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敬老院_养老院_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pdf
《2022年敬老院_养老院_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敬老院_养老院_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30 工程开发建议本工程总占地面积 420万平方 M (按容积率 0.5 左右估算),总建面约210万平方M ,开发周期约 8年左右我们建议本工程老年公寓实施滚动开发,组团排列,可按照4期来开发(从开发到售完),每期两年,每期开发老年公寓建筑面积11.5 万平方 M 上。配套可以根据我们工程进程分批开发,但一期开发时老年公寓、服务中心、敬老院、康复中心、活动中心必须同步建设。根据上述计划,本工程老年公寓全部建成后,总建面约52.3 万平M ,约占地块开发计划的 31左右。按老年公寓容积率0.6 左右估算,占地面积约87万平M ,约占总占地面积的 20.75 。- - 1 精选学习资料
2、-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0 页2 / 30 第一部分对象市场分析- - 2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0 页3 / 30 本工程开发必要性三大市场支撑:壹:全国 “ 老龄化 ” 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上海市进入老龄化加速发展过程贰:目标客户自身需求改变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随着老年人文化层次的提高,越来越
3、多的老年人对晚年生活的精神追求越来越重视上海 250万老年人中有 74.4较多的老年人想改变居住现状社会上 “ 空巢家庭 ” 的逐渐增多老年人跨城市居住的区域观念有所转变上海与太仓由史以来的地域情感逐渐加深老年人及其子女对国际上流行的养老方式的认同叁:目前上海 “ 老年公寓 ” 情况不佳养老机构的数量明显不足养老机构布局和档次不尽合理养老机构设施简陋老化缺乏政策扶持,开发成本是太仓的倍- - 3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0 页4 / 30 一、上海市人口结构现状老年人比重逐年增加,上海市进入老龄化加速发展时期未
4、来3年内老年人将增加至少 22.5 万人上海老年人经济情况转好,购买力有所加强(一)上海市老年人口逐年递增,06年达到 275.62万人,占全市人口比重20% 以上,未来将进入老龄化加速发展期2005年,全市 1357万人,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为26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6%。截至 2007年 1月,上海市民政局、统计局公布的本市老人人口最新统计信息显示,去年申城老人比前年增加9.25万人,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75.62万人,首次突破20。 2018年 2020年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 4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5、- - - -第 4 页,共 30 页5 / 30 (二) 20072018年上海市老年人口每年将增长7.5万人我们在 2000年以前对今后上海老龄化的趋势作了大致的预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从 2000年到 2005年称为平稳发展阶段,当时预测老年人口年均将增长2万;第二个阶段是从 2005年到 2018年,称为中速增长期,老年人口年均增长7.5万;第三个阶段是2018年到2020年,称为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14到15万;第四个阶段是从2020年到 2030年,上海的老年人口将有一个增长的高峰期,老年人口要达到460万左右,占总人口的32%,- - 5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6、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0 页6 / 30 也就是说三个上海户籍人口中有一位是老年人。通过分析 20072050年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发展预测数据,未来本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发展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未来本市人口老龄化将达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到2050年,户籍老年人口将增加172.67万人,达到 439.04万人;常住老年人口将增加150.05万人,达到 449.43万人。2、未来本市人口老龄化将在20182020年间经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在20252030年间达到老龄化发展的高峰,之后老年人口呈下降趋势,但是总体上仍将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7、3、本市高龄化将在20252040年间经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比老龄化的高速发展滞后约 1520年左右,并在 20402045年间达到高峰,之后高龄化的比例将略有下降。4、未来本市总抚养系数主要受老年抚养系数的影响。老年抚养系数随时间的发展越来越高,在 20252030年前后达到高峰。随后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0402045年前后将进一步提高。从户籍和常住的老年人口抚养系数的比较,以及不同年龄段分组的老年人口抚养系数的比较可以得知,持续引入外来人口和推迟退休年龄对减轻未来上海市抚养压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三)上海老年人口经济支多收少,老年人住房需求水平下降1、老人收入平均水平每月10
8、77元,老年人人均收入逐年递增老年人口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前的单位性质和从事的职业有密切的关系。其中,“ 党政机关” 平均养老金最多,为1837元/月; “ 事业单位 ” 次之,为 1390元 /月, “ 国营企业 ” 第三,为1016元/月, “ 集体企业 ” 第四,为 732元 /月,而 “ 农户 ” 最少,为 409元/月。但总体上海市老年人人均收入每年呈现上升态势。2、老年人支出水平提高,支出工程发生转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被调查老年人口的支- - 6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0 页7 / 30 出水平也不
9、断提高。2005年被调查老年人口的月平均支出724元,比 1998年增加 268元。在所有支出中,饮食支出仍然是老年人口最主要的支出工程,但比重在降低(从1998年的 56.1下降到 2005年的 42.6);房屋水电煤气费用、给子女(孙辈 )或其他亲属补贴也仍是两个重要支出工程,但比重也都在下降;而医疗费用比重在升高,并成为第二大支出工程。这一方面表明,调查老年人口消费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支出工程仍然是食品、房屋水电煤气费等生活必需型消费,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老年人口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这突出表现在支出工程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在支出工程中,生活必需型支出如食
10、品、房屋水电煤气费用等支出所占比重明显降低,而交通通信、学习娱乐等项所占比重明显上升。3、老年人口经济状况特点以1998年、 2003年和 2005年开展的三次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调查为基础,考察了上海老年人口经济现状、发展趋势及差异。主要结论有:(1)上海老年人口的收入水平、支出水平、经济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还比较低,且差距仍在扩大。(2)男性老年人口、城镇老年人口收入来源侧重于稳定、有保障的“ 养老金 ” ;女性老年人口、农村老年人口的收入来源侧重于不稳定、没有保障的“ 子女 (孙辈 )或其他亲属补贴” 。(3)生活必需型支出所占比重明显降低,而交通通讯、学习娱乐等
11、项所占比重明显上升。从单个工程来看,饮食支出仍然是最主要支出工程,但医疗费用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负担。(4)女性老年人口、高龄老年人口和农村老年人口是经济弱势群体,他们收入少且缺少保障、消费水平低,对经济状况总体评价也低。- - 7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0 页8 / 30 二、上海市老年人口居住现状老年人独居占老年人总人口的70%以上,上海老年人独居现象明显上海老年人居住以独居为主、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养老机构为补充(一)上海目前老年居住模式比较1、合居模式。合居是指老年人与子女或其他亲属居住在一起。合居模式
12、顺应我国目前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社区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对社会、家庭和老人都有益处。但是,由于代际生活习惯的差异性,家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流动的频繁性,合居模式面临挑战。据浙江省和上海市的调查,老人与子女不住在一起的一代人家庭和两代人家庭合计占 52.2%,上海市区约有38%的老人系孤身或不与子女、亲属住在一起。即便有些老人与家人合居,老人与子女、婿媳关系紧张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老少关系不和睦,甚至发展到小辈虐待长辈的家庭占5.22%。2、独居模式。独居是指老年人独立居住。由于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特别是住房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老年夫妇选择和已婚子女分居。在北京、天津
13、和上海三大城市中,人口不超过三人的家庭,分别占总户数的63.72%、61.66%和71.52%。独居模式符合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代际之间干扰少,家庭关系简化,对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和正承担社会家庭双重压力的已婚子女来说都是理想的选择,但随着老人年龄增大,- - 8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0 页9 / 30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加上子女疏于探望,老人的寂寞孤独和生活不便随即凸现。长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郑晓华指出:现在有很多老人不愁吃穿,但由于子女远离身边,缺乏交流,精神上其实非常孤独。老年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孤独状
14、态,首先会带来情绪上的改变,表现在情感脆弱、容易灰心、进取心差、自卑、自责等心理症状。这些心理症状比病痛更加折磨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安抚,便会导致老年性痴呆症等一系列心理疾病。更有甚者,独居老人死去多日无人知晓的极端悲惨事件不断出现报端。3、毗邻模式。毗邻是指老人与子女或其他亲属相互独立但邻近居住。毗邻而居,既没有合居时容易产生的 “ 代沟 ” 矛盾,又容易做到经常探望和相互照料,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老年居住模式。但要形成这种模式,一要父母和子女有建立这种居住模式的愿望;二要有合适的毗邻住房可供选购;三要有购买合适毗邻住房的经济势力;四要在需要时有一方能做出牺牲或让步。例如,由于居住地点、居
15、住环境的限制,为照顾子女上班、孙子(女)上学,就需要老人做出牺牲或让步,搬到邻近子女的地方居住。由于同时达到以上项条件有一定难度,目前能做到毗邻居住的,为数还不多。4、集中模式。集中模式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老年性服务- - 9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0 页10 / 30 机构安度晚年的模式。集中模式大致可分为老年公寓、老年社区、养(敬)老院三种形式。随着 “ 四二一 ” 家庭结构的形成,集中居住模式日渐盛行,但由于老年性服务机构数量少,更重要的是设施好的收费高,收费少的配套设施差、服务水平低,致使集中模式在我国并
16、不盛行。目前,我国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共有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5070张相比,相差甚远。另一方面,现有社会养老机构入住率低。2005年11月,郑州市 28家在册的养老机构总床位3157个,入住老人不过1468位,平均入住率仅为46.5。郑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王林指出: “ 造成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就是这些养老机构价位较高。”(二)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居住模式探析鉴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综合传统家庭文化观念的影响,以家庭居住为核心,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养老机构为补充的老年居住模式适合我国国情,是
17、一种最佳选择。1、以家庭居住为核心。居家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老年人口的户居方式。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资料,在12798.21万老年人口中,有12755.98万老年人口居住在家庭户中,其比例高达99.67,只有 42.23万老年人口居住在集体户中,其比例仅为0.33。之所以提出以家庭居住为核心是因为:中华民族有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无疑占有一定- - 10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0 页11 / 30 的地位。 “ 四世同堂 ” ,与父母共居无疑是尽孝的基本形式。适合养老模式
18、的发展。2006年3月1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在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提倡的“ 居家养老 ” 模式是最经济、见效最快、符合中国国情的,也是经济上、精神上、感情上让老人满意的养老模式。符合老人生理、心理的发展。许多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一般倾向于与子女分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状况的下降,特别是当行动自由越来越不方便之时,又希望能与子女住在一起,以便能得到子女的照顾。另外,多数老人有“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土窝 ” 的居家心理,愿意在自家颐养天年,希望儿孙满堂、喜欢子孙绕膝。老年住房条件的改善为“ 合居 ” 提供了可能。“ 五普 ” 期间,我国 80
19、岁以上老年人均住房面积 50平方 M 以上的占同龄人口的66。据老龄科研中心2000年底对 20省2万多名 60岁以上老年人的抽样调查,城市老人每户拥有住房3间多,户均面积约70平方 M , 90%以上老人有单独住房,农村老人户均住房4间,面积达 80多平 M 。毗邻式是家庭居住模式的最优形式。老年居住模式中的合居式、独居式、毗邻式都以家庭居住为核心,但鉴于三种形式的优缺点,毗邻式模式无疑是最优形式。“ 分得开、住得近” 、“ 分而不远 ” 的代际互助型老年住宅(即毗邻型,作者注),有其它类型不可替代的优点。它既符合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又同社会养老相结合,保证了子女家庭的独立性,真正体现了代际
20、间的“ 互助 ” 。同时,这类住宅对现有住宅形式没有太大的冲击,只是更充分利用了己有住宅。1P44 为此,政府应通过各种政策鼓励、支持家庭与老人共同居住,积极开发设计 “ 同楼居 ” 住宅和 “1 1” 连体式亲情户型。前者是指两代或多代同住一栋,上层为年轻夫妇及孩子,下层为老人;后者是将一个大户型拆分为两个小户型。2、以社区服务为依托。居住离不开住宅,住宅脱离不开社区。以社区为单位的专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和机构,既可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也可提供深层的入宅服务。社区服务是对家庭功能的补充和完善,是家庭居住形式的扩大和延化。五普资料表明:2002年,我国空巢老人户占65岁及以上老人家庭户的2
21、2.83。老年空巢家庭在大城市尤其突出,2003年,北京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为34%,上海为34.8% ,天津36.5%。农村老人单独居住的比率已高达27.6%。对于- 1 - 1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30 页12 / 30 空巢老年家庭,社区服务的作用尤其重要。提倡以家庭居住为核心的同时必须兼顾社区服务,以便为老年人创造一个优越、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与居住环境。3、以养老机构为补充。随着居家养老功能的弱化,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越来越大。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资料显示,北京市5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中,希望现在住
22、进老年公寓和将来愿意入住的分别为 10.4万和 30.8万。但是,据统计:2000年国家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有1364个,收养人数为 11.8万;集体举办的敬老院有39377个,收养人数达64万人;再加上老年公寓等其他类型福利机构,目前能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床位仅有97.7万张,不足全国老人总数的0.8%。所以说,老人养老机构居住仅是补充。美国的研究人员认为,入住养老机构应该是老年人口中最衰老和最不能自理的人的选择,中国、外国都是如此。美国住养老院者的平均年龄是82岁,每千名 65岁 70岁以上的老人中只有12名住养老院,即使在85岁以上的老人中,也不过占 23.7,荷兰住养老院者的平均年龄是84
23、岁,住养老院的只占7。目前老人不愿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不外乎传统养老机构如福利院、敬老院等收费低,但大多面积窄小、功能单一、设施陈旧、缺少专业护理人员;现代兴起的老年公寓配套设施齐全、服务质量高,但价格之高普通家庭难以承担。以家庭居住为核心,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养老机构为补充的毗邻型老年居住模式顺应老龄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整合家庭、社区、社会资源,满足宏观(社会)、中观(家庭)、微观(老人)的不同需求。- - 12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30 页13 / 30 三、上海老年敬老院现状与发展- - 13 精选学习
24、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30 页14 / 30 据上海市民政局、统计局公布的信息显示,2006年, 275.62万上海户籍老人家庭中,无子女的 “ 空巢老人 ” 有3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三成之多,15%的“ 空巢老人 ” 需要生活上的照顾。而目前上海仅有不到500家敬老院,对于未来加速增长的老年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本工程拥有一定的市场机遇。(一)、上海老年敬老院职能为入住老人提供日常护理服务为入住老人提供文体活动场所为入住老人提供全程的医疗服务为入住老人提供生活起居服务:(二)、上海敬老院服务特点全日制护理,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敬老院_养老院_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2022 敬老院 养老院 项目 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 报告 范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