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包粽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包粽子》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端午节包粽子教案端午节包粽子教案1 活动目标 1、会说端午节的名称, 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端午节的故事;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包粽子的糯米、苇叶;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出示图片,讲述端午节和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1、吃粽子。用黍米(黄米)或糯米加枣用苇叶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据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不让鱼类吃掉其尸体,故向江内投之以粽子。习俗相沿
2、,变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带上了时令色彩。 2、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3、给孩子戴五丝。五丝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线配成,古代没有棉花而用五色丝,所以叫五丝。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线代丝,而名称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阳时,给孩子的手脖上、脚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丝。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时,解下来扔在水流里,使其顺水漂走。传说这五丝能变成蚯蚓。习俗认为戴五丝,能去灾、辟邪、保护儿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共同分享端午节的食品三、亲子共制香包1、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香包2、幼儿相互赠送香包,大胆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 四
3、、活动结束。 在此,仅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祝各位家长及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由于托班幼儿年龄较小,为了能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结合我园的传统节日教育的精神,我幼儿园组织开展了“共度端午,扬民族正气”的主题活动,在大力宣传端午传统习俗和卫生常识中我们的幼儿过了一个“文明、和谐、安全、节俭”的端午节。 端午节包粽子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幼儿能互相帮助,体验合
4、作包粽子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本次活动的难点: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二、活动准备 1、有湿度的碎泥 2、粽叶若干、橡皮筋 3、范例、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导入,引入今天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包粽子的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 (2)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 我们吃过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还有四角粽以及团盘粽等。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点。 (2)教师拿出示范作品,小朋友请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
5、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3)以前,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4)你们知道粽子叶里面是什么吗?它是什么做成的呢? (5)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你吃过什么馅儿的粽子呢? 3、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对包粽子的活动感兴趣。 (1)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2)教师讲解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a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用手在圆锥筒中旋转一下,让锥筒更加细长。 b在锥筒中填入糯米。将没有米的那端,将粽叶的两侧分别向内折。 c之后顺势将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
6、盖住糯米口为止,多余的粽叶反复折收在口上。 d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四、活动总结 活动前,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幼儿广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资料,互相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结束后,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展示。 端午节包粽子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7、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8、(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端午节包粽子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
9、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吃过粽子吗?粽子什么样子?吃起来味道如何? 2、板书课题,学习“端、粽”和这两个字的偏旁。 二、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2、学生认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
10、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总会”说明了什么? 2、“盼着”又说明了什么? 五、学写生字“午、节、叶、米、分” 1、观察字形结构。 2、师范写生书空。 3、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齐读、开火车读词语。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
11、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糯米,中间有一颗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写生字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第 11 页 共 11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