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道路设计规范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道路设计规范 .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道路设计标准城市道路设计标准第一章总则第 1.0.1 条为使城市道路设计到达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特制定本标准。第 1.0.2 条本标准适用于大、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卫星城等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设计。街坊内部道路与县镇道路不属本标准范围。新建道路必须按照本标准进行设计。在旧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个别指标受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本标准规定标准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近期工程可做合理变动,待逐步改造后到达标准要求。城市道路与公路以城市规划区的边线分界。城市与卫星城等规划区以外的进出口道路可参照本标准与公路等有关标准选用适当标准进行设计。进出口道路以外部分应按公路等有关标准执行
2、。第 1.0.3 条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地面控制标高、地下杆线与地下管线布置等进行道路设计。应按交通量大小、交通特性、 主要构筑物的技术要求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矛盾,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防止造成反复开挖修复的浪费。在道路设计中应综合考虑道路的建设投资、运输效益与养护费用等关系,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不宜单纯为节约建设投资而不适当地采用技术指标中的低限值。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工程要求,处理好人、车、
3、路、环境之间的关系。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道路标高应与地面排水、地下管线、两侧建筑物等配合。在道路设计中注意节约用地,合理拆迁房屋,妥善处理文物、名木、古迹等。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第 1.0.4 条道路设计涉及其他工程如桥梁、 城市防洪、 排水、 给水、 电力、电信、 燃气、 铁路等 时,本标准有规定者应按本标准执行,本标准无规定者可参照有关标准执行。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道路分类与分级第 2.1.1 条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一、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
4、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二、主干路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三、次干路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四、支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第 2.1.2 条
5、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占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第二节计算行车速度第 2.2.1 条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第三节设计车辆第 2.3.1 条机动车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见表2.3.1 及图 2.3.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第 2.3.
6、2 条非机动车设计车辆的外廓参考尺寸见表2.3.2。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第四节道路建筑限界第 2.4.1 条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 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第五节设计年限第 2.5.1 条道路交通量到达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 1015a。第 2.5.2 条路面结构
7、到达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一、水泥混凝土路面见第10.2.2 条。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三、沥青外表处治路面为8a。四、粒料路面为5a。第六节道路抗震设防第 2.6.1 条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第 2.6.2 条道路工程以设计地震烈度表示的设防起点一般为8 度。以下情况设防起点应为7 度,7 度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下不设防。一、高填方路基边坡或深挖
8、方路堑边坡,地震时可能产生大规模滑坡、塌方的重要路段。二、重要附属构筑物如高挡土墙、高护坡、高护岸等。二、软土层或可液化土层上的道路工程。机动车车道与路面宽度第 4.3.1 条各级道路的机动车车道宽度应根据车型及计算行车速度确定。机动车车道宽度见表 4.3.1第 4.3.2 条机动车车行道宽度包括几条车道宽度。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单幅路与三幅路机动车车行道上采用临时实体中间分隔物分隔对向交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分隔物与两侧路缘带宽度,见图4.3.2-1。采用双黄线分隔对向交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双黄线宽度,见图4.3.2-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特殊困
9、难时可采用分隔物,不得采用双黄线;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 50km/h 的主干路宜设中间分车带,困难时可采用分隔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第四节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路面宽度与路面结构第 4.4.1 条非机动车车行道主要供自行车行驶,应根据自行车设计交通量与每条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自行车车道条数。非机动车道路而宽度包括几条自行车车道宽度及两侧各25cm 路缘带宽度。三幅路或四幅路的非机动车车行道上如有兽力车、三轮车、 板车行驶时, 两侧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除按设计通行能力计算确定外,还应适当加宽。 为减少
10、分隔带断口,保证机动车交通顺畅,允许少量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顺向行驶一段距离时,应适当加宽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第 4.4.2 条非机动车车道宽度见表4.4.2。一、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民住区服务。居住区道路系统应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为了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和安宁,不应有过境交通穿越居住区,特别是居住小区。同时, 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间距应不小于150 米,也可用平行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解决居住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 500
11、米。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 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等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在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陵地区则应尽可能少挖少填,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以节约投资。 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建筑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1.5 米,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 米。 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 米,在尽端处应能便于回车。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 米左右应
12、设置车辆互让处。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6-9 规定。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93把以下条文列为强制性的,必须严格执行 : 8.0.5.1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 150 米,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 米时,应设不小于4m4m 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 米,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 米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二、城市居住区道路
13、设计标准8.0.1.2 小区内应防止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 防止往返迂回, 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8.0.1.4 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8.0.1.6 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8.0.1.8 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同时保证行人、骑车人的安全便利。8.0.2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窄,应符合以下规定:8.0.2.2 小区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8.0.2.4 宅间小路:路面
14、宽不宜小于2.5m;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以下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表 8.0.3L200m5 L50m2 注: L为坡长 (m)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4 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8.0.5.1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人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人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 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
15、,当建筑物长度超过 80m 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3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5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7 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m)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表 8.0.5 注:居民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住宅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没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8.0.6 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以下规定;8.0.6.2 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 10;8.0.6.4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