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 .pdf
《202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 .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文言文阅读语文分班考试默写:荆轲第九段、氓、兰亭序、赤壁赋、蜀道难、杜甫(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劝学、柳永(望海潮、雨霖铃)苏轼(赤壁怀古、定风波)辛弃疾(水龙吟、永遇乐)李清照(醉花阴、声声慢)、归去来兮提纲:一、文言文阅读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二、文言文阅读应试策略教学内容:和其他学科的复习一样,语文学科的复习原则,也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也就是以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进行复习。作为文言文阅读的复习,也是如此。虽然现在的高考试卷中, 文言文阅读的选文都是课外的,但考查的知识点却基本上是课内学过的,我们只有熟读课文,熟练掌握课内知识,才能具备知识迁移能力,才能解答好
2、文言文阅读试题。我的复习课准备分两大部分来讲,一是文言文阅读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文言文阅读应试策略。第一节、文言文阅读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这一部分准备按照考纲,分四个方面来讲)08 年北京市的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阅读”部分是这样表述的: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词。1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3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断句、翻译等)4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5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6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7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8古典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如果说后两条是针对诗歌鉴赏说的,前六条就是文言文
3、阅读的要求了。“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一贯要求。多年来,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直选用史传类文字作命题材料,实际上可以看作对考纲中“浅易” 的一个直观的注释。因为史传类文字,有故事,有情节,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过程、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之间的关系等相对容易把握;而文学类的作品,内容上就比史传文要复杂得多,同时,阅读文学类作品,往往还要涉及时代背景、创作意图、风格流派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难于准确把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新教材的使用,新课标的出台,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20XX 年北京卷的文言文阅读材料选取一段议论性文字,打破了史传文的一统天下,体现了文言文阅
4、读在选材方面的一个变化,也提示我们,今后文言文阅读,选取文学类作品作为命题材料,也是完全可能的。从20XX年到 20XX年,八年间,北京卷文言文阅读在选材方面的情况是这样的:2002: 吕氏春秋异宝2003: 三国志卷十一邴原传注2004: 隋书循吏传辛公义2005: 吕氏春秋慎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006: 晏子春秋 ?内篇谏上五2007: 淮南子 ?泰族训2008: 汉书韩延寿传2009: 史记叔孙通列传八年来,选自史传文的有四篇,其中03 年所选的还不是史传的正文,而是裴松之的
5、一段注;其余四年,则选自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多偏重于议论性的文字。因此,从03 年开始,我们在复习指导上,就采取了以史传文为主,同时兼顾议论文、笔记文和小说寓言等文学作品的做法。统观八年来的考试真题,我们可以发现, 文言文阅读虽然选材方面有所变化,但从考查内容和命题形式上看,这几年基本保持稳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因此,我们的复习思路,还是应该“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考点一、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这一考点包含了实词、虚词两方面内容,这里所说的“常见”,指的是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教材中也作为重点的词语。具体地说,应该不超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6、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120 个实词和 考试说明规定的18 个虚词的范畴。 “在文中”,提示我们,考查的是这些词语的语境义,要求我们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断、 判别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下面就从实词、 虚词两个方面来具体看一看高考对文言词语的考查有哪些方式,有什么特点。实词(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掌握常见实词考纲对实词的要求,主要有两点需要注意,其一是“常见”,另一是“根据上下文”。所谓“常见” ,中学课本规定的340 个实词基本属于这一范畴;盖房子要有砖瓦,词语就是语言中的砖瓦。 因此,熟读课文, 掌握课本中出现过的常见实词,就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了。到什么程度才能叫“掌握” 了这个实词了呢?这
7、就要求对课本中学到的实词进行归类,比如廉蔺列传中的“负”字,文中多次出现,主要有这样几个义项:1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3秦贪,负其强。依仗4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背弃。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在此基础上,再把以前学过的“负”的一些意思也归进来,例如:6这都是我窦娥没时没运负屈衔冤。蒙受7成语“负隅顽抗”背靠着8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失败9负债累累欠这样,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负”字,我们就要在头脑中把这几个义项比较一下,确定它在文中的准确意思。如果我们对教材要求的340 个实词作了这样的归类整理,记住这些义项和例句,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意
8、识地用来进行比较,这就可以说是对这些实词“掌握”了。所谓“根据上下文” ,则告诉我们,实词的考查不是要你死记硬背词语的意思,而是要能根据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的具体意义,也就是要学会“因文定义”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我们知道, 尽管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普遍的,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个词只能有一个义项,要确定一个词在某句话中的具体意思,就要把握整个句子以至整段、整篇文章的意思,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也就是说, 我们在选择某个词的一个义项放在句子里后,要使全句能讲得通,不别扭,合情合理,同时还要与整
9、段整篇文章所说的意思保持一致,不能前后矛盾。例如: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平不与。( 屈原列传 )这段话中,“夺”字下面有一个注解:强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抢”。但用这个义项来解释,这段话就讲不通。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怀王让屈原制定法令,此时屈原“属草稿未定” 。还没写完,这位上官大夫把它“抢”去做什么?如果说是要贪天之功,冒充自己所作,那么,大家都知道,怀王是让屈原去做这件事,并没有让这位上官大夫做呀!更何况,现在他所要“夺”的不过是一个草稿,又有什么用处呢?论语子罕中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句子,句中的“夺”也无法解释为“强取”。因此,我认
10、为,不如把它解释为“夺易” (改换)更好些,也就是说,上官大夫见到了,想要改换里面的某些内容,某些条款。这样解释,就不会有疑问了。当然,前面的“夺”如果解释为“改换”,那么,后面的“与”就应该解释为“同意”“赞许”。这样解释,才算是做到了文通字顺。另外,要判断一个多义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还是要作一点语法分析。一个多义词,义项不同,它们的语法功能也往往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词性也往往不同。所以我们 在确定多义词在句中的意义时,应该考虑它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以及它与别的词的搭配关系。例如:信,在文言文中有如下几个义项,言语真实,讲信用,实在、的确,相信,信使,音信、消息,随意,随便,通“伸”。再看
11、如下例句: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作定语,修饰“言” ,应该是形容词, “真实”。2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过秦论作宾语,和“明智”一起修饰省略的宾语“人”。应该是“讲信用”的意思。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作状语,修饰“难求” ,应该是副词,确实、实在。4余固笑而不 信也。石钟山记作谓语,应该是动词,相信。5自可断来 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作宾语,应该是名词,信使,这里指媒人。6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祭妹文作宾语,应该是名词,音信,消息。7低眉 信手续续弹。琵琶行作状语,联系“信手拈来”“信口雌黄”可知为“随意”“随便”。8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中山狼传用
12、以上几个义项都解释不通,就要从同音字或音近字中考虑,当为通假字,通“伸”。经过这样的语法分析之后,就可以比较准确的确定这个词语的意义了。(二)注意古今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也在发展变化。变化最显著的是词汇。这也是大家觉得文言文难懂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对文言实词,也应该加以分析,那些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而消失的词语, 也就是古时候用过,现在已经不用的词语,以及古今词义差别比较大的词语,在阅读中一般不会造成误会,问题不大,考查也不会拿这些已经死去的词汇来考。复习中,我们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
13、载该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古今都用,意义上又有区别的词语上。例如:1媵人持汤沃灌( 送东阳马生序 )句中的“汤”是“热水” ,而我们现代汉语中提到“汤”大概就该成为食物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2屈平竭忠尽智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 屈原列传 )句中的“穷”显然不是“经济上困难” ,而是“处境困难” 。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 赤壁之战 )句中的“走” ,如果要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行走,恐怕也会闹笑话。20XX 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燕军大骇,败走”的“走”也是如此。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曹刿论战 )句中的“再”与“一”“三”并列,应该是“二”,而不是现代汉语的副词
14、。去:去国怀乡;好:是女子不好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类似这样古今都用,意义上又有所不同的词语,在复习是我们应该给以特别的重视。这是从词义的角度来说。从词形 角度说,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不同:1注意文言词语单音为主的特点,不要把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双音词。例如:(1)璧有瑕,请指示王。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的“指示” ,如果理解为现代汉语双音词,就有问题了:蔺相如充其量不过是赵国的一个使者,有什么资格向秦王发“指示”呢?其实,在这里“指示”是两个词,“指”的意思是“指出” , “示”的意思是“给看”,这句是说“(这块)宝玉有斑点,请允许我指出来给大王您看。(2
1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的“地”是“土地”, “方”是“方圆”,也不是我们现代汉语意义上的双音词“地方”。(3)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五蠹)句中的“政”是“政策、法令” , “治”是“统治、管理”,而不是现在所说的“政治”。(4)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 赤壁之战 )句中的“形”是“形势”,“成”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形成”。像这样的词语,读的时候应该在两个字之间略作停顿,这样就不会造成理解错误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词语的词义是由两个合在一起的字音来表示的,这时如果勉强把它分开解释, 也同样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例如“望洋兴叹”
16、这个成语, 常常被人解释为 “望着海洋发出感叹” ,其实,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篇秋水,是说黄河的河神见到了北海的海神,发现自己远远赶不上海的广阔,“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这句话中的“若”是海神,前面已经说河神“旋其面目”了,也就是扭过脸来了,又“向若”,向着海神,把“望洋”再解释为“望着海洋”就不合情理了。实际“望洋”在这里是一个连绵词,表示仰着头的样子。再比如“犹豫”,有人就曾这样解释,说“犹”是一种长得像狗一样的小动物,它有一个习惯,就是在主人还没有回来之前,就预先跑到路边等候,等等主人还不见回来,它就又跑回家去,过一会儿再跑出来,这样来回跑,就叫“犹豫”。这种说法,显然是
17、牵强附会的。实际上,“犹豫”也是一个连绵词,不能把它拆开来解释。阅读中遇到这样的词语应该注意。2注意文言双音节词中的古今同形异义现象。前面说了文言词语单音为主的特点,不等于说文言文中没有双音节词;我们说文言文也有双音节词,不等于说文言文中的双音节词意义和现在都不一样。像那些诸如“天子”“诸侯” “将军”“麾下”“臆断”一类的双音节词语,古今意义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当然没有必要牵强附会地硬作不同的解释。但是, 有些形式上和现代汉语双音词完全一样,意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上却有差别的词语,
18、我们要给以特殊的关注。例如:(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句中的“牺牲” ,指的是祭祀用的马牛羊,而现在则是指为了正义的目的放弃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如果按现在的意义,“牺牲玉帛”就应该理解为“舍弃一些玉器和丝织品” ,是动宾关系,而在原文中却是并列关系。(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句中的“叹息”和现在的意义相同,“痛恨”如果用现代意义去理解就有些不合情理了:刘备毕竟是汉室宗亲,怎么会憎恨与自己同一宗族的桓帝、灵帝呢?这里的“痛恨”实际是“非常遗憾”的意思,表示对于桓、灵失政,大权旁落深感遗憾。(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9、。 ( 龟虽寿)句中的“烈士”现在多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了生命的人,而在这首诗中,这位以“老骥”自比的“烈士”还在写诗呢,岂不怪哉?其实,古时所说的“烈士”,多指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这类词语在我们的教材中数量并不多,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把它们找出来并记住,也不是很困难的事。在复习中,应该做一下这方面的归纳。3注意偏义复词。偏义复合词是文言文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现象,它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构成的, 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词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为陪衬,起一个使音节匀称的作用。例如: “君密奏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 ( 谭嗣同)这里的“缓急”从句意来看,只有“危急”的意思,而“缓”的
20、意思已经没有了。其他像“昼夜勤作息”中的“作息” 、“便可白公姥”中的“公姥” (以上两句皆出自孔雀东南飞)等等,都是词的偏义现象。值得注意的是, 偏义复词是具体语境中的现象,离开了具体语言环境,即便是这种搭配,也不一定是偏义现象。综上所述, 在阅读文言文时,如果遇到与现代汉语词形相同的词语,应仔细辨别,辨析文言文的复音词需要注意的是:1要牢记文言文中单音词居多的规律,遇到两个连用的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相同的字,联系上下文解释不通或意义不确认时,就要考虑是两个单音词。即使有时似乎都讲通,也要检查核对 。如:于是相如前进 缶。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前进”应是“走上前去”、“献上”两个单音词解
21、释,而不是“向前行进”的现代意义。2从语法角度分析,副词和连词要特别注意。例如“因为长句, 歌以赠之”( 琵琶行)一句, 从句子意思来看, 前后并无因果关系,可见这个 “因为” 不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双音词,而是两个文言文的单音词,“于是”“写” 。再如“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游褒禅山记 ) ,句中的“非常”如果是双音词,应该是副词,而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所以,可以知道这里的“非常”是两个单音词“不同”“寻常”。3一般而言,在文言文中如果遇到复音词,最好是拆字分别解释。如“风骚”,拆字解为“国风”、 “离骚”; “今天”往往可以考虑解为“现在上天”。4文言文的复音词要和一
22、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一并理解,要联系具体语境方能得出正确的解释。(三)通假字的辨识通假字是文言文所特有的一种现象,也是我们阅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在阅读文言文时,如果遇到哪个字词用它的本义、引申义均解释不通时,就应该按通假字同音代替的规律,从同音字或音近字中去找它的本字。例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这里的“蚤”字古今都只当“跳蚤”讲,放在句中显然是讲不通的,这时如果从同音字里去找一下的话,就会发现,“早晚”的“早”放在这里正合
23、适,由此我们就可以判断“蚤”通“早”。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句中的“畔”本义是田地的边界,引申为江、湖、道路的旁边,在这里无论如何也讲不通,如果考虑它与“背叛”的“叛”同音的特点,把它看作通假字,意思就明白了。3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论积贮疏)这里的“卒”,在文言文中有 “士兵” 义,又可由此引申为古代军队的编制“卒伍”;可以解释为 “死” ,解释为“完毕” 、 “终于”等。但在这句话中,用这些义项解释都不通,因此,我们可以联系它的同音或音近字去考虑,辨明这个字通“猝”。实际上,在古代,通假字不是随便使用的,也有一定的规律,一个字通另一个字也是比较
24、固定的, 因此,我们记住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有助于我们在阅读中较快地辨别。我们的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并不是很多,总共有 180 个左右, 在复习中,应该把每课出现的通假字找出来,记下来,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速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掌握实词的四个“宁可”:1宁可把文言词语的意义想象成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2宁可把一个双音节词想象成两个双音节词。3宁可把一个词想象成实词。如:把酒4宁可把一个词看成动词。(四)高考题型示例文言实词的考查,有对常见多义词意义正误的判断,也有对古今同形异义词的辨析,常见的 考查方式 有如下几种:1要求判断常见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解释 正确与否, 也就是从阅读材料中选取几个句子,对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 2022 年高 文言文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