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教师备课参考.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教师备课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教师备课参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备课参考第一单元 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1课,也是科学学习的起始课,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课的学习立足于学生对植物的原有认识,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四个: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3.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4.种一棵植物。通过这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种植一棵植物既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让学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中,又为后续的讨论积累实证。聚焦板块: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开始走进植物世界,领略科学的魅力,
2、产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探索板块:先是通过活动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原有知识,借助“班级记录表”将他们对植物的初始想法记录下来,以便后期整理。再是活动二“找一找、数一数图中的植物”,学生在辨认的过程中认识到植物分布广泛、具有多样性。辨识“蝴蝶是植物吗?”,学生再说判断理由,初步认识植物和动物的不同。研讨板块:通过“比一比,说一说”寻找证据,判断“塑料花是植物吗?”,意在引导学生使用证据,提升对植物的认识。拓展板块:通过“种一棵植物”,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进一步观察和感受生命的生长和变化过程。【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植物的
3、认识主要来自于图书、家庭、幼儿园种植或对周围环境的下意识观察。在幼儿园里接触和认识植物的时候,也会接触到植物根、茎、叶这些词汇。所以,他们对植物的认识已经很丰富,只是比较粗浅和零碎,他们很可能不能准确地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是生长变化的等本质特征。从能力上看,一年级学生不能够完成系统的科学观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在种植活动中可能需要教师更多关注;识字量不足,在记录时更适合用画图的形式;团队合作意识较弱,自我控制力不强,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有意注意保持时间不长,首次尝试长期科学观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需要教师的关注与重视。【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在活动手册
4、P2的“第1周”中画好要种植的植物开始的样子。建议:水培:大蒜、番薯、绿萝枝条;土培:瓜子、多肉叶片、绿豆等。2.每天观察植物的变化,每周上完科学课后在活动手册上记录一次,把植物生长变化的特点画下来。要求:水培的要画出水面上和水中植物的样子;土培的泥土用灰框表示,画出泥土上面植物的变化。2.观察一棵植物【教材简析】通过对第 1 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并能简单说出植物会生长、死亡,需要水和阳光等。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一棵植物,深化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重点指向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 “植物是生物”的概念。聚焦板块:学生将在教室内观察一棵植物。教师要对
5、观察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在观察时除了用眼看之外,还可以用手摸、用鼻闻等。探索板块:学生需要从整体到局部来观察一棵植物,并对植物外形进行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在交流时能使用“根”、“茎”、“叶”等科学的语言。同时,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真实、客观地描述和记录植物,可以提高观察能力。研讨板块:可以在“探索”的过程中穿插开展,一边观察一边研讨,也可以在全部观察活动结束后集中研讨,还可以分小组研讨后再集中讨论。学生会对植物的特征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拓展板块:可以丰富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巩固科学观察的方法。【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身边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对植物的观察方式主要停留在“看”上。本课以观察、
6、描述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方法的细致指导,使学生能充分运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学生喜欢画画,但本节课是初次接触科学绘画。因此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告诉学生科学绘画与艺术绘画不同。【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这是学生在科学课上第一次学习用画图的方法来记录、描述一种植物。科学课上用于记录的画图要求学生尽可能画得真实。教师可以先示范怎样画出一棵植物的根、茎、叶三部分,最好是对着真实的植物进行示范。2.学生画出植物的根、茎、叶三部分即可,不要求学生画出这棵植物(如菊花)的细微特征,不要提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画图要求。3.观察叶【教材简析】观察叶这节课是一年级上册
7、第一单元植物的第三课。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判断哪些是植物并种植了自己的植物,还对植物进行了观察,知道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本节课要用科学方法研究各种各样的叶,描述叶的特点,用画图的形式记录叶。聚焦板块:通过认识多种树叶激发学生观察叶的兴趣。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叶,了解叶的结构,发现叶的特点并用科学的词语描述叶的特点。同时通过出示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黄叶的枝条,展示叶生长、发育、衰老的生命过程,指向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最后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描述和记录叶的结构。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叶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并了解到叶是在不断变化的,叶是有生命的。拓展板块:
8、通过欣赏叶画作品激发学生制作叶画的兴趣,了解叶画制作的方法,课后完成叶画作品。【学情分析】叶,学生是非常熟悉,对叶结构、外形也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观察学生也能描述出叶的很多特点,并且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但是都比较的零散。同时,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到三个星期,很多科学素养和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例如:认真倾听他人的回答,实验开始、结束的时间把握,实验结束要马上整理好材料静等交流等,这些科学习惯都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慢慢渗透,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 学生“画一片叶”这个活动记录在表格中,边观察边记录,并提醒学生记录好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记录习惯。4.这是谁的叶【教材简析】本课
9、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4课,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不同植物的叶,具备了在仔细观察后能从叶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描述的能力。本课将让学生在观察、认识一些常见叶的特征后,知道叶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并能说出校园里常见植物的叶的特征,再根据植物叶的一些特征去寻找、判断它来自哪一棵植物。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五种不同的树叶,激发兴趣,聚焦每种叶子各自的特征。猜测板块:主要是通过描述、猜测不同树叶的特征,认识到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种叶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征。探索板块:通过画一画活动,让学生在记录过程中不断强化对叶的特征的理解,感受每片叶的不同点。通过找一找活动,明确任务和要求,激发学生探究叶
10、的兴趣,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研讨交流板块:通过实地观察,知道植物及其对应叶的特征,认识到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感受身边植物的多样性,了解周围常见的植物及生长环境,并对观察植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对叶的观察,学生已经熟悉植物的叶,能够使用各种方法观察叶的不同特征,感受每种植物的叶是不同的,能够用画图的方法将每片叶的特征记录下来。从教学组织形式上来说,组织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室外学习科学,一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小孩子容易兴奋,他们难以自我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学生第一次到室外开展科学活动,教师要将孩子们分好小组,明确任务,限定区域,并强调
11、谁都不能跑到别的地方去,然后进行记录、指导等组织管理活动,帮助学生有序的、有效的开展活动。【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表格中的画图记录,在学生观察叶的活动过程中完成,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2.表格下面的记录,需要在学生通过寻找植物之后再填写,有助于研讨交流。5.植物是“活”的吗【教材简析】植物是“活”的吗的核心概念是植物是有生命的,结合自己种植过程中的发现,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这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植物是“活”的吗是单元第五课,通过第1课到第4课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些观察、描述的方法,对于植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课主要通过“观察我们种植的植物”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两项活
12、动,在教师指导下再次观察,对记录表的回顾,一年级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启发,归纳植物是“活”的证据。聚焦板块:通过认识多种动植物,学生进行观察,从而激发对“植物是活的”这一思考的兴趣。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展示种植植物的记录单活动,发现植物的生长情况,知道植物生长过程有一定的规律。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根、茎和叶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在展示植物的生命特征。研讨板块:学生可以通过植物间的相互比较,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并结合学生研讨形成植物是“活”的理由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拓展板块:学生活动手册的拓展活动部分提出了让学生做一个胡萝卜盆景的任务,意在借这
13、一活泼有趣的活动推动学生继续观察、探究,让学生感受到种养的乐趣,增强对植物是生命体的体验。【学情分析】在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接触过植物,通过一个多月的种植也和植物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并且对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描述,也有了新的认识。但是一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还是比较欠缺,对于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零散、粗浅,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活动手册使用说明】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种植边观察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6.校园里的植物【教材简析】在前5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运用看、摸、闻等方法去观察,先整体再局部地认识了植物以及植物的叶、茎等结构,并通过种养植物等活动知
14、道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进而认识到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在本课中,学生将综合运用在前面几课中学习的观察方法,再次走出教室,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这也是对本单元的整体回顾。走出教室,学生将运用在前几课中学习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植物的特征、名称、生长地点,发现室内观察之外的新信息,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再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并强化共识,增强爱护植物、不伤害植物的意识。聚焦板块:通过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提问学生认识这个植物吗;教师适时介绍植物名称,梳理各部分特征及生存环境,形成初步的“班级记录表”,激发学生到校园中探究植物的兴趣。探索板块
15、: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去观察和认识植物前应该做的准备和相关注意事项。带领学生出去观察时,对事先确定的一株植物一起进行观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方法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安全,并答疑解惑。研讨板块: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学生分享观察及记录的结果,通过研讨活动,了解相关植物的名称、特点及生存环境。此时需要教师辅以追问和引导。拓展板块:教师设疑,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前几课中已经学习过观察和记录方法,本课再次走出教室进行活动,学生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植物的名称、生长地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教科版 一年级 上册 教师 备课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