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1 / 142019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高三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1.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A.墓葬制度凸显了贵族特权B.分封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宗法制保障了政权的稳定D.礼乐制度传播了西周化【答案】 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墓葬形制、葬式等制度属于礼乐制度,材料“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存在较多相似之处”反映了西周异族受到礼乐制度化的影响,故D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墓葬制度凸显贵族特权,而是强调礼
2、乐制度化的传播,故A排除;西周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宗法制与政权稳定的信息,故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存在较多相似之处”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礼乐制度的影响的角度入手,即可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2 / 14排除无关选项2.西汉后期至东汉, 虽然农村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但是占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在全国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统治者“无为而治”. 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D.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3、答案】【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汉代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故自耕农经济得以发展,故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属于政策原因,并不是根本原因,故A排除;西汉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并不是西汉后期至东汉,故B排除;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设问词“根本原因”,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入手,即可 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3.春秋学(春秋学的主要特点是“舍传求经”,他们在“舍传求经”时以“明王道”为原则)正统论自北宋庆历年间兴起,至南宋愈愈盛,“华夷之辨”成为两宋时代的思想主题之一。这一意识的兴起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
4、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3 / 14A.表明传统天下秩序趋向崩溃B.基于两宋的历史形势而产生. 反映出中原制度化的优势D.阻绝了华夷之间的化交流【答案】 B【解析】【详解】两宋之际,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基于两宋的历史形势而产生了春秋学正统论与“华夷之辨”盛行的局面,故 B正确;两宋时期传统天下秩序并没有趋向崩溃,故A排除;材料没有将其它化与中原制度化比较,故排除;两宋时期华夷之间的化交流较频繁,故D排除。4.明朝中后期随着内阁品位的提高,加之又具有票拟权,而且比六部更接近皇帝, 所以尽管内阁从没有被正式地告知统领六部, 但凭借皇帝的信任, 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
5、内阁。这一变化反映出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内阁已经取代六部. 内阁权力不受制约D.君权受到内阁制约【答案】 A【解析】【详解】材料“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4 / 14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阁”反映了内阁借皇帝权威获得实际权力,本质上是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的结果,故A正确 ; 材料并不能说明内阁已经取代六部,故B排除;内阁权力于君主,并不是不受制约,故排除;君权至上,并非受到内阁制约,故 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明代内阁制度的实质,结合材料信息“凭借皇帝的信任,内阁辅臣的权威实际上使六部的权力又流向了内
6、阁”,即可从君主专制的角度排除无关选项。5.洋务派引用中国传统典籍证明西学之天算学、化学、重学、气学等均于中学,认为这些科技不过“泰西智士从而推衍其绪”“而精理名言,奇技淫巧本不能出中国载籍之外”,洋务派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A.减轻学习西方的阻力B.推翻中体西用学说. 全面学习西方明D.坚持明优越理论【答案】 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西学中”思想,这有利于洋务派缓解与顽固派的矛盾,从而减轻学习西方的阻力,故 A正确 ; “西学中”思想为洋务运动减少阻力,并不是推翻中体西用学说,故B排除;洋务派并非全面学习西方明,故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坚持明优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
7、写作- 独家原创5 / 14越理论,而是说明减轻学习西方的阻力的目的,故D排除。6.1930 年 5 月中旬大公报为陕西某事连续配发了以下社评。这反映出5 月 12 日为陕灾致最后之呼呼5 月 13 日各尽我之救命责任5 月 14 日各竭其力,各尽其心5 月 15 日陕灾之造因及目前之转机A.众多报纸媒介密切关注灾情B.官方赈灾力量十分有限. 大众传媒与社会的互动关系D.媒体关注政府救灾力度【答案】【解析】【详解】材料只反映了大公报的社评,并不能说明众多报纸媒介都密切关注灾情,故A排除;仅凭材料也不能体现官方赈灾力量十分有限,故B排除;材料“为陕灾致最后之呼呼各竭其力,各尽其心”反映了大众传媒
8、与社会在陕灾问题上的互动关系,故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媒体关注政府的救灾力度,而是呼吁社会各界救灾,故D排除。7.1942 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妨害国家总动员惩罚暂行条例,其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6 / 14中规定:凡违反或妨害国系息动员之法令或者业务者都要根据该条令惩罚之,此类案件由军法审判之机关审判,呈报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核准执行。这一规定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强化了国民党的专制独裁B.激化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使抗战进入了反攻阶段D.保证了抗战动员的有序进行【答案】 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 年处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颁布妨害国家
9、总动员惩罚暂行条例有利于保证抗战动员的有序进行,故 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动员体制,不是强化国民党的专制独裁,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故B排除; 1942 年抗战处于相持阶段,故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时间“1942 年”,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战的大背景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8. 下面为 19491952 年中国私营工业产品的销售情况统计表(单位: )据表可知,当时的中国项目 1949195019511952加工订货、统购包销比重11.8828.8342.7156.04自产自销比重88.1271.1757.2943.96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届高三 历史 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