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2、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
3、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解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设计(一)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
4、(二)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设计(三) 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
5、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解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解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解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读准字
6、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
7、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
8、、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
9、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
10、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多媒体显示: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三峡。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2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
11、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概述 难点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后解说: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
12、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三峡一文录音。 二、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听了三峡一文的录音,你能说出三峡最美之景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三、大家想不想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吗? 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13、并施展自己的才能,泼墨弄文,展现这美丽的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四、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五、默读,体会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课时小结七、拓展与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书店等,再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 课题三峡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
14、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概述 难点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3 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其重点是“水”以及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它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本文中,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不
15、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设想: 1、运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让学生自己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自主地探寻知识。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解释和工具书
16、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学会翻译,理解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的目的。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
17、生预习: 查找有关三峡的知识、图片等。 借助解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 朗读课文。 2、教师准备资料: 话说长江中关于三峡的影片剪辑。 “告别三峡”文化专题的图片、绘画等。 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 启发讨论、互动合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多媒体屏幕:一幅两岸高山,中间流水的三峡图) 1、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课文:峡是什么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义。(两山夹水的地方) 2、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要表现三峡,一定要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呢?(山、水) (二)观看话说长江中有关三峡的一段录像,请学生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
18、话把它描述下来,特别是画出或写出山和水的特点。 (三)同学分组讨论评价,选出最佳“三峡小画家”和“三峡小作家”。用多媒体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请获奖者和小评委们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特别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突出了三峡山水的什么特点。 (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基础学习。(多媒体内容随具体情况而定) 1、其实,远在北魏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就曾经描述过三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看他是怎样写三峡的。 2、学生看解释,主动获取有关郦道元、水经注的知识。 3、检查预习情况:阙嶂曦襄溯湍并找一找这些词在哪些句子里,说说含义。同桌之间可交流讨论,共同解决。 4、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19、可单个读,可分男女生读,可整体朗读)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课后练习 借助解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疏通文意。(多媒体显示疑难字句) 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点拨引导,集体解决疑难字句。 (二)出
20、示思考题,请同学思考、讨论完成,做好圈点勾画。(多媒体显示思考题) 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 (三)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达到背诵目的。(多媒体板书) 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 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 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顺序: 季节顺序:夏、春冬、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峡 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