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愚公移山教案.docx
《语文愚公移山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愚公移山教案.docx(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语文愚公移山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积累文言词语,诵读课文。 3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注解试译全文。 二、导入 从杞人忧天说起。列子一书,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御寇,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 2翻译课文 3方法指导 (1)加。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工为主,有些文言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
2、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语来代替,如 (3)补。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 (5)省。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的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的影响原意的可省去。 四、小结 1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 2通假字 汝之不惠 始一反焉 一厝朔东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 思考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翻译了课文,大致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这节课,我们再来细读课文,深入分析,研究
3、课文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二、研读分析 1同学自己细读课文,可分角色朗读。思考下面问题。 (1)愚公之妻和智者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2)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有何作用 (3)愚公移山要而对哪些困难 (4)文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智对举,有什么深意 (5)讨论本文的寓意 2讨论归纳 提示: (1)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带有关心的语气,并提出了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客观难题,但并不反对移。而智叟则是讥笑和责难,阻止其移山。 (2)体现了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众人的拥护。 (3)两山非常大;人力有限;工具简陋,运土路途远 (4)愚-智- (5)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
4、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 三、写法点评 1对比:愚公-智者 京城氏之子-智者 2烘托:山之高大,运土路程远-移山不易;山神之惧,天帝之感-愚公决心之坚 四、学生质疑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读了这则寓言,有什么感想?就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愚公移山教案2 教学目标: 1. 顺畅翻译课文 2. 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4. 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谁都遇到过困难,遇到了困难是应该勇敢地克服还是选择逃避,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中有许多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
5、重重困难、道道险阻,常常缺乏耐挫力和持久力,最终选择了对目标或理想的放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却是一位面对巨大困难敢于挑战敢于战胜的勇者,学习愚公,尤其学习愚公那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我相信我们每一位都会实现人生既定的目标。 二、示标 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要达成这样的目标: 1. 顺畅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句式。 2. 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4. 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 三、简介列子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其作品列子一书
6、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 四、听课文录音,并轻声跟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注意一些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并请轻声跟读课文。 五、翻译课文 请同学们结合书下解释(共48个解释)翻译课文。女生译1、2段,男生负责译3、4段,先自行试译,也可相互讨论,等会儿,各请一名代表当众翻译。 老师友情提示以下字词的解释: 河阳之
7、北惩山北之塞 投诸渤海之尾毕力平险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以残年余力 语文愚公移山教案3 学习目标: 1、流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有关实词、虚词的含义。 3、分析人物形象,明确故事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故事寓意。 2、生动的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 3、“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 教学设想: 通过朗读和思维训练来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让学生在泛读感知、品读感悟、研读迁移中,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愚公移山这篇课文。课前我们已对课文进行了疏通,下面检查字词学习情况。教师出示小黑板: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一厝朔东。()(2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汝心之固。()(4)且焉置土石。) 二、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学生分小组朗读。 三、教读新课 (一)初步理清“人”和“事”。 教师导语:现在由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来问大家,看看大家对课文究竟理解得怎么样。 1、提问:这则寓言一共写了哪些人物?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 2、提问:老愚公有多大年纪了?智叟是个年轻人吗?那个“遗男”姓什么?有几岁了?他去移山,他的爸爸肯吗? 教师引导明确下列词语的含义,学生讨论回答: 年且九十且,将。智叟叟,老头。京城氏氏,姓;京城氏,姓京城的。始龀龀,齿旁,小孩换牙;始龀,七八岁。孀妻有
9、遗男那孩子的爸爸死了,他母亲是“寡妇”,他自己是“孤儿”。“遗男”是生下来以前就死了父亲的孩子。 3、提问:再请大家计算一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一句:本句省主语“愚公”;“荷担者三夫”即“三个能挑担的男子(子孙)”。全句意思是“愚公就率领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去扔掉)”。 语文愚公移山教案4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一次讨论会的形式进行的。教材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充分肯定愚公移山精神在当代的作用后,提出了一些人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看法: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在,愚公持之
10、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已经过时了,不需要再提倡了。第二部分为本次讨论会提出了要求: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有哪些理由?在确定自己的看法后要准备一些材料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围绕中心,充分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2.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阐述清楚。 2.说话要有针对性,能有条理、合乎逻辑地说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录音机。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操作要点 1.故事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愚公移山影片的片段或用录音机播放愚公移山的故事,让
11、学生从中充分体会愚公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2.学习指导语,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要求和训练方式。 先学习题解,然后每个同学思考一下: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古就被人们所传颂,当代也应该肯定,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有人提出是否还需要愚公精神。本次口语交际以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能用充分的理由阐述出自己的观点。 3.分组。 学生各自思考好自己的观点后,可按自己的想法分成两组,一组持“愚公移山的精神已经过时了”观点;另一组持“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仍需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观点。 4.组内交流。 两组同学在各自组内都要分别说说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分别列举事例,组员之间提出意见互相补充。 5.全班
12、讨论。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两组同学分别阐述各自的观点。阐述观点时要有充分的理由,对方如有反驳也可以插话。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如果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还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是否会费时费力,达不到好的效果。 (2)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如果放弃了愚公“持之以恒”的精神,人们变得越来越懒惰,科技是否还会继续进步呢? (3)愚公移山的精神用在哪些方面合适,我们如何发扬这种精神? 6.总结。 可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教师为发言最佳小组颁发“最佳合作奖”,为发言最精彩的同学颁发“最佳口才奖”。 语文愚公移山教案5 教学目的: 一诵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
13、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二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其中深刻的寓意。 三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设想: 从第五册开始,文言文集中编排单元。这给学习文言文带来了方便,也提出了问题。方便的是,集中学习文言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以新带旧,学起来比较容易些;问题是,前面四册教材的文言文数量较少,而且与现代文混合编排在一个单元里,可以说,学生对文言文还比较生疏,这又给集中学习文言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前面的准备不足。 因此,五六册的文言文教学,需要有一个总体设计,由浅入深,遵循学习文言文的规律,按照教材的规定,从诵读训练开始,在“读”上下功夫。然后,再逐渐的深入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去。 读文
14、言文,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好停顿,主要指句中的停顿。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不该连在一起读,就决定了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读好句中的停顿,句子的意思也就大致明白了。 熟读能够成诵。背诵文言文的篇或段,也是五六册教学的重点。所以,加强读的训练,有益于背诵。 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按照教材规定,能够领会文句的大体意思,懂得文章的主旨就行了。因此,教学中,不一定要直译课文,大体意思知道了,就基本上达到了要求。在这个基础上,着重指导学生弄懂文章的主旨。 课文中遇到的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意义不同的词,一词多义的词,以至通假字、虚词等,选择重点的,让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或用法。所谓重点,一般来说
15、,限于课后练习所列的词语。 本课教学目的,依照以上的认识而制定。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乃至作业,都从教学目的出发,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读准下列字音: 仞惩塞(惩山北之塞)迂汝曾(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荷叩箕畚龀匮亡(亡以应)厝朔 二读好下边句子中的停顿: 1、惩山北之塞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三借助教材上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其间,遇到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看解释或。教师不予指导。 二、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读,一个听。听者发
16、现读音有错,当即指出。两人对某字的读音意见不一致时,记下这个字,留待一会儿解决。如是,二人各读一遍。 三、订正读音。 教师逐一出示写有下列字的卡片(或将下列字集中写在一块小黑板上),请学生个体回答,集体订正。正音时,有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字词的意思。为后边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万仞惩山北之塞迂汝曾不能遂荷担者叩石 箕畚始龀穷匮亡以应一厝朔东 四、再读课文。 学生再次放声读一遍课文。教师提示:注意读准字音。 说明至此,学生已经读了三遍课文,听读了一遍;加上正音(并有释词),可以说,教师借助“读准字音”这一要求,基本上实现了熟读课文的目的。在反复的朗读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这就为完成
17、后边的教学环节打好了基础。但这并不算完全达到了“读”的要求,下一步,通过指导“读好句中停顿”,再读课文的重点语句,并为完成“了解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目的进一步做铺垫。 五、读好停顿。 教师逐一出示下列语句(制成卡片,或写在小黑板上),请学生读出其中的停顿,然后,对为什么这样读作一点解说。其间,随时提示学生会借助解释来读,慢慢培养使用解释的习惯。 下边语句中所画的“”为停顿处,供参考。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说明句中的停顿,一般依据句意或一定的语法关系来读,但又不能限制的过于死板。有的长句,可以停顿两次。这里没有标示出来,是为
18、了供施教时灵活掌握。因为读好停顿,一是为了会读文言文,二是为了弄明白句意。初始阶段,不必为究竟在什么地方停顿而纠缠不休,只要明白了句意,就基本上达到了目的。学生随着读文言文数量的增多,尤其是随着对内容的深入理解,会慢慢读好句中停顿的。 六、试译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由一位学生根据书上解释和自己的理解,串译课文大意;另一位学生订正或补充。二人遇到不会解释或意见不一致的语句,将它们画下来,留待一会儿解决。 说明在前面诵读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意思能够做到大体了解。两人互相研究、讨论,创造了较准确了解课文内容的条件。提倡借助解释来疏通文意,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此
19、时,教师作巡视,注意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后面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七、集体讨论。 每一组提出疏通文意时遇到的问题,全班研究、讨论。意见不一致时,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待学生没有问题再提,教师提出下列语句,指定学生说出大意,以检查刚才学生们自译的效果,也是将重点突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若下列有的语句,学生们已提出,此时教师不必再检查。 说出下列语句的意思和加点词的意思。 1、方七百里 2、河阳之北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5、叩石垦壤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7、甚矣,汝之不惠 8、而山不加增 9、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八、听读课文。 教师读课文,学生听
20、读。要求: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不看书。 说明这个环节,是在前面读、译、议的基础上,通过听读,回忆强化学生对课文文意的了解,也是对前面施教内容的小结。 以上,可安排一课时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理解本文深刻的喻意。 二积累文言常识。 教学过程: 一、研究内容。(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1、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意思吗?(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2、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要紧扣课文内容。要点是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下定了决心移山,就毫不动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愚公移山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