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细心阅读材料, 在把握内容、 明确对象、 注意情感及立场倾向等基础上用一句话写出自己认为切题的观点,并列出作文提纲,包括文章段落的安排(一共几段),每段的要点及选用的材料。最好还能写出开头结尾段及每个层次之间的过渡句。一、蜗牛的故事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 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 3000 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2、。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 惊天动地 ” 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 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心动不如行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3、 -第 1 页,共 4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二、心中的水仙花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材料中 “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是一个比喻,富有含义。“ 面包 ” 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 水仙 ” 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为什么 “ 用一块而不是
4、两块去换” ?这说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吃一块面包, 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结合语段中的问题,我们发现材料还是侧重第二层意思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写作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应落到“ 面包 ” 即“ 物质生活 ” “ 水仙花 ” 即“ 精神生活 ”上。三、李桂林夫妇42 岁的李桂林是四川凉山二坪村的教师,妻子陆建芬是代课教师。由于小学建在峡谷悬崖峭壁之上,孩子们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 架木制的云梯,就是用铁丝将木条绑在木杆上,没有任何其它安全措施。每次放学、上学,李桂林
5、夫妇都要把孩子一个个背上背下,18 年如一日。去年,李桂林夫妇当选“ 感动中国20XX 年度人物 ”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桂林、陆建芬的颁奖词是: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 19 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写作提示:见解要深刻、有新意,可以避开大多数考生赞扬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清贫、坚守”的立意角度,在肯定他们的责任担当、他们的艰辛付出诚然可感的同时,拓展视野,深入探究导致他们如此可感的另一种原因,即多年来消除贫困的呼声一直未减,可这样一种不正义、 不公平、 不人道状态仍在延续,从中得出这一“感动”其实是建立在本来不应该存
6、在的痛苦基础上的伟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四、关于七步诗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 “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 ,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只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就能化难为易了。
7、材料中曹植的 七步诗“广为人知” ,便点出了是一种传统的认识法。而郭沫若的 反七步诗“若站在豆的一面”和“若站在萁的一面”等语句,则运用了逆向思维,说明看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这样一分析,就不难确定出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1、对待事物可有不同的看法。2、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3、不能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问题等等。五、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 问: “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 ”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 ”丁说:“连根拔去。 ”哲学家说: “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 ”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
8、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 欲无杂草, 必须种上庄稼。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这必须经过选择、鉴别和心灵的“ 巷战 ” ,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提示 “ 无 ” 与“ 有” 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 无草 ” ,则要 “ 有庄稼 ” ,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 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
9、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己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 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不幸。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注意
10、】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 字,不得抄袭。这则材料的关键,在于讲今人与前人的关系问题,用不同的观点看待,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既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又必然引出不同的对策,当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前人的卓越成就是我们的目标动力,还是我们前行的压力?我们应该变压力为动力,还是被压力压倒,无法超越前人?联系身边的生活,会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看到同伴取得了成绩,是真心祝贺,还是忧心忡忡?对已经刷新的高度,是认为它是一个新的挑战,还是认为它是一个障碍?正确的态度应是什么?想清楚了,文章的立意就有了,文章的构思也就有了。这是一道组合式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找
11、到两则材料的共同点。2、从 “ 父王 亚历山大”“唐诗 宋朝诗人 ” 这两组关系来看,材料的共同话题是“ 如何对待优秀前辈或前辈取得的成就 ”, 对这个话题的回答即文章的立意,如:(1)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舞蹈(2)别把前人成就当包袱写作指导材料中有两个事例,指向一个共同的主旨:如何面对前人的成就、辉煌、高度的问题。综合起来,正确的态度应是将挑战化为机遇,将大不幸化为大幸,这需要有开阔的胸襟,高远的目标 ,坚定的信念 ,顽强的毅力 ,百折不回的决心,需要比前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对照题意 ,可以拟出下列的标题来:山登绝顶我为峰;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江山代有才人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跳舞 或者借比喻揭示主旨:莫为骄阳刺伤眼;向青草更深处漫溯;节节翠竹上重霄;巧借风云上青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攀越心里的用个性突围;何以继往,何以开来;切莫迷失在伟大面前;沉醉还是创新;选择超越正视前人的高度,摆正该有的心态,付出该有的努力,实现属于这一代人的价值。作者把前人的丰碑看作是一种激励,它让这一代人时刻牢记要为“ 超越 ” 而努力面对前人的辉煌既要尊重更要超越的基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