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六年级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六年级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1 课文简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十一册语文教材选入的文言文。选编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使学生初步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品味感悟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意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这文言文文意比较浅显,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判断。 设计理念: 文言文的教学应重视朗读,在指导学生体会文言文读法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朗读练习,感悟语感。因为文不甚深,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文意的理解并不很难,况且学生们已有了一些学
2、习文言文的方法和经验,因此,采取让学生读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疑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增强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解释,理解句意。 3、能复述故事,背诵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古文,因此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弄明白短文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教学过程: 一、以图引文,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两小儿辩日图,让学生说说这幅画的意思? 2、通过对画面的理解,而明白课题两小儿辩日的“辩”即为“争辩、辩论”,他们究竟在辩论什么? 二、启读、试读,体味语感 1、教师用稍慢、
3、轻松的语调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让学生感觉你认为文言文怎样读? 3、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范读后的想法。 4、用学生自已的方法试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地方画下来,纠正后反复读。 5、指名分小节读。 (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朗读中所体现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因此给足学生读的时间,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多方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文本。) 三、通读、参读,潜心会文 1、要想清楚的知道这文言文的内容,我们还需要一个小帮手,谁知道这个帮手是什么?(在此渗透学习古文的简单方法如:查字典、问老师、看解释等) 2、我们借助解释,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进行猜想,可以给
4、老师提出来,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商量。 (放手让学生探讨课文中的疑难,通过各种途径来解疑、释疑)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通过自由探讨得到的认识、理解,需要老师进行整合、补充,因此,老师在学生讨论之后,要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让学生突破疑难,从而让学生对每个问题得到一个完整、清晰、正确的理解) 4、出示“孰”、“汝”明白其意思。提问:在你积累的词语中有哪些词也当“你”讲?(君看一叶舟、子非吾友也、您好、任尔东西南北风)文章中的“你”指谁?你对他了解吗? 四、研读、精读,深入情境 1、你认为文中的两个小孩谁对谁错?你支持哪一个呢?(给学生一个自由的选择的空间,自然形成一个
5、辩论的氛围) 2、现在我们就展开一个小小的辩论,一方是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方是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每组选已的代表,再读课文,找出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观点和理由。 3、进行辩论,弄清两个小孩子的看法及原因。 (讨论交流是探险究学习的一种方式,在课堂讨论中可为学生的思维表达更宽广的空间。目的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五、背诵积累、延伸 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全文。 2、学生试背课文。 3、课外延伸: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没能回答两个小孩子的问题,是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不发达。到了今天,如果能穿越时空,你到了遥远的古代遇到了两小儿辩日,你将怎么呢?请你在课下查阅资料
6、和同学们合作来完成两小儿辩日续。 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力求让自已是一个等参与者,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自主的探究。因为初学古文,学生们对朗读的兴趣很大,通过范读、试读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把课文读通顺。在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有一部分学生借助解释也不能真正明白文意,教师便引导学生用猜想的方法去试一试,效果很好。在理解课文之后,因观点不同而展开辩论则更适合了学生的心理,通过辩论加深了理解和体验。 六年级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2 一、 引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基本理念。 选自列子汤问的两小儿辩日一文属于传统经典篇目,但
7、它出现在新课程标准与理念统摄下的新教材中,教学设计就应该跳出传统教学的框子。 为此,在教授此课时,我尝试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力求达到“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本文寓意”的教学目标 ,力争在教法上有新的突破。 二、背景 以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我校领导积极抓住这一契机,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于今年三月带领高、初中教师北上河北衡水、南下江苏洋思取经学习;他们还亲自驱车前往陕西师大拜访“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创始人张熊飞教授,把最新的教育理念传授给教师。至此,全校自上而下掀起了探
8、究学习和课堂教学改革的高潮,在这种轰轰烈烈的教改氛围中,每位教师都深深地感到,改尚恐不及,不改则更无立身之处。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切实体会到:落实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关键在于课堂。为此,在教授经典古文两小儿辩日一文时,我特意设计了一套全新的为初一学生所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适逢市教研员李亚红等 一行三位专家到我校检查新教材课改进展情况,听了我这节课;当时陪同听课的还有我校教学副校长和语文组同仁,共计十位老师。 三、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疏通文义 怀着满腔的激情,迈着自信的步伐,我踏进了初一七班的教室。“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十则,其中有一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
9、生异口同声地随声附和。看到大家情绪高涨的样子,我很满意,接着讲下去:“这句话是讲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不懂装懂。孔子还说过:听其言而观其行,即要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去判断他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所做是否如其所说呢?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答案。请同学们朗读两小儿辩日一文,并借助课下解释,也可以与同桌讨论,看谁能疏通一下这篇课文?” 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大家有的眉头紧蹙,认真思考;有的大声诵读,书声琅琅;有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几分钟后,一名男生勇敢地走上讲台,疏通课文。他话音刚落,马上有一学生站起来纠正说:“孔子东游中的游不是旅游的意思,而应为游学。”我表示肯定后,又趁势问到:“汤古意为热水,哪
10、个成语中有此义呢?”略作沉思之后,几位同学脱口而出:“赴汤蹈火。”看到大家探究的兴趣已萌发, 我又因势利导:“两小儿辩日的焦点在哪里?为什么会有不同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如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热火朝天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两儿辨日的焦点在于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一儿是用眼睛看到的,一儿是用体温感觉的,所以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我随即以简洁的词语板书: 日始 日午 一儿:近 车盖 远 盘盂 视觉 独立思考 一儿:远 苍凉 近 探汤 触觉 勇于置疑 这样,既紧扣课文内容,又使大家一目了然。 2.深入探究,研读赏析 然后,我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他们抑扬顿挫的朗读,把文中的韵味淋漓尽致
11、地表现出来,其他同学也随之深深地融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 看到大家意犹未尽的神情,我提出新的问题:“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两三分钟沉静后,大家纷纷举手。 生1:“这是自豪的笑,两小儿认为他们的问题难倒了大思想家孔子,他们感到很自豪。” 生2:“这是嘲讽的笑,因为人们都认为孔子无所有知,无所不晓,但两小儿发现并非如如此。” 生3:“这是痛苦的笑,因为像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回答不了他们的问题,天下还有谁能解答呢!” . 大家的争辩愈来愈激烈,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我归纳道:“每位同学的见解都很正确,只要大家言之成理,就应给予肯定。那么,我们又如何理解孔子不能决一句呢?” 生1:“说明了孔子
12、一是一,二是二,很诚实。” 生2:“孔子那么有学问的人还有不懂的知识,说明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应该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3:“说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生4:“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生5:“应该学习两儿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完成板书:独立思考,勇于质疑) 这次的发言毫不逊色于前次的辩论,大家各抒已见,争先恐后,听课的老师也都微笑颔首,课堂气氛达到了意想不到的高潮。 3.延伸迁移,创新拓展 我又趁热打铁,顺理成章地把教学引入到“拓展、迁移”环节:“假如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小儿说些什么?让我们共同表演一出新两小儿辩日。”顿时,课堂沸腾了起来,大家
13、踊跃举手,有的同学急得甚至站了起来。我把讲桌搬到教室一侧,空出地方做临时舞台。三位同学初生牛犊不畏虎,落落大方地走到前台表演起来: 生1:“今天早上我上学时看到太阳像车篷那么大,中午放学时太阳却像个小盘子,你说,太阳不是早上离我们近而中午离我们远吗?” 生2:“不对不对,今天早上我上学时还穿着毛衣,中午放学时我只穿了件衬衣还觉得热,应该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远而中午近才对呢”。 “不对不对!” 正当“两小儿”唇枪舌剑的时候,扮演孔子的生3摆出一副智者的样子,慢悠悠地走了过来: “你们两个说得都有道理,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其实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气,透过云气看太阳就显得大些;而中午云气散去,太阳自然就会显
14、得小些,这是我们视觉上的一个错觉。再者,太阳早上斜射,我们自然就会感到凉些;而中午直射,我们就感到热些。其实,太阳不论早上还是中午,离我们地球的平均距离都是14960万公里。” “哇”教室中发出一片惊讶声,大家都为这位睿智的“小孔子”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所折服。 生2立刻做鞠躬致敬状:“孔子就是孔子,不愧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佩服佩服!” 课堂上立刻爆发出一阵笑声,随即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整节课在听课老师的颔首默许中结束。 四、教学反思 1、一位哲人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在设计本课时,我巧妙地让三千多年前的孔子灌输进现代科学知识,配以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使大思想家栩栩如生,鲜活地
15、走到我们面。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童稚的内心世界是如此之多彩多姿。从他们流畅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协调的动作上,我可以参透到他们预习是多么的认真,体验到他们成功后又是多么快乐;也深切感受到换一种教法放手让学生尽情去展示自我的妙处。只要给他们一把钥匙,智慧的大门就会敞开在他们面前。 2.再老的课文,只要肯花心思,总能找出新的角度,上出新意。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自己对教学有没有更高的追求。 3. 再新的设计,如果脱离了双基的落实,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就不能算是好的设计。任何时候都不能被新的想法冲昏头脑,而导致课堂流于形式。 六年级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3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解释尝试疏通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简要
16、表述。 2.掌握阅读古文的基本方法,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做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3.抓住文中关键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并学会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教学重点 创设“辩斗”的对话形式,指导有感隋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难点 1.理解词句意思,做到准确断词断句。 2.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并尝试活用文本语言进行“辩斗”,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文,激发欲望 1.同学们,在科学课上我们已经知道,无论是在早上,还是中午、傍晚,太阳离我们都是一样远。就是这样一个今天看起来很简单的科学知识,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却有不同的看法,到底是什么看法呢?
17、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争论太阳远近的这篇课文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句子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教师相机指导。 3.以前我们讲过,要读好文言文,特别要注意恰当的停顿。(大屏幕展示原文以及停顿符号。师范读,学生尝试读出句中的停顿,尽量做到有节奏、有韵律。) 设计意图:在本篇文言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篇文言文,掌握了一些读文言文的方法,所以教学时要充分给足学生自读的时间,在停顿上给予一定的指导,确保目标的落实。 三、二读课文,理解字词,感知内容 1.要想真正把文言文读好,我们还要理解文言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学生
18、交流学习方法,然后按照方法自己尝试理解,实在不会的可以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教学的生成点: (1)“车盖”和“盘盂”谁大,能否用手势比画?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的意思。(板书这两个词) (2)“沧沧凉凉”和“探汤”是形容什么的?请你用一个词语形容夏天的天气,用一个词语形容秋天的天气。说说你的理由。指导中差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的意思。(板书这两个词) (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不要求按照白话文一句一译地说。) 设计意图:抓住四个词语进行检查,使得字词教学扎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带动关键句子意思的疏通与检查,让学生明白“远近”
19、与这四个词语的关系。 四、三读课文,聚焦“辩斗”,读懂内容 1.刚才我们读了课文,并且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说出课文主要内容。你们说说,两个小孩在争论什么? 2.分别指名读出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说出他们的观点是什么意思。(根据回答先后板书“近、远”和“远、近”) 3.两个小孩都有道理吗?(分别指名读出孩子的理由) 4.虽然都是一个太阳,但是两个小孩看到的、思考的角度不同,观点也不一样。两个小孩谁也不肯认输,用课文中的词语就叫辩斗。 5.“辩斗”是什么意思?请问这里的“斗”是含有“打斗”的意思,还是含有“斗嘴”的意思? 6.请同学们将小孩的观点与理由合并在一起反复读,做到熟读成诵。(此处可以采用引读
20、法,一部分学生读前半部分,一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 7.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辩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8.教师扮演小孩和学生一起“辩斗”。 预设教学过程: 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注意反问句的读法) 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此言差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做摇头动作) 生:此言差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汝错矣!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快速激动) 生:汝错矣!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9.同桌“辩斗”。 设计意图:紧扣“辩斗”一词,和学生读中辨
21、,辩中读,读读辨辩,亦读亦辩。学生不仅感受到文言文语言的精练,还能背诵这篇古文中的主要句段了。 五、续补话语,领悟中心 1.两个小孩争论不止,孔子赞成谁呢?(读:孔孔子不能决也。) 2.“孔子不能决也”是什么意思? 3.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当时最有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两个小孩是怎么说的?(读句子:孰为汝多知乎?) 4.“孰为汝多知乎”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两个小孩的笑声中含有什么?(指导朗读这句话) 5.你们觉得孔子听了后会生气吗?他会怎么说?(可以用孔子的话,也可以用现代语言来续补。)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 子曰:三人行 子笑曰:学而时习之 六年级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4 教学目的
22、: 1.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学习本文的生字。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正确读文感知文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交流汇报: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
23、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根据课后解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能多角度谈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解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
24、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
25、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
26、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为:说。 (2)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一个演孔子,两个演小孩儿,一人当旁白。) 六年级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5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7、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呢?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 2、指名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 3、学生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解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3、组织交流。结合学
28、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4、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机点拨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六年级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6 教学目标 1、照解释,一字一句地通过自己努力,和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
29、读懂。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认识自然,探索客观事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自读自悟 1、诱导: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两小儿辩日一文是一篇古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文学弈一文。想必你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谁想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借鉴 2.熟读 (1)刚才大家介绍的方法都很好现在请大家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把课文认真地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待会儿我们交流,看谁能读得流利,读得富有节奏,读出古文的味道. (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 第一小节: 谁愿意读这个小节? 谁愿意和他比一比? 你们喜欢谁的朗读?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小节 你们谁有把握读
30、好? 读得怎么样? 第三小节 这一小节是人物对话,谁想试一试? 第四小节 这一小节与前面的呼应,你们认为怎样读才好? 就按大家的提议,我们把这段话读一读 第五小节 3、巧解 (1)读好段落显示我们的实力,如果能够进一步把全文读好,才能见大家的水平。 (2)分角色朗读 (3)用什么方法翻译现代文 (4)学生交流 二、互动合作 1、发现问题:孔子不能发现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2、读取信息,受科学技术的限制,孔子没法解决的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拿出搜集的资 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三互动对话 1、尽管我们已经获得了有关说服两小儿的信心,如果你没有雄辩的口才,很难使两小儿心服口服,现在你扮演
31、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见两小儿辩论会说什么?小组练习。 2、学生表演 3、他们表演的怎么样,有什么想法建议。 四延伸拓展 1、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 2、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可是无法解决两小儿的问题,你还敬仰他吗?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打算要怎样做? 五作业设计:搜集孔子的信息。阅读适合自己程度的古文。 板书设计: 早晨远凉近大 正午近热远小 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 教学思路: 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整合课内外学习的资源,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实践中,解读顾问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蕴,品味古文的特质。并且学习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古代的人物。 教学评析: 先“熟读”,后“巧解”,并在互动合作和表演体验中破译“两小儿辩日”的难点。在此基础上再作“超越时空”与“现代”链接的拓展,既为解读古文放平了坡度,又体现了古为今用,实现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古文教学,如何在现代文化因素的吸引与冲击下重建格局,这是一个有价值的探索。第 24 页 共 2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