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扬州大学气象学知识点补差 .pdf





《2022年扬州大学气象学知识点补差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扬州大学气象学知识点补差 .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资料补差气象学研究对象:包围地球的大气圈及其与其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气象学研究任务:1、 观测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大气现象、大气层与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象效应2、 系统地、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作用和效应,阐明它们的发生和演变规律3、 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诊断和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气、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4、 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人为天气过程、人为气候环境,为人工影响天气、气候提供科学依据农业气象学研究对象:植物生存的天气和气候条件;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遵循原则:平行观测法农业气象学研究方法:1、 调查研究,进行气候分析2、 对比实验法
2、3、 单点分期播种法4、 多点播种法5、 实验室试验法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78%的氮气, 21%的氧气, 0.037%的 CO2极微的 O3) 、水汽、微尘杂质CO2的生物学意义: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不可或缺的原料;CO2的强烈吸收或放出长波辐射影响地球温度臭氧的作用: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水汽含量: 约 0.01 4% ,主要集中于3km以下的底层大气 (低纬 高纬, 海洋 陆地, 夏冬)作用: 1、在天气变化中起重大作用,没有水汽,云雾、雨、雪就不会产生 2、水汽在相变时要吸收或放出热量,影响地球温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3、- - - - - -第 1 页,共 13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 3、能强烈吸收或放出长波辐射影响地球温度微尘杂质分布:主要集中在3km以下的底层大气作用:对云雨的形成起重大作用,是起着水汽凝结时凝结核 的作用。 (水汽过饱和)大气分层的依据: 据气温 在 垂直方向 上的特征来划分为5 个层次(对流层 、 平流层 、 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对流层特点: (是贴近地面的气层,平均厚度10km )1、 集中了 80% 的大气质量,90% 的水汽以及几乎全部的微尘杂质2、 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降低,气温垂直递减为0.6/100m(原因:热量来自地表)3、 对流、乱流强烈,生成空气垂直运动,使得上下气层
4、中的热量和水分得以交换,形成云雾4、 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造成大规模的空气的水平运动,引起各地天气变化、平流层特点: (距离地面1155km)1、 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升高(原因:臭氧吸收紫外线)2、 臭氧含量多3、 对流弱,属于平流运动,适合飞机飞行辐射的基本单位:1、辐照度:卡 /分 cm3;2、光照度:勒克斯Lux=1 米/烛光斯蒂芬 -玻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的公式【orz 看起来好难不会考吧 】地球形状大小: 近似椭球体形状的天体(长半轴(东西):6378km; 短半轴(南北):6357km)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约23 时 56 分 4 秒(一昼夜)地球公转:公转一周:365
5、天 5 时 48 分 46 秒( 1 年)注意点: 1、公转轨道是一个椭球形的曲线,太阳位于一集点上2、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倾斜角3、四个典型位置 (春分:3.22.; 夏至:6.21.; 秋分:9.23.;冬至:12.23.没图 )4、近日点: 10 月 3 号;远日点: 7 月 4 号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日变化:早晚小,正午大(等于 90称为直射)年变化:冬季小,夏季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昼夜形成的原因:1、地球本身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2、太阳光在同一时间内只能照到地球的
6、一半表面积3、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 : 赤道2327 N 赤道2327 S 晨昏线位置 : 过南北极与 6633N 相切过南北极与 6633S相切昼夜弧长度 : 昼弧 =夜弧昼弧 夜弧昼弧 =夜弧昼弧 =22夏; T10冬; 10=T=10-4nm 的尘埃时,或遇到云层时发生了反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影响太阳辐射减弱的因素:1、 太阳在大气中所经过的路径长短2、 大气透明度,主要是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影响直接辐射(S )的因素:1、 太阳高
7、度角越大,直接辐射越大2、 大气透明系数越高,S越大3、 海拔高度越高,S越大4、 云量,云层加厚,S越小,乌云密布,S为 0 影响散射辐射(D)的因素:1、 太阳高度角越大,散射辐射越大2、 大气透明系数越高,D 越小3、 海拔高度越高,D 越小4、 云量,薄的中高云,D 比晴天的 D 要大;乌云密布时,D 比晴天的D 小5、 下垫面性质: r(反射率)越大D 越大影响总辐射( Q 总)的因子:5、 太阳高度角越大,总辐射越大6、 大气透明系数越高,总辐射越大7、 海拔高度越高,总辐射越大8、 云量:云量不多,且同意光盘未被云挡住时总辐射比碧空时大;云量较多时总辐射比碧空小,全天有云时,总辐
8、射完全由散射辐射构成地面净得太阳辐射:Q =Q 总-R(地面发生辐射)=(S+D) -(S+D)*r (下垫面的反射率)=(S +D)* (1-r)光照时间 =可照时间 +曙暮光时间太阳光谱分为:紫外线光谱(0.76m,45%)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的特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中长波部分能量相对增加,短波部分能量相对减少2、 且上述特征随太阳高度角的减小而更加明显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380m ,max=10 m) ;辐射方向:四面八方大气逆辐射方向:垂直
9、向下; 地表面对大气逆辐射的吸收率=1,使得地面以长波辐射形式损失的能力得到了补偿,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好像和温室效应有关啊】影响地面有效辐射F的因素:【TAT又来! 】 (F=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1、 地温越大,地面辐射越大,地面有效辐射越大2、大气温度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大,地面有效辐射越小3、 空气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大,地面有效辐射越小4、 云量雨大,云层加厚,大气逆辐射越大,地面有效辐射越小5、 有风时,地面有效辐射减弱6、 地表性质, 粗糙不平的下垫面比平滑下垫面的地面有效辐射要大(用于解释秋冬耕制过的地块易有霜出现)地面辐射差额B 的日变化:白天B0;夜间 B0;正变负:出现在
10、日落前1 小时;由负变正:出现在日出前1 小时(太阳高度角约为1015 的转换时间)地面辐射差额B 的年变化:最大值7 月;最小值12 月;与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基本一致短日照植物:一般属一年生植物,水稻、大豆、棉花(春播秋收)长日照植物:属两年生植物,小麦、油菜、胡萝卜(冬播夏收)光照长度在农业上的应用:1、 引种与育种:(1)短日照植物:光温条件有互相叠加作用,引种较困难北种南引,光照时间变短,生育期加快,应选迟熟品种为好南种北引,光照时间变长,生育期推迟,应选早熟品种为好(2)长日照植物:光温条件有互相抵消作用,引种易成功北种南引,光照时间变短,生育期推迟,应选早熟品种南种北引,光照时间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扬州大学气象学知识点补差 2022 扬州 大学 气象学 知识点 补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