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遥感复习资料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遥感复习资料 2.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试题结构1、概念6*3 分=18 分2、判断10*2 分=20 分3、简答5*6 分=30 分4、论述 9 分+8 分 =17 分5、操作题10 分( ENVI 软件实验) 6、发挥题5 分1、遥感 :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遥感器收集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达到对物体进行识别和监测的全过程。2、多光谱遥感:多光谱遥感是指利用多通道遥感器(如多光谱相机,多光谱扫描仪等),将较宽波段的电磁波分成几个较窄的波段,通过不同波段的同步摄影或扫描,分别取得几张同一地面景物同一时间的不同波段影像,从而获得地面信息的遥感技术。3、高光谱遥感:
2、它使用成像光谱仪遥感器将电磁波谱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区域分解为数十至数百个狭窄的电磁波段(波段宽度通常小于10nm)并产生光谱连续的图像数据的遥感。4、主动遥感:也称有源遥感,是指从遥感平台上的人工辐射源向目标发射一定形式的电磁波,再由遥感器接收和记录其反射波的遥感系统。5、被动遥感:也称无源遥感,是指用遥感器从远距离接收和记录物体自身发射或反射太阳辐射的电磁波信息的遥感系统。6、遥感图像解译(判读 ):遥感图像解译是根据图像的几何特征和物理性质,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揭示出物体或现象的质量和数量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研究其发生发展过程和分布规律,也就是说根据图像特征来识别它
3、们所代表的物体或现象的性质。7、目视解译 (判读 ):根据作业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按照应用的目的识别图像上的目标,并定性、定量的提取目标的形态、构造、功能、性质等信息的技术过程。8、计算机解译(模式识别 ):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是采用计算机模拟人脑思维活动方式对图像加工、分析、判断、推理从而提取出相关信息的过程,是计算机科学与遥感技术的有机结合。9、黑体: 能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外来电磁辐射而毫无反射和透射的理想物体。例子:黑色的烟煤,太阳,白天看远处的窗户,空腔模型。10、黑体辐射:衡量地物发射电磁波能力的大小的度量标准。11、几何校正: 消除图像上的像元在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其在地图坐标系等参
4、考系统中得坐标之间的差异的过程。12、辐射量校正:消除图像数据中依附在辐射亮度中的各种失真的过程。13、遥感数字图像:遥感数字图像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遥感影像,即其内容是通过遥感手段获得的,通常是地物不同波段的电磁波谱信息。14、图像数字化:图像数字化是将连续色调的模拟图像经采样量化后转换成数字影像的过程。15、监督分类: 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计算选择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以对各待分类影像进行的图像分类。即:一种有已知类别标准的分类方法,或具有先验知识的分类方法。16、 非监督分类: 以不同影像地物在特征空间中类别特征的差别为依据的一种无先验类别标准的图像分类。即:无需采用训练样板的分
5、类技术,或没有先验知识的分类方法。17、遥感系统组成、特点、发展趋势遥感系统组成:空基系统 (完成遥感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工作。遥感平台,传输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系统) 、 地基系统 (完成遥感数据的接收、处理存档、分发和应用开发工作。) 、研究技术支持系统(完成定标、地面试验、光谱数据测量等基础性工作以及与遥感发展和应用密切相关的高技术研究和开发任务。)【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遥感特点: 空间特性、时间特性、波谱特性、信息量巨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经济效益好、用途广、发展迅速。发展趋势: 1.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愈来愈高2.可获取遥感立体影像3
6、.微波遥感迅速发展4.高光谱遥感迅速发展5.遥感的综合应用不断深化6.商业遥感时代的到来18、RS, GIS和 GPS的结合3s 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GIS 、RS、 GPS 在 3S 技术中的作用是什么?(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7、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运用地理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规划、预测和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作用:(1)地理数据采集功能;(2)地理数据管理功能;(3)空间分析和属性分析;(4)地理信息可是化表现;(5)与 Internet 结合,构成WebGIS,在互联网上发布地理信息,为用户提供电子地图服务。(二)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表某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作用:(1)精确定位; (2)准确定时及时测速。 (三) RS 作用: (1
8、)遥感数字图像可以作为 GIS 数据库中一种重要的数据源,从遥感图像中可以获取不同的专题数据,更新 GIS 数据库中的地学专题图;(2)利用遥感数字影像获取地面高程,更新GIS 中高程数据。3S 主要应用领域是什么,试举数例。3S 是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 RS 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简称。主要应用领域有:遥感技术可应用于植被资源调查、气候气象的观测预报、作物产量估测、病虫害预测、环境质量检测、交通线路网络与旅游景点分布等方面。例如,在大比例尺的遥感图像上,可以直接统计烟窗的数量、直径、分布以及机动车的数量、类型,找出其与燃煤,烧油量的关系,求出相关系数,并结合城市实测资料以及城市气象、风
9、向频率、风速变化等因素,估算城市大气状况。同样,遥感图像能够反映水体的色调、灰阶、形态、纹理等特征的差别,根据这些影像显示,一般可以识别水体的污染源、污染范围、面积和浓度。另外可以利用热红外遥感图像能够对城市热岛效应进行有效的调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现已在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土地利用及其与适宜性评价、区域规划、生态规划、作物估产、灾害监测与预报、精确农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GPS 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的要素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广泛用于军事、民用交通(船舶、飞机、汽车等)导航、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野外考察探险、
10、土地综合利用、精确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人员跟踪、休闲娱乐)等不同领域。三者组成的系统中,GIS 相当于中枢神经,用于存储、查询、分析、模拟、输出地理空间数据为遥感技术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工具;RS 相当于传感器,具有强大的信息采集与获取能力,是GIS 的重要数据源和更新手段;GPS 相当于定位器,其全球性、全天候、高精度的实时导航功能为GIS、RS 提供精确的空间定位信息。三者的结合,在资源调查与合理规划利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动态监测与防治等领域以及工业、农业、交通、军事、通讯等行业和部门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19、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是物质产生并发射的,不同性质、 结构的物质会产生不同波长的电磁
11、波,尤其是与物质的原子能级、分子能级和固体能级有直接关系。电磁波的产生有三种光谱形式: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和晶体光谱。20、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按照波长或频率的依大小顺序划分成波段,排列成谱即称为电磁波谱。波长愈短,频率愈高,能量愈大。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 射线等都是电磁波。21、黑体辐射衡量地物发射电磁波能力的大小的度量标准。黑体辐射中电磁波波长和能量大小与它自身能力有关。特性1.与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M 随温度 T 的增加而迅速增加。2.分谱辐射通量密度的峰值波长随温度的增加而向短波方向移动3.每根曲线彼此不相交。故温度越高所有波长上的M 也越
12、大,即M 随T的增大而增大。22、地物的波谱发射特性定义:地物的波谱发射率随波长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性质。特性:1.绝对黑体 1, 灰体 但(06um 辐射特性地表辐射太阳辐射为主地表辐射太阳辐射和自身的热辐射地表物体自身热辐射为主比辐射率 (发射率 )波谱特性曲线的形态特征可以反映地面物体本身的特性,包括物体本身的组成、温度、表面粗糙度等物理特性。特别是曲线形态特殊时可以用发射率曲线来识别地面物体,尤其在夜间,太阳辐射消失后,地面发出的能量已发射光谱为主,单侧起红外辐射及微波辐射并与同样温度条件下的比辐射率(发射率)曲线比较,是识别地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地物反射波普曲线除随不同地物(反射率 )
13、不同外,同种地物在不同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下形态表现(发射率)也不同。一般说,地物发射率随波长变化有规律可循,从而为遥感影像的判读提供依据。23、地物的波谱反射特性定义: 地物波(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特性: 不同的地物有不同的,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有不同的,即在图像色调(彩)上会有所差异。影响地物反射率变化的因素:太阳位置、遥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季节、地形、气候变化、地面湿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异、大气形状。几类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性.1植物 :a.在可见光的0.55 m(绿) 附近有一个小反射峰,在 0.45m(蓝)和 0.67m(红)附近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带。b.在 0.70.8 m
14、 是一个陡坡,反射率急剧增高,在近红外波段 0.81.3m 之间形成一个高的,形成反射峰。c.以 1.45m、1.95m 和 2.7m 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2.土壤 :没有明显的波峰波谷,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3. 水体 :反射主要在蓝绿波段,其它波段吸收都很强,近红外吸收更强。水中含泥沙时, 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4. 岩石 :形态各异,没有统一的变化规律。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受矿物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色泽等影响24、大气对电磁波传输过程的影响大气对电磁波传输过程的
15、影响包括6 个方面:反射、散射、吸收、扰动、折射和偏振。而对于遥感数据来说,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散射和吸收。由于大气分子及大气层中气溶胶粒子的影响,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在大气层中传输时经过大气的吸收、散射、反射后,剩下的部分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物反射或本身辐射的电磁波在大气层中传输时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散射,剩下的部分穿过大气层到达遥感器的接受系统,由此引起光线强度的衰减,进而影响遥感器成像的质量。25、大气窗口定义: 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在大气传输中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16、目前,在RS 成像中使用的大气窗口为:1. 0.3-1.15 微米:包括部分紫外光、全部可见光和部分近红外光。是摄影成像的最佳波段,也是许多卫星遥感器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2. 1.4-1.9 m:近红外窗口,在白天日照条件好的时候扫描成像常用。3. 2.0-2.5 m:近红外窗口,透过率为80%。4. 3.5-5.0 m:中红外窗口,该波段的热辐射较强5. 8.0-14.0 m:热红外窗口,适于夜间成像,测量探测目标目标的地物温度。6. 1.0-1.8mm :微波窗口,透过率约为35%40%左右。7. 2.0-5.0mm :微波窗口,透过率在50%70%之间。8. 8.0-1000mm :微波
17、窗口,透过率为100%。由于微波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这一区间可以全天候工作。26、遥感平台遥感平台: 遥感中搭载遥感器的工具。种类:地面平台 H100 m、 航天平台100mH150 km。主要遥感平台是什么,各有何特点?地面平台: 高度在 050m 范围内,三角架、遥感塔、遥感车和遥感船等与地面接触的平台称为地面平台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或近地面平台。它
18、通过地物光谱仪或传感器来对地面进行近距离遥感,测定各种地物的波谱特性及影像的实验研究。 航空平台: 包括飞机和气球。飞机按高度可以分为低空平台、中空平台和高空平台。低空平台:2000 米以内,对流层下层中。中空平台:2000-6000 米 ,对流层中层。高空平台:12000 米左右的对流层以上。低空气球:凡是发放到对流层中去的气球称为低空气球;高空气球:凡是发放到平流层中去的气球称为高空气球。 可上升到 12-40 公里的高空。 填补了高空飞机升不到,低轨卫星降不到的空中平台的空白。航天平台 :包括卫星、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高度在150km 以上。航天飞机240350km 高度。卫星:低
19、轨: 150300km,大比例尺、高分辨率图象;寿命短,几天到几周(由于地心引力、大气摩擦),用于军事侦察;中轨:7001000km,资源与环境遥感;高轨:35860km,地球静止卫星,通信、气象。航天平台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气象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27、遥感卫星的姿态描述1.三轴倾斜:是指一个卫星在飞行的过程中发生的滚动、俯仰与偏航现象。滚动是一种横向摇摆,俯仰是一种纵向摇摆,偏航则是指遥感卫星在飞行过程中偏移运行轨道。由于在遥感成像过程中存在着这3 种现象,使获取的遥感影像的像平面坐标系与星下点的地球切平面不平行,而存在遥感影像的所谓3 个姿态角。2.振动:是指除三轴
20、倾斜意外的非系统性的不稳振动。振动对卫星的姿态有很大影响,但振动对卫星姿态的影响是随机的,很难在遥感影像定位处理时对它准确的消除。28、举例说明当前国际常用的商业遥感卫星(卫星名、国别、遥感类型、分辨率,波段等情况)TM 美国 陆地卫星它采用7 个波段来记录遥感器获取的目标地物信息,三个可见光波段,一个近红外波段,两个中红外波段,一个热红外波段,其中除热红外波段为120 米以外,其它TM 波段瞬间视场对应的地面分辨率为30m。ALOS 日本全色星下点2.5 米, 多光谱包括四个波段,三个可见光波段和一个近红外波段,多光谱星下点分辨率10 米,合成孔径雷达(SAR )7-44 米。SPOT5 法
21、国 空间研究中心(CNES )研制的一种地球观测卫星系统,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 2.5m ,三个可见光波段,一个近红外波段. QUICKBIRD 快鸟美国世界上最先提供亚米级分辨率的商业卫星产品分辨率:全色星下点0.61m ,多光谱星下点2.44m三个可见光波段,一个近红外波段。IKONOS 美国全色星下点1 米;多光谱星下点4 米三个可见光波段,一个近红外波段。29、传感器 (遥感器 )的组成与分类组成: 收集器:收集来自地物(目标 )的辐射能量。如透镜组、反射镜组、天线等。探测器:将收集到的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或电能。如胶片、二极管等。处理器:将化学能或电能等信号进行处理。如显影、定影、信号放
22、大、变换、校正、编码等。输出器:将获取的数据输出出来。如扫描晒像仪、阴极射线管、电视显像管、磁带记录仪、彩色喷墨记录仪等。分类: 按电磁波辐射来源:主动式遥感器雷达;被动式遥感器摄影相机和多光谱扫描仪。按成像的原理及其图像性质:摄影机:框幅式、缝隙式、全景式;扫描仪:光机扫描仪、推帚式扫描仪图像(目标)平面扫描方式;雷达:真实孔径、合成孔径、微波散射计。按探测波段:光学遥感器(可见光遥感器、红外遥感器、多光谱遥感器),微波遥感器。按是否获取图像:图像方式、非图像方式:微波高度计(记录目标距平台的高度数据) 。30、传感器性能参数传感器的性能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具有实用意义的指标是传感器的分辨
23、率。分辨率是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遥感数据质量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包括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温度分辨率。31、微波遥感的特点微波可以全天时工作、微波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微波对某些地物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微波遥感器可以探测地物的微波特性、微波遥感器可以采用多种频率(波长)、多种极化防方式、多个视角进行工作,来获取目标的空间关系、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对称性和复介电特性等方面信息、微波遥感器成像时不但记录目标的距离信息还记录了目标的相位信息、微波遥感器成像的投影方式属于距离投影。弱点: 1.不能记录与颜色有关的信息,记录的地物某些信息属于人的视觉不可见信息,因此对
24、微波影像的解译有时比较困难。2.传感器系统设备复杂而庞大,价格昂贵,目前微波遥感资料的商品化程度低,影像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获取相对困难。3.影像变形情况复杂,几何校正过程复杂、技术难度高。【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对某些地物有特殊的波谱特征;对冰、雪、森林、土壤等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对海洋遥感有特殊意义;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32、真实孔径雷达天线装在飞
25、机或卫星的侧面,雷达发射天线向平台行进方向的侧向发射一束宽度很窄的脉冲电磁波束,然后接受从目标地物反射回来的后向散射波,进而从接受的信号中获取地表的图像。真实孔径侧向雷达在距离方向和方位方向的地面分辨率是不一样的33、合成孔径雷达(SAR )作为一种能获取高空间分辨率的地面图像的主动微波系统,其特点是,在距离向上与真实孔径雷达相通,采用脉冲压缩来实现高分辨率,在方位向上则通过合成孔径原理来改善分辨率。通过对在位置不断变化的同时所接受的包含香味的信号进行记录、处理,就可以得到比采用实际天线更长的假设天线长度进行观测的同样效果。34、SAR与 INSAR分别代表什么SAR 代表合成孔径雷达,INS
26、AR 是合成孔径雷达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利用具有一定视角差的两部天线来接收地面目标回波信号,经成像处理后得到同一观测区域两幅具有相关性的SAR单视复数图像,经干涉处理后检测出相位差,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进行计算,可以得到观测区域的地面三维信息。35、遥感图像几何校正【投影方式有很大区别】成像投影方式带来的图像变形其投影方式为:中心投影、全景投影、斜距投影遥感图像几何校正:从具有几何形变的图像中消除变形的过程。光学纠正: 对中心投影的像片;数字纠正:灵活,适应性强。方法:间接法图像校正和直接法图像校正。A.引起遥感影像位置畸变的原因是什么?几何校正的步骤是什么?如果不作几何校正,遥感影像有什么问题?
27、如果作了几何校正,又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答:几何畸变: 遥感图像在几何位置上发生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物大小对应不正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畸变,称几何畸变,即图像上像元在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在地图坐标系等参考系统中的坐标之间的差异。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航高、航速、俯仰、翻滚、偏航。地形起伏的影响:产生像点位移。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一是像点位置的移动;二是像元对应于地面宽度不等,距星下点愈远畸变愈大,对应地面长度越长。大气折射的影响:产生像点位移。地球自转的影响:产生影像偏离。几何校正的一般过程:图像几何校正是从具有几何变形的图像中消除变形的过
28、程。一般步骤如下:(1)确定校正方法:根据遥感图像几何畸变的性质和可用于校正的数据确定校正方法。( 2)确定校正公式:确定原始图像上的像点和几何校正后图像上的像点之间的变换公式,并根据控制点等数据确定变换公式中的位置参数。(3)验证校正方法、校正公式的有效性。(4)对原始输入图像进行重采样,得到修熬出几何畸变的图像。如果不作几何校正,遥感图像则有在几何位置上发生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有时根据遥感平台的各种参数已做过一次校正,但仍不能满足要求,就需要作遥感影响相对于地面坐标、地图投影坐标系统的配准校正,以及不同类型或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响之间的
29、几何配准复合分析,以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B 在作几何较正时,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若图像一角没有任何控制点,估计几何校正后这一角的位置畸变将缩小还是增大?为什么?位置畸变增大。在图象边缘处,在地面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如河流拐弯处等,由于没有控制点,而靠计算推出对应点,会使图像变形。图象一角若没有任何控制点,则会出现外推现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36、遥感图像判读
30、特征直接解译标志:1.形状特征 :是指地物的外部轮廓在图像上所反映的影像形状。2.大小特征 :是地物的大小反映在图像上的影像尺寸。3.色调和色彩特征:黑白图像以不同深浅的灰度层次表示地物,彩色图像用颜色或色彩来描述。4.阴影特征 :是由于高出地面物体的遮挡,电磁波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段或地物热辐射不能到达遥感器的地段在图像上形成的深色调影像。5.纹形图案特征:细小物体在图像上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所形成的花纹图案影像。6.位置布局特征:是指地物的环境位置以及地物间的空间位置配置关系在图像上的反映。 7.目标活动特征:目标活动所形成的征候在图像上的反应。间接解译标志:相关关系。试述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
31、步骤。要点: 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地理相关分析法。程序: 准备工作阶段;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室内详细判读;野外验证与补判;成果的转绘与制图。37、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模式识别)【定义、基本过程】定义: 是采用计算机模拟人脑思维活动方式对图像加工、分析、判断、推理从而提取相关信息的过程,是计算机科学与遥感技术的有机结合。过程: 1.选取特定区域的遥感数字图像2.收集和分析地面参考信息及有关数据3.选择合适的图像分类方法和算法4.找出代表这些类别的统计特征5.选择代表性的训练场地进行采样,测定特征6.对遥感图像中各像元进行分类7.分类精度检查8.对判别分析的结果
32、统计检验。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图像分类精度受到限制1)气状况的影响2)垫面的影响3)他因素的影响5、简要回答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 4)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5)地理基础底图的选取与数字化6)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 7)遥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基础底图拼接8)地理地图与遥感影像的复合9)符号注记层的生成10)影像地图图面配置11)影像地图的制作与印刷38、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主要区别,比较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监督分类 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
33、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非监督分类 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比较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的关键是选择训练场地。监督分类法优点是:简单实用,运算量小。缺点是:受训练场地个数和训练场典型性的影响较大。受环境影响较大,随机性大。训练场地要有代表性,样本数目要能够满足分类要求。此为监督分类的不足之处。非监督分类优点是:事先不需要对研究区了解,减少人为
34、因素影响,减少时间,降低成本。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性进行分类。缺点是:运算量大。当两地物类型对应的光谱特征差异很小时,分类效果不如监督分类效果好。39、信息融合(数据融合)【定义、一般过程】定义: 将多源遥感数据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中,采用一定的算法生成一组新的信息或合成图像的过程。过程: 1.根据融合目的选择待融合图像2.遥感图像配准:1)相对配准2)绝对配准3.图像融合。40、遥感应用【主要掌握在测绘领域的应用,了解在军事、农业、环境等方面的应用】重点: 地形图测绘、制作正射影像图、地形图修测、水下地形测绘、专题图制作(自己再拓展一些)军事上应用 :主要用于军事情报侦察、
35、目标定位和识别、地形分析、 军事制图、 作战任务规划和指挥控制、军事目标打击效果评估、重要目标动态监测、精确打击武器的末端影像匹配等;农林牧方面的应用:主要是植被遥感。在遥感影像上有效准确的确定植被的分布、类型、长势等信息,以及对植被的生物量做出估算(大面积农作物的遥感估产)、城市绿化调查和生态环境评价、林业资源调查;水体信息提取中的应用:通过对遥感影响的分析,获得水体的分布、泥沙、 有机物质等状况和水深、水温、水体界线、 水体悬浮物和水体污染等信息,从而对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等做出评价,为水利、 交通、和航运以及资源环境等部门提供决策服务;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洪灾监测、火灾监测、气象灾害
36、(旱灾、台风、暴雨、强对流天气)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病虫害监测。以洪灾监测为例说明:在洪灾发生前,可以不断提供有关洪灾发生背景和条件等大量信息,有助于圈定洪灾可能发生的地区、时段以及危险程度,采取必要的防灾措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失;在洪灾发生过程中,可以不断监测洪灾的进程和态势,及时把信息传输到各级防灾指挥部门,帮助他们有效组织防洪救
37、灾活动;成灾后,可以迅速准确的查明受灾情。41、遥感技术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影响遥感技术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尽管遥感技术在理论研究还是应用领域都得到了迅猛发展,但遥感仍处在由定性向定量的过渡阶段,其精度还不能完全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遥感数据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存储、管理和使用它们,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遥感数据的融合与压缩、遥感影像的精确定位、遥感信息的自动识别、影像理解和应用、3S技术的结合与应用;定量遥感、新型数据处理、相关技术的结合与遥感的国际间合作都是未来遥感面临的重要问题。遥感的时效性:实时检测与处理能力不足;遥感的定量反演:精度不能达到实用要求。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38、(1)遥感技术本身的局限性;(2)人们认识上局限性。42、遥感技术的发展方向1.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愈来愈高2.可获取遥感立体影像3.微波遥感迅速发展4.高光谱遥感迅速发展 5.遥感的综合应用不断深化6.商业遥感时代的到来43、国内外遥感领域的专业期刊有哪些?遥感信息、 遥感技术与应用、 遥感学报、 REMOTE SENS ENVIRON、 IEEE T GEOSCI REMOTE、 GEOMORPHOLOGY 、PHOTOGRAMM ENG REM S 44、遥感领域的专家院士有哪些?【主要介绍该专家的姓名、主攻方向、在该领域的主要贡献】徐冠华 ,资源遥感学家,在卫星数字图像处理
39、研究方面,发展了边界决策、训练样地分析、图像分类、图斑综合、生物量估测等理论和技术,研制成功中国最早的遥感卫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发展了遥感综合调查和系列制图的理论和方法,领导编制了第一部再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系列制图技术规程,在分类系统、制图比例尺、技术流程、专题图种类等方面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领导的“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课题在空间遥感应用规模、技术难度和时间要求上取得突破。代表作有 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与监测等。李德仁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20 世纪 90 年代从事以遥感(R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多媒体通讯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领导研制了吉奥之星GI
40、S系列产品、方略多媒体视频会议系列产品和立得3S 汽车道路测量与导航系统等高科技产品。代表作有误差处理和可靠性理论、 空间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实现和解析摄影测量学等。陈述彭 ,遥感地学,70 年代末,他借助国际卫星数据,开展遥感应用工程实验,拉开了我国遥感系列制图的序幕,遥感应用连续在三个五年计划中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重点。1978 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号召“要重视空间科学遥感技术和卫星应用研究,建成现代化空间研究和卫星应用体系。”倡导成立全国遥感专业委员会,把分散在各行业的遥感应用引向深入,并走向基层调研全国各部门对遥感的需求与科学力量,为制订国家遥感发展规划、组织攻关、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培训服务
41、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刘先林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1963 年提出的解析辐射三角测量方法,是写入规范的第一个中国人发明的方法。研制成功的数控测图仪获国家测绘总局一等奖;正射投影仪及与之配套的程序,获1985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解析测图仪成为全国各省市生产大比例尺地图的主流仪器,获1992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8 年他任课题组长完成的863308 项目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JX4ADPS通过国家鉴定,销往全国并出口国外,获20XX 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科研成果均已产生了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的航测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张祖勋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推出了“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VirtuoZo ” ,使我国摄影测量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最近他提出了数字摄影测量的的两个基本关系:即解析关系与对应关系;多基线影象测绘、广义点摄影测量等理论;提出并实现新影象匹配算法。这些理论与算法解决了一些利用传统摄影测量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它们必将推动数字摄影测量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平台。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 - - - - - - -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