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安全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用电安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电安全教学设计.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用电安全教学设计用电安全教学设计1 一、前期分析 毋庸置疑,电能的大规模使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多年来由于“用电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也是此起彼伏。中学生,尤其是初二学生,对安全用电的认识仍然处于懵懂阶段。以我个人的经历为例,在我上初二刚学完火线、零线等基本家庭电路知识时,有一次家中一灯泡开关的拉绳断了,在换接前,我断开了保险盒内的两根电线中的一根,就开始操作,现在我还依然记得当时有明显的触电感觉,但是“瞬间的”,我当时坚信,我已经断开了一根,电流不可能形成回路,所以应该没有问题,“触电”也是“偶然的”、“瞬间的”、“不应该的”
2、。其实后来才知道,当时断开的很可能是零线(当时未检测,无法得知真相),由于我本人踩在木制板凳上,没有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 所以,有关安全用电的教学宜引起格外重视。而且教学目标不仅仅放在知识点的学习上,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安全用电的意识,做到不惧怕电,安全、合理、科学地使用电能,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安心、幸福。 安全用电的教育渗透到了教材中电学部分的各个角落。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为例,作为课题,有三节内容,第一是第七章欧姆定律第四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第二是第八章电功率第五节电功率与安全用电,第三是第八章电功率第六节生活用电常识。从标题也可看出,这三节都是该章内容的综合应用
3、,同时又从不同的角度讲安全用电。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的物理依据是:I=U/R,结论是:电压越高越危险;电路中电阻太小,尤其是短路时,会造成I过大,导致事故发生。电功率与安全用电的物理依据是:P=UI、I=P/U,结论是当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时,会造成电路中的电流过大,甚至引起火灾。生活用电常识的内容有:家庭电路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组成;火线与零线;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两种类型的触电及触电的急救。 综上,家庭电路中的安全用电隐患除了人身触电外,都是由电流过大造成的,而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三种可能: 1、电压过大; 2、短路; 3、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在家庭电路中电压通常是比较稳定的,也
4、不是我们用电人所能控制的。所以我们主要考虑后两者。 由于电流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我们必须通过特别的教学设计增加学生感悟,以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 师:家里电路出现过跳闸现象吗?(从常见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跳闸现象入手,有利于展开学生思维,从而有效地推进教学活动) 生:出现过。(这是事实,大部分同学家均出现过跳闸现象) 师:家庭电路中跳闸现象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生:夏天用空调时。(大部分同学这样说,也有说用微波炉、烤箱等其他电器的)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亲眼目睹“跳闸”现象。(学生兴奋、期待) 教师出示自制示教板,并作简单介绍。 教师故弄玄虚,说:“坏了,今天没带
5、空调来”,学生们笑了,并思考着。很快有人讲话,“用其他电器代替”、“多接几个其他用电器”等等。教师顺势取出了几个灯泡,学生们一看是灯泡,就开始议论纷纷,有人干脆直接说:“不行,就象人吃饭,吃100个花生豆不一定吃饱,吃馒头两个就行了”,通俗但易懂。最后师生共同商定不用灯泡,用几个其他大功率用电器。教师出示事先备好的电熨斗、热得快、电热水壶(两个)。 接下来,利用示教板演示跳闸现象。(这应该是同学们第一次亲眼目睹“跳闸”,因为家庭电路跳闸时,大家不可能在“跳闸”现场) (二)师生共同思考,解决问题 问题1:跳闸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 同学们思考、讨论,最后比较容易地达成一致:当同时接入的用电器过多
6、,即总功率过大时,会发生跳闸现象。接下来,师生共同分析其物理依据,如下图所示: 家用电器并联在火线和零线之间,电路总功率P总=P1+P2+、Pn,多增加一个用电器,P总会变大,P总=U总I总,I总=P总/U总,U总是比较稳定的,所以I总变大。教师介绍,这个闸叫“空气开关”,当通过它的电流过大时,它会断开(原理以后会学到)。 问题2:跳闸是好事还是坏事? 学生1:是坏事。若正在玩电脑,突然跳闸,停电,玩不成了。 学生2:是好事。如果该跳不跳,可能造成火灾。 最后师生共同认定学生2比较有道理。教师借势发挥:我国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因用电不当而酿成的重大火灾事故。 下面我们一起目睹火灾是如何发生的? 教
7、师把示教板转到别的方向,偷偷地“做手脚”。做完手脚,再把示教板转过来。(学生们一直期待着)再逐一接入用电器,很快大家看到有一地方冒烟,发红,而且有烧焦的东西脱落。(学生们惊喜) 话题一转,教师提出:同学们,请猜想一下,刚才老师“偷偷地做了什么手脚?”。同学们七嘴八舌。最后教师揭开谜底,换了一个规格不同的空气开关,在示教板的某位置套了一个塑料吸管。 师生共同分析发生火灾的物理依据是:Q=I2Rt,装塑料管的一段是铁丝,电阻相对较大,在同时接入的用电器过多,即电功率过大时,干路电路电流较大,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较多的热量,引燃了塑料管。 教师:空气开关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保险装置,原来家庭电路中安装的都
8、是保险丝。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会熔断,切断电路,从而保护电路。教师把示教板上的那一段铁丝取下,换上一段保险丝,把刚才的用电器逐一接入,很快保险丝变红、变软、断开,有熔化物脱落。 问题3:保险丝的材料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同学们讨论得出保险丝应该具有熔点低的特点。然后教师交待:保险丝是由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教师演示用火柴烧断保险丝,证明了其熔点较低。 问题4:选择空气开关或保险丝的标准是什么? 教师提示:这两者的规格都是以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标准。那么,在家庭电路中,它们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呢?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最后认定:选择的空气开关或保险丝既要满足大部分家
9、用电器的正常工作,又要保证干路导线不着火,即总电流不超过导线允许的最大电流。 教师顺势抛出:如果二者不可兼得,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师生交流互动,最后认定:首先要保证干路导线不着火,必须遵守安全第一的原则。在这一前提下,尽量满足更多用电器的正常工作。 教师讲解:若在满足前者的条件下,只能满足很有限的家用电器(举例)同时正常工作,这样就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我们的幸福指数就会下降。这时候,我们就要改造电网。事实上,前几年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城乡电网改造工程,电网改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更换输电线,换用更粗一点儿的输电线,使它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更大,满足更多的家用电器同时正常使用。 (三)最后是演示“惊心动
10、魄”的短路现象。教师用绝缘钳夹着一段较粗的铜导线,将其插入示教板上插座的两孔,空气开关立即断开,同时看到铜线两端“冒火”,拔出后发现两端已被烧黑。同学们专注、期待、担心、惊讶、高兴。紧接着,教师郑重声明:短路实验不可擅自在家模仿。我们这次实验也是经我校电工师傅允许的。同学们表示完全理解。,电功率与安全用电的教学认识与实践 三、反思总结 家庭中常见的电路事故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或短路造成跳闸或火灾。本节主要着眼于这两点,用现场演示这种最直观、最刺激的方式把平时很难“亲眼目睹”的现象展示出来,并且用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知识进行解释。这是一次物理与生活的亲密接触。这完全符合新的课改理念,从生活现现象中抽
11、象出物理问题,再将物理知识用于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的解决。 教学设计从最常见的生活现象跳闸入手。 第一部分:先让学生回忆跳闸时的情境,然后以教师为主演示跳闸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跳闸的物理依据。 第二部分:师生共同认识跳闸或保险丝熔断对保护电路的必要性。第三部分:将物理应用于社会,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大量的家用电器进入家庭,这就造成了干路电流过大与导线可能太细之间的矛盾,于是就出现了我国城乡大规模的电网改造工程。第四部分:教师为同学们演示“难得一见”的短路现象,同时也意识到了短路可能带来的危害。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最后达成共识: 一、同时使用的用电器不宜太多,总功率不
12、能太大; 二、用电要认真,小心,尽量避免短路的发生。笔者认为,这种教学设计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课程倡导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本教学设计依据课程目标,对有关安全用电的课程资源有机融合,试图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电路事故无小事,重则危及生命,轻也可能造成火灾。生命无价,火灾无情。因此在电功率与安全用电的教学中,我们利用示教板,尽情展示了用电器过多,总功率过大以及短路对电路的破坏力。学生从中受到的生命安全教育是深刻的,是发自内心的。实际教学效果非常好。 用电安全教学设计2 初中物理安全用电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触电的原因,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13、. 能力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能在实际应用中遵守运用安全用电原则.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安全用电意识,提高生活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用对话的形式讲述“安全用电”的有关知识,介绍了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家庭用电安全的有关事项. 本节知识学生不仅应该知道,而且,应该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生活中能自觉地按照安全用电的要求去做.对话形式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家用电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学习和宣传安全用电的知识,既是物理教学的需要,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修课. 教学重点 对安全用电原则的掌握和并能实际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的教学易采用理论和实际相对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内容学生比
14、较容易理解,教材也编得较为生动活泼,因而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例如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让学生就教材中难于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再由教师归纳后有重点地质疑,最后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和学校用电的实际情况,对照检查有没有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地方,并开展分组讨论.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本节的教学中,尽可能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 安全用电 (一)触电及触电的危险. 人体是导体,当人体上加有电压时,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时,人没有感知;当通过人体的
15、电流稍大,人就会有“麻电”的感觉,当这电流达到810mA时,人就很难摆脱电压,形成了危险的触电事故,当这电流达到100mA时,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所以当加在人体上的电压大到一定数值时,就发生触电事故. 通常情况下,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是安全的,称为安全电压. 照明用电的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绝不能同时接触火线与零线.零线是接地的,所以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也是220V,一定不能在与大地连通的情况下接触火线. (二)几种触电类型. (1)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人接触了火线与零线或火线与大地. 人误与火线接触的原因. a.火线的绝缘皮破坏,其裸露处直接接触了人体,或接触了其它
16、导体,间接接触了人体. b.潮湿的空气导电、不纯的水导电湿手触开关或浴室触电. c.电器外壳未按要求接地,其内部火线外皮破坏接触了外壳. d.零线与前面接地部分断开以后,与电器连接的原零线部分通过电器与火线连通转化成了火线. 人自以为与大地绝缘却实际与地连通的原因. a.人站在绝缘物体上,却用手扶墙或其它接地导体或站在地上的人扶他. b.人站在木桌、木椅上,而木桌、木椅却因潮湿等原因转化成为导体. 避免家庭电路中触电的注意事项. a.开关接在火线上,避免打开开关时使零线与接地点断开. b.安装螺口灯的灯口时,火线接中心、零线接外皮. c.室内电线不要与其它金属导体接触,不在电线上晾衣物、挂物品
17、.电线有老化与破损时,要及时修复. d.电器该接地的地方一定要按要求接地. e.不用湿手扳开关、换灯泡,插、拔插头. f.不站在潮湿的桌椅上接触火线. g.接触电线前,先把总电闸打开,在不得不带电操作时,要注意与地绝缘,先用测 电笔检测接触处是否与火线连通,并尽可能单手操作. (2)高压触电. 高压带电体不但不能接触,而且不能靠近.高压触电有两种: 电弧触电:人与高压带电体距离到一定值时,高压带电体与人体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导致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高压电线落在地面上时,在距高压线不同距离的点之间存在电压.人的两脚间存在足够大的电压时,就会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触电的危险比220伏电压的触电
18、更危险,所以看到“高压危险”的标志时,一定不能靠近它.室外天线必须远离高压线,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捉蜻蜓、爬电杆等等. (三)发生触电事故后的措施 1.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了,下列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A.迅速用手拉触电人,使他离开电线. B.用铁棒把人和电源分开. C.用干燥的木棒将人和电源分开. D.迅速拉开电闸、切断电源. 通过讨论要学生明确:处理触电事故的原则是尽快使触电人脱离电源,而避免在处理事故时,不使其他人再触电,所以A.B两项是绝对错误的. 2.如因电线短路而失火,能否立即用水去灭火?为什么? 要学生明确:不能,因水可导电,会加重灾情.必须迅速切断电源,用砂土、灭火器扑灭火焰.
19、(四)安全用电原则 电器设备安装要符合技术要求. 不接触高于36V的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不弄湿用电器. 不损坏电器设备中的绝缘体. 用电安全教学设计3 活动名称: 电老虎威力大 活动目标: 1、知道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危害。 2、了解金属接触插座、湿手触摸插座、触摸裸露的电线会有触电的危险,学习安全用电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资源:电宝宝旅行记视频、鼠兄鼠弟偷油记录音及图片。 2、每组一套实验材料。 3、幼儿用书第3235页。 活动过程: 一、可通过自编电宝宝旅行记,让幼儿认识电的来源。 1、播放多媒体,有教师介绍:电宝宝从电厂出发,经过高压输电线、变电站、低压输电
20、线,来到千家万户。 2、请幼儿说一说家里哪里用到电。 小结:电是人类的好朋友,它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这个电老虎的威力可真大。 二、观看多媒体鼠兄鼠弟偷油记。也可以阅读幼儿用书第3235页。 提问:鼠兄弟为什么会触电?鼠大哥是怎么做的、电工叔叔又是怎么做的? 三、初步了解金属能导电的道理。 1、讨论:哪些材料能导电?请幼儿说一说可以导电的材料。 2、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各组分别介绍实验结果。 四、找一找教室中插座的位置,说一说生活中应该怎样安全用电。 小结:不用手、金属物体去抠插座,不用湿手摸插座,不接触裸露的电线。发现有人触电不能用手去拉,要告诉大人来抢救。
21、 活动反思: 本堂课中我先以谜语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并用图片、视频资料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感受电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让幼儿在感受电的作用的同时认识到电的危险的一面。它能为我们服务,但如果我们不摸透它的“脾气”,它就会成为一只发怒的老虎,给我们带来危险和灾难,所以电又被称为“电老虎”,可见它的厉害。最后帮助幼儿联系生活,以便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了解电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与不安全用电导致的危害,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能留心观察生活中不安全用电的隐患,注意预防。 用电安全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用电 安全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