2、初读 (1)自主解决字词关 (2)课文概述 (3)文章写了几次秋天 3、析读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汇报: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内容一: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1)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小心翼翼的母亲) (2)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悄悄地偷偷地) (3)母亲为什么要“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我得动静?(担心挂念我) (4)母亲心里在想些什么?她是什么心情?(心痛、无能为力) (5)指导朗读(小心翼翼的感觉) 内容二: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
10、一块好好活儿”。 (1)母亲为什么要说这段话?儿子哪里不好好活了?(母亲的病已到了那步田地;曾说“我活着还有什么劲?”) (2)母亲是怎样做的? (3)她的动作说明了什么?(母亲的担心、着急) (4)能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勇敢的) (5)指导朗读(忍住哭声) 内容三:母亲过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1)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怕“我”触景生情) (2)之前有什么触景生情的表现吗?(北归的雁阵、李谷一甜美的歌声)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细心的母亲) 4、品读 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5、小结:教师总结 6、作业:课下搜集资料,看一看史铁生后来变成了
11、什么样,写一份500字的心得体会。 四、板书设计(略) 秋天的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领会母爱的无私、伟大。 教学准备 史铁生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2.检查预习,初步解题: (1)课文是在怀念谁? (2)预习了课文你知道是怎么样
12、的人? 3.简介,激情导入。 本文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 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 1.自读要求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3)思考:课文
13、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2.检查生字读音。 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躁豌 3.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 2.交流:“母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 (1)“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品读课文
14、1.细读课文,要求:抓住“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 2.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所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母亲的细致和体贴) (2)“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母亲劝慰“我”、鼓励“我”不要失去生活的勇气,虽然她自己也身患重病。母亲多么伟大、坚强!) (3)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抓住“整宿整宿”“翻来覆去”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 (4)“母亲”央求“我
15、”去看花这一部分内容。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如“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从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结尾时欢快的语调要戛然而止,在朗读时想象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与无奈的画面。 (5)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朗读时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 4.透过这些小事,你体会到什么样的感情?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思考:为什么浓墨重彩地写了这些菊花?
16、(表达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殷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假如清明节到了,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然后再交流。)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或者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7、。 秋天的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 基本功训练点(锻炼表达能力) 看图,想象表达,说句型:我走进秋天的果园,看到( ),闻到( ),听到( )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和朗读,体会秋天的美丽和丰硕,感受语言表达的性形象准确。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激励学生努力提高朗读能力的热情。 教学策略:根据学生朗读基础较差的情况,把指导自能读书作为重点。在看图观察说话的基础上,激励学生通过自学认识生字,进而能把课文较流利地朗读下来。 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朗读基础较差的情况,把指导自能读
18、书作为重点。难点是背诵,要指导学生掌握按条理背诵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子幻灯片(秋景图)布置学生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3/9/19 第 一 课 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谈话导入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组描绘美丽秋天的词语。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秋天,品尝收获的喜悦。 二 看图说话,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三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 范读课文。 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画的,体会怎样说话才能最生动。 2 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3 检查自学情况。读词语、认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开火车读词语;从词中抽出生字读一读。用多种方式记生字。 4 练习
19、朗读课文。 四 再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和课文语言的准确。 1 师生接读课文,体会这段话的条理。师: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 )学生读出(挂起金黄的灯笼)把金黄的梨子比作?依次读出苹果、稻海、高粱,体会语言的形象。 2 大雁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在夸奖勤劳的人们。板书:收获的季节!点处有播种才有收获的喜悦! 3 美读,背诵课文。五 拓展练习:画一画秋天的美景或者读一读描绘秋天的诗歌。给学生材料秋阿姨看图说话,按顺序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听老师读课文,整体感知秋天的美丽。读课文,学词语。认读词语:图画、梨树、灯笼、波浪、高粱、燃烧、勤劳。说说怎么记生字:图、梨、灯、波、浪、粱、燃
20、、烧、勤、劳。跟老师一起读课文,用接读的方式理解课文。 谈自己的理解,体会秋天的美和劳动的关系。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理解背诵。 第 二 课 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复习 1 认读词语。 2 认生字,词语开花练习。 二 基本功训练多媒体出示秋天的果园图画。 引导学生练习说话:秋天的果园真美。我看到( ),听到( ),闻到( )。 三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生字。 四 作业筹备综合实践活动秋天的礼物复习生字、词语。说话练习,学习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梨树 挂起 灯笼 苹果 露出 脸颊 秋天的图画 稻海 翻起 波浪 高粱 举起 火把 大雁 排成 人字 这课由于在识字1已经接触过秋天的词语之
21、后,学生比较熟悉这个话题了,而且课文插图很美,和课文配合的刚好。所以,利用图片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效果很好!部分学生提到背课文时很没有信心,但是,看着图再按顺序背诵的时候,并不困难,孩子也很高兴。 2 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 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通过看图说话、阅读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基本功训练点: 句子练习:“在。有。” 用“尤其”造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一段为范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情意目标 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阅读和观察,使学
22、生产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 2 自然美、语言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重点之一是识字写字;其次重在通过阅读感受黄山的美,感受语言文字的传神。难点是理资料。对二年级的住校生来说这需要老师的有力指导。 教学思路:用多媒体设置卡通人物丁丁,在丁丁的带领下大家去游览黄山,课文自然就是丁丁为我们写好的解说词。这样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兴致盎然的游览中感受黄山奇石的奇特之美。最后,帮助丁丁写其它奇石的解说词来完成拓展练习。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以其中的一段为范例,教给学生怎样在读中品味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听同课头老师讲课后修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今天我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看,他
23、来了!(多媒体动画及声音)小精灵丁丁兴高采烈的介绍黄山:小朋友们,你们好啊!我是小精灵丁丁,好久不见了,你们猜猜我去哪儿了?我去安徽的黄山旅游了!那里啊,太美了!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里奇特的山石了!等等,看看我拍的照片,听听我的介绍,你一定会立刻也想去一趟呢! 二、初读感悟,理清条理。 1 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师:看,丁丁给我们写了一这么好的解说词,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解决。(提示怎么做) 2 交流生字词语。 3 自读课文,填空: a黄山在( ),那里( ),尤其是( ),特别有趣! b丁丁给我们介绍了( )( )( )等奇石。 三
24、 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读一读相应的段落,注意一边读,一边想象。尝试读己的体会。(如果学生不会读,不会想象,教师要相机引导,使孩子体会怎样边读边想。师生一起学习。) 2、交流:指名读第二段,大家评论。说说怎样读出仙桃石的神奇。说说自己的联想、感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读好“飞”、“落”“仙”。 3、学习方法。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4、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在小组内读一读,交流感受。 5、选出小组代表,读听。老师相机指导。体会猴子“一动不动、望”是因为云海太神奇了。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在指导表演的时候体会“猴子看神奇的云海看得入迷了”等想象
25、。“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略讲,指好就行了。 6、引读出最后一段。想象“天狗望月”石或者“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样子,象导游一样说一说,或者画一画。 四、作业: 1 熟读词语。 2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搜集黄山的图片,办个展览。 看画面,听丁丁以解说词的形式朗读课文。 读课文,认生字 。读词语。齐读;同桌互相检查读;个别读。(读出一个,词语变成红苹果。)读课文,填空,理清条理。 再读,尝试自学。 自学方法。 学习其他段落。 自主合作学习其他段落。 交流自学结果。 秋天的语文教案6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推荐学生通
26、过百度搜索搜集整理的相关介绍。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课题 秋天是一篇篇幅短小的优美的诗文,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
27、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因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2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3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三、教材分析 何其芳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关注自然”为主题,秋天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
28、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采用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
29、网上搜索散步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网上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还下载了几个PPT课件,根据本人及所教班级学生情况重新设计制作适用的课件。使之更为适合课堂使用。 四、教学方法 以“先学后教”的思想理念为指导,我采用的是“自读品悟诱导点拨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和品读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品味文章的美感,体悟文章意旨。教师适时点拨,并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
30、观能动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 一)、音乐铺垫,深情导入 背景音乐为秋日私语 (出示秋天的风景画)(边投影出示边深情地导入)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柔和的的音乐、深情的导入旨在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到秋天的意境中来,为文本的情感解读作铺垫。 (二)、简介,检查字词
31、 1介绍 生简介 (这一环节可采用课前预习的方式让学生搜集资料,自主学习,有利于节约课堂时间。) 2字词识记(各小组抽C等生到黑板展示,其余学生由小组长组织听写。) 丁丁 (zhng) 背篓(bilu) 肥硕(shu) 撒(s)下 青鳊(bin)鱼 乌桕(ji)叶 归泊(b) 枯涸(h) 清洌(li) 梦寐(mi) 释义:课前查资料批注在文中相应的位置并识记展示在黑板,其余的展示在本子上) 丁丁:伐木声。 肥硕:这里指果实又大双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寥阔:高远空旷。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清洌:水清。 梦寐:睡梦。 (语文课代表针对展示作讲解和总结,再留2分钟时间记忆) 3
32、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 (三)、初读课文,掌握朗读节奏与重音 这首诗写得很美,需要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我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小声的读一下全诗。 1两分钟速读课文,划分全诗节奏(投影出示): 由小组完成节奏划分(老师投影出示): 再请两个小组展示朗读。然后播放秋天朗读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 zhngzhng )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bilu)来装/竹篱间肥硕(shu)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s)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bin)鱼似的/乌桕(ji)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b)的/
33、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h)见石/更清洌(li)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mi)/在牧羊女的/眼里。 2 一首优美的乐曲往往通过高低起伏的音调来表现它的内容,同样诗歌要读得好,也需要突出一些重音,你们认为这首诗中哪些词语需要重读?(不说理由)老师也找到了一些需要重读的词语,我已经把它们标出来了。现在大家看着投影再齐读一遍。 (投影出示)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 zhngzhng )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bilu)来装/竹篱间肥硕(shu)的
34、/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s)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bin)鱼似的/乌桕(ji)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b)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h)见石/更清洌(li)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mi)/在牧羊女的/眼里。 3 现在大家的朗读已经大有进步了,但似乎还不能表现出诗人的感情。可能有些同学觉得重读只是单纯地加强语调,但事实上重读只是在朗读中把相关的词突出出来,既可以加强语调,也可以使语调变轻,关键是要和其它的读音有对比。如何判断读
35、法呢?关键是在读的时候投入你们的情感。这就需要大家在朗读时把把诗人带给我们的画面展现在你的头脑中。下面我来给大家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就好像你已经走进了一个美丽的秋天的世界,正在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心灵感受每一个美好的事物。 (四)、细读课文,品味字句 1、 我想刚才同学们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我再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请你们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先给它起一个名字,再想一想这幅画面上有些什么,那些诗句能表现这些画面,把这些诗句轻声地读出来。学生首先读出相应的句子,再说说这些诗句让他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集锦 第一节, “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稻花
36、香里说丰年”说的是对丰收的猜测,而这里则是对丰收场景的直接描绘。“栖息”一词使整节诗充满了一种丰收后的喜悦与满足感。秋天“栖息”在农家,它给农家带来了什么?(丰收) 第二节,渔人到底收起了什么呢?(是鱼,是树叶,还是别的)无论他收起了什么,他的心情都是快乐的,他肯定有所收获,或者是鱼,或者是喜悦的情感。这只是秋天的一场游戏。 第三节,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牧羊女会梦见什么?这里到底是她的梦寐,还是诗人的梦想。也许一个更加灿烂,更加富饶的秋天就在前面,就在牧羊女的憧憬中,就在诗人的希望里。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教学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
37、。我在学生先“速读”把握文章主干的基础上,借助“心读”让学生深入到文本,理解、品味,而不流于“小和尚念经”的外在形式。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静静地倾听文章的配乐朗诵,一边在脑海中浮现文章所写的情境画面,让我们跟着何其芳作一次愉悦的心灵旅行。 2、播放秋天配乐朗读 看到大家怡然沉醉的表情,我想文章一定拨动了大家的心弦。那么,你能否说说是什么如此打动你的心呢? 学生回答集锦: 第一节的第一句,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清晨空气非常清新,在幽谷里的心情也非常好。 我认为露珠被伐木声震落的一瞬间很美 “肥硕”因为秋天到了,要收果子了 第三节的“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睛里”,因为牧羊女做梦都想到了秋。 蟋蟀声响
38、说明是清晨 蟋蟀声的回荡感觉原野特大 秋天成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和渔民做游戏 总结:三幅画面我可以给它们起个名字:农家丰收图,渔夫晨归图,牧女思恋图,每幅画面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不同的,农家丰收图(绚丽多彩),渔夫晨归图(淡雅朦胧),牧女思恋图(辽阔空远),而诗人用什么贯穿起了三幅画面?(喜悦的情感) (五)、再读课文,归纳方法 如何才能朗读好诗歌:一、情感投入;(在朗读中通过语调的仰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对比展现诗歌情感的起伏)二、视觉再现。(在朗读时要在眼前出现一幅幅相关的画面)。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读读这首诗歌,再请另一个同学进行点评。最后全班在一个学生的领读下朗读全诗。 鉴赏诗歌的方法: 1
39、.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朗读全诗 (六)、迁移训练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再来欣赏一下其它的诗歌。现在就请同学们先读读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晨,说说这首诗展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和课文相比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 秋天什么令你最感动?模仿两首诗的写法,写一两句现代诗,写一写你心目中秋天最美的东西 播放秋天 六、板书设计: 秋 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乡村秋景图 霜晨归渔图 少女思恋图 七、课后作业 1、学生课后诵读课文,并将自己的配乐朗诵录下来,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录音作品作出评价,评出名次,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全班播放好的录音。 2、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 (语文教学的阵地不仅仅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轻松地去进行语文学习,让学生感知到:“生活处处有语文”。) 秋天的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会认会写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