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试题库(1).pdf
《生理学试题库(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试题库(1).pdf(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绪论一、填空题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2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大致可分为水平、水平和水平等。3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和。4 受控部分回送的信息加强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调节,该调控模式称为,它是机体较(多 /少)的调控形式。5 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调节。6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和。7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和。8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效应准确及对维持稳态具有一定意义。9 生命现象至少应包括三种表现,即、与。二、简答题2 举例解释正反馈与负反馈。3 什么叫稳态 ?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三、论试题1 试述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1 单纯扩散2
2、易化扩散3 主动转运4 入胞作用5 出胞作用6 受体7 静息电位8 动作电位二、填空题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和。2 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称为。3 生命活动中出现的电现象称为。4 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经历,和四个阶段的变化,然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5 动作电位包括,和三个过程。6 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的亲水极性基团分布在膜的,其疏水非极性基团分布在膜的。7. 易化扩散主要是指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它受物质的结构特点、结合的位点数目的影响,需要细胞膜上的帮助 , 是转动的一种形式。8 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是、和。9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10 易
3、化扩散是指水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移动。该过程消耗能量,载体。11 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为基础的传导过程不易出现传导阻滞是因为局部电流的常可超过引起兴奋所必需的数倍以上。12 沿着整个神经细胞膜的不衰减传导是通过实现的。13 在刺激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的强度称为阈刺激,阈刺激越小,说明该组织的。14 在静息电位形成中,K+的外流属于细胞膜的转运方式,因为K+ 是经蛋白载体浓度差转运的。15 机体的可兴奋组织通常是指神经、肌肉和,这些组织受到有效刺激后能产生。三、单项选择题1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2 兴奋性是指机体的下列何种能力?() 3 决定单
4、纯扩散方向和通量的驱动力是:(). 4 氨基酸跨膜转运进入一般细胞的形式为:() 5 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 6 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是通过:() 7 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8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是:() 9 可兴奋细胞包括: () 10 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它是膜外为正 ,膜内为负的电位B 其大小接近钾平衡电位C 在不同的细胞 ,其大小可以不同D 它是个稳定的电位E 其大小接近钠平衡电位11 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胞外的 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浓度B 细胞膜对 Na+有点通透性C
5、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D 加大细胞外K+浓度 ,会使静息电位值加大E 细胞内的 Na+浓度低于细胞外浓度12 骨骼肌兴奋 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 ) A Na+B K+C Ca2+D Cl-E Mg2+ 13 在静息时 ,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 A 极化B 超极化C 反极化D 复极化E 去极化14 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 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 A 膜安静时K+通透性大B 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 Na+易化扩散的结果D 膜上 Na+ -K+泵的作用E 膜上 Na+ -K+泵和 Ca2+泵的共同作用15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 ) A
6、 K+内流B Cl-外流C Na+内流D Na+外流E K+外流16 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加大细胞外Na+浓度 ,动作电位会减少B 其去极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C 其复极过程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D 膜电位去极到阈电位时, 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E 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Ca2+无关17 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 A 单纯扩散B 易化作用C 主动转运D 出胞作用E 被动转运18 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 A 肌肉收缩B 腺体分泌C 产生神经冲动D 产生动作电位E 产生局部电位19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A 脂质B
7、蛋白质C 糖类D 核酸20 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位置是: () A 仅在内表面B 仅在外表面C 仅在两层之间D 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E 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都有21 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 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D 入胞E 出胞22 运动神经纤维末稍释放Ach 属于 : () A 单纯扩散B 易化作用C 主动转运D 出胞E 入胞23 当达到 K+平衡电位时 : () A 膜两侧 K+浓度梯度为零B 膜外 K+浓度大于膜内C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D 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E 膜内外 K+的净外流为零24 以下关
8、于钠泵生理作用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 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胞外B 钠泵能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移入胞内C 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进入细胞内D 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反应得以进行E 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25 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 () A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B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C 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D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E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26 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 A 相对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超常期
9、低常期B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低常期 超常期C 绝对不应期 低常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D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E 绝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 相对不应期27 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 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 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D 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E 不同的细胞 ,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28 刺激阈值是指: () A 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B 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
10、间C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 刺激时间不限 ,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29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根本区别是: () A 主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B 被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C 主动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D 被动转运不依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30 钠泵的化学本质是: () A 载体蛋白B 受体蛋白C Na+- K+依赖式 ATP 酶D 糖蛋白31 下列哪一种离子决定锋电位的高度: () A K+B Na+C Ca2+D K+和 Na+32 细胞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称为: () A 极化
11、B 超极化C 去极化D 反极化33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 。.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阈电位. 刺激阈. 以上均不是34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出胞作用的是() 。. 胃腺粘液细胞将粘液分泌到胃腔中. 胰腺细胞分泌胰蛋白酶原到导管中. 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分泌NH3 .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35 降低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 ,发生的变化是() 。.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不变.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降低.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值增高36 安静
12、时,细胞膜内K+ 向膜外移动是由于() 。.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出胞作用. 以上都不是37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由于() 。.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出胞作用. 吞噬作用38 一般细胞用于维持钠泵转运的能量大约占其代谢能量的() 。. 510 . 1020 . 2030 . 3040 . 40 5039 正常细胞膜内K+ 浓度约为膜外钾离子浓度的() 。. 12 倍 . 30 倍 . 50 倍 . 70 倍 . 90 倍40 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膜内钠离子浓度的() 。. 1 倍 . 5 倍 . 12 倍 . 18 倍 . 21 倍41 单根神经纤
13、维的动作电位中负后电位出现在() 。. 去极相之后. 超射之后. 峰电位之后. 正后电位之后. 以上都不是42 就绝对值而言,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 。. 前者约大10 . 前者大 . 前者小 . 两者相等. 以上都不对43 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泡溶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将() 。. 不变 . 增大 . 减小. 先增大后减小. 先减小后增大44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 钾平衡电位. 钠平衡电位. 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和. 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差. 超射值45 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 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
14、幅度的动作电位. 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其电位幅度增大. 动作电位一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 动作电位大小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 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46 下列有关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方式是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 出现的动作电位在有髓纤维传导是跳跃式传导. 有髓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47 在多数细胞膜组成中,占重量百分比最多的是() 。. 糖类 . 脂类 . 蛋白质 . 糖脂. 胆固醇48 蛋白质是通过何种方式进入细胞的() 。. 单纯扩
15、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出胞作用. 入胞作用49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首先可出现() 。. 峰电位. 阈电位. 负后电位. 局部电位. 正后电位50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 峰电位. 阈电位. 负后电位. 局部电位. 正后电位四、判断题1. 细胞的静息电位主要由Na+外流产生的。 ( )2. 甲细胞的刺激阈值为1.5V,乙细胞的刺激阈值为2.0V,所以说乙细胞的兴奋性比较高。( )3. A 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为5g,B 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为8g,所以说 B 肌肉的兴奋性比较高。 ( )4. 活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兴奋性。( )5. 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Na+的
16、平衡电位。( )6. 细胞超极化时兴奋性降低。( )7. 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8. 静息电位主要是K+内流形成的。( )9. 阈电位就是能够使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10. 单根神经纤维与神经干的动作电位都是“全或无”的。( )11. 神经纤维发生动作电位时,膜内电位极性倒转为+30mV 的状态 ,称为超极化。 ( )12. 动作电位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 )13. cAMP 是细胞跨膜信号传递的唯一第二信使。( )14 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即可产生动作电位。( )15 在静息状态下,K+和 Na+都较易通过细胞膜。 ( )16 神经纤维的负后电
17、位实际上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17 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因此在实际的反射进程中,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 )18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要消耗能量。( )19 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阈值越低,兴奋性越高;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 )20 电刺激从机体分离出来的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这种现象称为反射。( )21 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 )22 生物体在特定条件下,可在一定时间内不表现生命活动。( )23 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反射地引起血压回降。这一调节现象过程属于自身调节。( )24 刺激传入神经引起的反应,也是反射。( )25 负反馈
18、调节的特点是对输出变量可能出现的偏差能及时进行调节,无波动和滞后现象。( )26 膜的超极化使膜的兴奋性降低,标志着膜处于抑制状态。( )27 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28 当细胞内K+ 增多,细胞外Na+增多时,钠泵被激活。 ( )29 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峰电位,但是刺激到达阈值后,峰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五、简答题1. 叙述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2. 叙述动作电位沿细胞膜传播的机理。3. 什么叫兴奋性?常用的衡量指标有哪些? 4 膜蛋白质具有哪些功能?5 简述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有何区别?6 易化扩散的特点有哪些?7 神经和肌肉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后,其
19、兴奋性发生何种规律性变化?六、论述题1 试述动作电位的形成机理。2 试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机能是什么?附(第一章肌肉)一、名词解释1.肌小节2.横桥3.等张收缩4.等长收缩5.强直收缩6.终板电位7.量子释放8.三联体9.横管10 不完全强直收缩11 强直收缩12 完全强直收缩13 肌电图14 运动终板15 兴奋 -收缩耦联 。二、填空题1.在明带( I 带)正中间有一条暗纹,叫正中有一条深色线,叫2.粗肌丝由、 细肌丝由 、和组成3.肌膜电位变化与肌丝滑行引起肌肉收缩之间的耦联因子是4.骨骼肌有和等特性5.畜禽的骨骼肌分和6.一个单收缩过程包括,和。7.骨骼肌是由组成的;而每个肌细胞又包含许多
20、纵贯肌细胞全长的长纤维状的。8.骨骼肌缩短时,暗带长度,而明带长度。9. 肌丝中具有ATP 酶作用的部位是。10肌肉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是。11. 横桥与的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12 单个运动神经元冲动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以的方式可将兴奋传递到肌纤维。13 当动作电位传播到神经-肌肉接头后,引起从释放。14 终板电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不是,可表现总和,其电位只是,不会。15 终板电位是Ach 作用于接头后膜,使后膜对离子特别是通透性增加,所引起的。16 在正常情况下,完整机体所发生的疲劳,不发生在感受器或,也不在或,而在部位。17 在神经 -肌肉接头处的作用机制与乙酰胆碱相似。18 在
21、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是耦联结构基础,是耦联的因子。19 防止与延缓疲劳的措施有:适宜的负重和,大脑皮质的兴奋性等。20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有、和。三、单项选择题1. 骨骼肌兴奋 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 A Na+B K+C Ca2+D Cl-E Mg2+ 2. 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 A 引起兴奋 收缩耦联的是Ca2+ B 细肌丝向粗肌丝滑动C Ca2+与横桥结合D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E 肌小节缩短3.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 A 肌原纤维B 细肌丝C 肌纤维D 粗肌丝E 肌小节4. 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 A Ca2+的
22、贮存库B 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C 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D 使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E 使 Ca2+通道开放5. 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是指: () A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B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C 横管、纵管和肌质网D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E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6. 骨骼肌兴奋 -收缩耦联不包括: () A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传向肌细胞的深部B 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末池Ca2+释放C 肌浆中的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D 肌浆中的Ca2+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钙蛋白和它所结合的Ca2+解离E 当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后,可触发肌丝滑行7. 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23、: () A 被动张力B 前负荷C 后负荷D 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D 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8. 神经 -肌肉接头的处的化学递质是: ( ) 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氨基丁酸D 乙酰胆碱E 5-羟色胺9. 肌肉在收缩后,肌小节的 ( ) A 长度不变B 明带的长度不变C 细肌丝的长度不变、暗带长度变短D 粗肌丝的长度不变、暗带的长度不变10. 将细胞膜的电变化和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 () A 横管系统B 纵管系统C 纵管终池D 三联体11 在中等程度后负荷时,肌肉开始缩短后即表现为() 。. 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 单收缩. 以上都不是12 在完整机
24、体内,骨骼肌的收缩一般属于() 。. 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 单收缩. 以上都不是13 在神经 -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中,下列哪项因素不影响轴突末梢囊泡的释放() 。. 接头后膜的电位变化. 细胞外液中的Mg2+ . 轴突末梢动作电位. 细胞外液中的Ca2+ . 以上都不是14 下述哪项不是终板电位的特点() 。. 不是 “ 全或无 ” 的 . 无不应期. 成电紧张性扩布. 可以总和. 能形成反极化15 下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中,错误的是() 。. 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时间延搁. 化学传递. 单向传递.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16 在运动终板处() 。. 产生终板
25、电位即是肌膜的动作电位 . 终板膜不产生动作电位. 终板电位与局部电位无共同之处. 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不是化学依从性通道. 以上都不正确17 下述哪项不是细胞间直接电传递的特点() 。. 双向传递. 使机能上相似的细胞进行同步活动. 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快. 不受细胞理化因素改变的影响. 以上都不是18 下列哪种物质具有和肌凝蛋白结合位点() 。. 肌凝蛋白. 肌钙蛋白. 肌纤蛋白. 钙调蛋白. 以上都不是19 单个骨骼肌细胞() 。. 正常时可接受一个以上运动神经元支配. 具有膜内负于膜外的静息电位. 电兴奋可通过纵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部. 细胞内不储存Ca2+ . 以上都正确20 神经冲动由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试题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