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物理_公式及知识点汇总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中物理_公式及知识点汇总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物理_公式及知识点汇总 .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物理公式及知识点汇总一、力1、 重力:G = mgg 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2、摩擦力的公式:2-1、滑动摩擦力:f= N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2、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注: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2-3、关于摩擦力: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c、摩擦力的方向
2、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3、 弹力:胡克定律: F = kx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4、 浮力:F= gV5、 万有引力:2rGMm万FG( 引 力 常 量 ) 6.67 10-11N ?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M:天体质量(kg)m:天体质量(kg)r:天体半径 (m) 6、库仑力:F=k2rQqk(静电力常量):k=9.0 x109Nm2/C2(N:牛; m:米; C:库仑)Q、q:两点电荷分别的带电量(单位:库仑)。r:两点电荷之间的距离(单位
3、:米)电场力和库仑力的区别库仑力是电子和电子之间的作用力电场力是电场和电子之间产生的作用力7、电场力:F=Eq8、磁场力:8-1、洛仑兹力:Bqvf条件:)(vBB:电场强度单位:特斯拉,简称特(T)。q:电荷带电量,单位:库仑。v:电荷运动速度,单位:米/秒。判断方向使用左手定则:磁感线穿过掌心、四指指向电荷运动方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0 页8-2、安培力:BILf条件:)(IB判断方向使用左手定则:磁感线穿过掌心、四指指向电流运动方向。9、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r0, f引r0, f引f斥,F分
4、子力表现为引力(4)r10r0,f引f斥 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10、力的合成与分解:10-1、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 同向 :F F1+F2,反向: FF1-F2 (F1F2) 10-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cos2212221FFFFF(余弦定理)F1F2时:F2221FF10-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10-4、力的正交分解:Fx FcosFy Fsin为合力与x 轴之间的夹角tg Fy/Fx10-5、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1、F 合=0 或 : Fx 合 =0 Fy合=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
5、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 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11、力矩:M=FL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注:(1)力 (矢量 )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 (4) F1 与 F2 的值一定时 ,F1 与 F2 的夹角 (角 )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二、运动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 总
6、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定律:F = ma xxmaFyymaF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物体理解:( 1)矢量性(2)瞬时性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超重: FNG,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 加速度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0 页失重: FN0;反向则a04-4、匀变速直线运动:atVVt02021attVS4-5 、 几 个 重 要 推论:4-6、末速度初速度求加速度aSVV
7、t2202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 a 为负值4-7、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平均= Vt/2 =20tVV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4-8、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22202tSVVV4-9、实验用推论s aT2 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4-10、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的特殊规律 t 秒内、 2t 秒内、 3t 秒内、 nt 秒内的位移之比S!: S2:S3: :Sn = 12:22:32: : n2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S: S: S: :Sn = 1:3:5: :(2n-1) 在 t 秒末、 2t 秒末、 3t 秒末、 nt 秒末的速
8、度之比v1:v2:v3: vn = 1 :2:3: n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 ,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初速度 (Vo):m/s ;加速度 (a):m/s2;末速度 (Vt):m/s ;时间 (t)秒(s);位移 (s):米( m);路程 :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5、自由落体运动5-1、初速度Vo0 5-2、末速度Vt gt5-3、下落高度hgt2/2从 Vo 位置向下计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20 页推论Vt22gh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 方向竖直向下) 。6、 竖直上抛运动:6-1、位移sVot- gt2/2 g=9.8m/s210m/s2 6-2、末速度VtVo-gt 6-3 、 上 升 最 大 高度:gVgVVHt22202026-4、上升的时间:gVt06-5、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下上aa下上VV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方向反向。6-6、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gVt02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
10、等。注: (1)全过程处理 :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7、平抛运动7-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7-2、竖直方向速度:Vy gt 7-3、水平方向位移:xVot 7-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7-5、运动时间gyt27-6、合速度22022)(gtVVVVyxt7-7、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 : tg Vy/Vx gt/V07-8、合位移:22yxS7-9、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 : tg y/xgt/2Vo 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
11、方向加速度:ayg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与的关系为tg 2tg;(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 是解题关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0 页(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 )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8、匀速圆周运动公式:8-1、线速度:V s/t2 r/T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 (s):米(m);
12、角度 ():弧度( rad);频率( f):赫( Hz);周期( T):秒( s);转速( n): r/s;半径 (r):米( m);线速度( V): m/s;角速度():rad/s;向心加速度: m/s2 8-2、角速度: /t2 /T2f 8-3、向心加速度:a V2/r2r (2/T)2r 8-4、周期与频率:T 1/f 8-5、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 r 8-6、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 2n 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13、,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8-7、向心力F:F心mV2/rm2rmr(2/T)2mv=F合(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9、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9-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 的方向与x 始终反向9-2、单摆周期glT2l:摆长 (m) 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 :摆角 r 9-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f(频率 )等于驱动
14、力的频率(f驱动力)9-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驱动力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9-5、机械波、横波、纵波9-5-1、波速v s/t f /T :波长T:周期f:频率s:距离t:时间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9-5-2、声波的波速0: 332m/s;声波是纵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0 页20:344m/s;30:349m/s;9-5-3、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5-4、.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
15、、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9-5-5、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振动中的能量转化。10、万有引力10-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 R:轨道半径,T: 周期, K:常量 (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
16、质量) 10-2、万有引力定律:FGMm/r2G( 引 力 常 量 ) 6.67 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M:天体质量(kg)m:天体质量( kg)r:天体半径 (m) 10-3、宇宙速度22rMmGrmv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10-4、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R:天体半径 (m),M :天体质量( kg)10-5、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rGM;3rGM;TGMr32M:中心天体质量10-6、第一 (二、三 )宇宙速度V1地地rg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
17、0 页地rGM7.9km/s;V2 11.2km/s;V316.7km/s 10-7、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r 地:地球的半径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 向 F 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三、冲量与动量1、 动量和冲量:动量: P = mV 冲量: I = F t2
18、 、动量定理:F合t = mv - mv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3、动量守恒定律:m1v1 + m2v2= m1 v1+ m2v2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4) 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四、功和能1、 功 :W = Fs cosq(1)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的功 量度 重力势能的变化
19、电场力的功 量度 电势能的变化分子力的功 量度 分子势能的变化合外力的功 量度 动能的变化W:功(J),F:恒力 (N) ,s:位移 (m) , :F、s间的夹角2、重力做功:Wabmghabm:物体的质量, g 9.8m/s210m/s2,hab:a 与 b 高度差 (hab 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q:电量( C), Uab:a 与 b 之间电势差 (V) 即Uab a b4、.电功:WUIt U:电压( V), I:电流 (A) ,t:通电时间 (s) 5、功率:PW/t P:功率 瓦 (W) ,W:t 时间内所做的功(J),t: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20、-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0 页做功所用时间 (s) 6、 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 P平Fv平vmaxP 额/F P:瞬时功率, P平 :平均功率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7、电功率:PUI U:电路电压 (V) ,I:电路电流 (A) 8、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 (J),I:电流强度 (A) ,R:电阻值 (),t:通电时间 (s) 9、纯电阻电路IU/R;PUI U2/RI2R;QWUItU2t/R I2Rt 10 、动能和势能:动能:Ek =221mv重力势能: Ep = mgh 电势能: EAqA Ek:
21、动能 (J),m:物体质量 (kg) ,v:物体瞬时速度 (m/s) EP :重力势能 (J),g:重力加速度, h:竖直高度(m)( 从零势能面起) 重力势能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EA:带电体在A 点的电势能 (J),q:电量 (C),A:A 点的电势 (V)( 从零势能面起 ) 11、动能定理:W合2022121mvmvt或W合 EK(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EK:动能变化EK(2022121mvmvt) 12、机械能守恒定律:E0 或 EK1+EP1EK2+EP2 mv12/2+mgh1mv22/2+mgh2机械能= 动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条件:系
22、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1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WG-EP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2) O0 90O 做正功; 90OR真选用电路条件RxRA 或 Rx(RARV)1/2 1-10-2、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外接法:电流表示数:IIR+IV Rx 的测量值 U/IUR/(IR+IV) RVRx/(RV+R)R真选用电路条件RxRV 或 Rx(RARV)1/2 2、电场2-1、两种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 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2、库仑定律:(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
23、) ,k:静电力常量k9.0 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2-3、电场强度:EF/q E:电场强度 (N/C) ,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0 页2-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2rQkF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2-5、匀强电场的场强:dUEabUAB:AB 两点间的电压 (V) ,d:AB 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
24、(m) 2-6、电场力:FqE F:电场力 (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 (N/C) 2-7、电势与电势差:UABA-B UAB WAB/q -EAB/q 2-8、电场力做功:WABqUAB Eqd WAB:带电体由A 到 B 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J),q:带电量 (C),UAB:电场中 A、B 两点间的电势差(V)(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E:匀强电场强度 , 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2-9、电势能:EAqAEA:带电体在A 点的电势能 (J),q:电量(C),A:A 点的电势 (V) 2-10、电势能的变化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 位置到 B
25、 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2-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2-12、电容CQ/U C:电容 (F),Q:电量 (C),U:电压 (两极板电势差)(V) 2-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kdSCr4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介电常数2-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 (Vo0):W EKqUmVt2/2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中物理_公式及知识点汇总 2022 年高 物理 公式 知识点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