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专题01 物理学史问题解析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专题01 物理学史问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专题01 物理学史问题解析版.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1 物理学史问题了解物理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对科学家探究规律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对今后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提供思路,对培养创新人才都是好的途径。通过对涉及物理学史问题的考法与解法的研究,可以开阔思路,进一步巩固知识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学过的力热电光磁知识体系中涉及的物理学史很多。知道历史上物理学家的国籍、发现的规律对于深入学习意义重大。这些知识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担当不可或缺的养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十分难得的素材。现把初中物理学史做以总结归纳,是学生解决中考试卷里物理学史试题的重要依据。1.声学部分沈括(中国北宋)论述了
2、固体传声。2. 光学部分(1) 牛顿(英国)用三棱镜将白色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光,发现了光的色散,证明了白光由七色光组成。(2) 墨翟(中国)首先进行了小孔成象的研究。(3)空中的光速(c=3x108m/s)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是爱因斯坦提出的。3.热学部分(1)1827年,布朗(苏格兰)发现布朗运动。(2)摄尔修斯(瑞典)制定了摄氏温标。4.力学部分(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误观点)(2)笛卡尔(法国)提出了物体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它就不会改变运动方向(3)伽利略(意大利)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4)牛顿(英国)
3、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5)胡克提出了胡克定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6)帕斯卡裂桶实验;帕斯卡定律;压强单位用帕斯卡命名。(7)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8)1643年,依据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相平衡的原理,首先测出大气压强的数值。(9) 发现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5.电磁学部分(1)库仑(法国)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建立静电学中的库仑定律,电量单位用库仑的名字命名。(2)伏特(意大利)发明电压表,电压单位用伏特命名。(3)欧姆(德国)发现欧姆定律,后人把电阻的单位用欧姆命名。(4
4、)瓦特(英国)发明蒸汽机;电功率单位用瓦特命名。(5)焦耳(英国)发现焦耳定律(电流的热效应);是能量守恒定律发现者之一,功和能量的单位用焦耳命名。(6)沈括(北宋)首次发现指南针和地磁偏角及凹面镜的焦点。(7)奥斯特(丹麦)1820年,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证实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是第一个发现电和磁之间联系。(8)安培(法国)发现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极性跟电流方向的关系;电流单位用安培命名。(9)法拉第(英国)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0)赫兹(德国)证实电磁波的存在,为了纪念他发现电磁波,将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兹。6.其它部分(1)
5、汤姆孙(英国)1897年,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枣糕”模型。(2)卢瑟福(英国)发现质子,并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祖籍是苏格兰,教授,获得了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理学学士,1907年返回英国出任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系主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1931年受封为纳尔逊男爵,卢瑟福是20世纪初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19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一生发表论文约215篇,著作6种,培养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37年10月19日因病在理系主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1931年受封为纳尔逊男爵,卢瑟福是20世纪初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19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一生发表论文约215篇,著作
6、6种,培养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37年10月19日因病在剑桥逝世,与牛顿和法拉第并排安葬,享年66岁。【例题1】在如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压强的单位的是 ( ) A.瓦特 B帕斯卡 C.阿基米德 D.焦耳【答案】B 【解析】A.机械功率、电功率的国际单位是瓦特;B.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C.初中阶段没发现哪个物理量的单位用阿基米德做单位;D.功的国际单位是焦耳。【例题2】自从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卢瑟福提出的、最为大家接受的原于结构模型与下列哪个图最相似西红柿A西瓜B面包C太阳系D【答案】D【
7、解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构成【例题3】德国物理学家欧姆,从1825年开始研究电流与电源及导线长度的关系,并于1826年归纳出了今天所称的欧姆定律,即: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跟导体的电阻成 伟大的物理学家 ,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建立了经典力学著名的运动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提出了相对论,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答案】正比;反比牛顿;爱因斯坦【解析】能记住欧姆定律,知道运动定律是牛顿的建立起来的。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创立的。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的实验研究,得出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
8、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上和地下一切物体运动的普遍规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著名的相对论是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答案为:正比;反比牛顿;爱因斯坦一、选择题1最早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A焦耳 B欧姆 C安培 D奥斯特【答案】D【解析】由物理学史可知,焦耳发现了焦耳定律,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安培发现了安培定则等,奥斯特在1820年一次实验中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D符合题意。2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A牛顿 B欧姆 C安培 D奥斯特【答案】D【解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A、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在力学、光学等领域取得
9、了卓著的成就。不符合题意;B、欧姆是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不符合题意;C、安培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不符合题意;D、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第一个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符合题意。3.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知识园地、科学的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下列关于物理学家的说法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牛顿提出了相对论学说C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D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答案】C 【解析】A.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
10、因;伽种略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B.相对论包括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故B错误;C.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故C正确;D.奥斯特最早发现电生磁现象,法拉第最早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故D错误。4.发现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进一步解释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联系的物理学家是()A.奥斯特 B法拉第 C欧姆 D安培【答案】B 【解析】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联系的科学家;故A错误。B.法拉第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故B正确。C.欧姆是发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联系;故C错误。D.安培是发现了通电螺线管
11、磁场方向与线圈内电流方向之间的联系;故D错误。5.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总结概括出这重要规律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托里拆利【答案】C【解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的基础上得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此科学规律是牛顿得到的。6.为了纪念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杰出贡献,常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一些物理量单位。电流的单位是用下列哪位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 )A法拉第B帕斯卡C牛顿 D安培【答
12、案】D【解析】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国际单位;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从而致使发动机的诞生,法拉第不是电流的单位;故A错误;B帕斯卡是压强的国际单位;故B错误;C牛顿是力的国际单位;故C错误;D安培是电流的国际单位;故D正确。7.墨经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如图中“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以下说法符合杠杆平衡原理的是( )A“权”小于“重”时,A端一定上扬B“权”小于“重”时,“标”一定小于“本”C增大“重”时,应把“权”向A端移D增大“重”时,应更换更小的“权”【答案】C【解析】杠杆平衡原理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重增大,则重和本的乘积
13、就增大,要让权和标乘积增大,权不变,标必须增大,也就是权向A移动。8.以下物理规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 B欧姆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 D焦耳定律【答案】A【解析】A选项,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得出来的。因此该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故A符合题意;B选项,欧姆定律反映的是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同理,CD选项中的定律均能用实验验证,故BCD不符合题意。9.如图所示,是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是否存在磁场”实验装置的一部分,置于水平桌面的小磁针上方有一根与之平行的直导线。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首次通过本实验揭开
14、电与磁关系的科学家是法拉第B当直导线通电时,小磁针会离开支架悬浮起来C小磁针用于检验通电直导线周围是否存在磁场D改变直导线中电流方向,小磁针N极的指向不变【答案】C【解析】A.首次通过本实验揭开电与磁关系的科学家是奥斯特,故A错误;B.当直导线通电时,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会发生偏转,不会悬浮起来,B错误;C.小磁针偏转,能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用于检验通电直导线周围是否存在磁场,故C正确;D.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改变直导线中电流方向,小磁针N极的指向改变,故错误。10.以下表述不符合物理学史实的一项是 ( )A.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磁生电”的规律B.伽利略研究发现运动不需要力
15、来维持C.中国古人发明了“司南”,认识到了利用磁石能确定地理方位D.牛顿不仅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还发现了白光通过棱镜会出现色散现象【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史,奥斯特首先发现电生磁的规律,法拉第首先发现磁生电的规律;伽利略的斜面小车实验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司南”受到地磁场的作用,静止时勺柄指向南,是利用了磁石能确定方位;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同时也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故选A.11.下面哪一位科学家的发现,首次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A法拉第 B焦耳 C奥斯持 D安培【答案】C【解析】根据各位科学家的贡献进行解答。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后,首次揭开了电与
16、磁的联系,证明了“电生磁”,故C正确。12.1648年,帕斯卡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图所示,在装满水的密闭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楼房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用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该实验说明影响水产生压强大小的因素是( )A水的深度 B水的体积 C水的质量 D水的密度【答案】A【解析】掌握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根据实验情景结合影响压强的因素进行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由帕斯卡做的实验知,虽然管很细,但高度很大,水的深度大,而使水产生了很大的压强,所以该实验说明影响水产生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水的深度13.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
17、线时发现了电子,如图所示,一条向上射出的阴极射线可以看作是许多电子定向运动形成的电子流,则通过这束电子流的运动方向推断电流及周围的磁场方向是()【答案】A【解析】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知道电流的方向,根据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磁场的方向。由图可知,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是向上的,电子带负电,故电流的方向是向下的,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磁场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的,故A正确。14.“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总结概括出这重要规律的科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托里拆利【答案】C【解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18、: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的基础上得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此科学规律是牛顿得到的。15.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关于这个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B.原子核带负电C.电子静止在原子核周围D.原子核占据了原子内大部分空间【答案】A 【解析】卢瑟福(英国)发现质子,并提出原子核式结构。16.为了纪念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杰出贡献,常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一些物理量单位。电流的单位是用下列哪位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A法拉第 B帕斯卡 C
19、牛顿 D安培【答案】D 【解析】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从而致使发动机的诞生,法拉第不是电流的单位,A错误;帕斯卡是压强的国际单位,B错误;牛顿是力的国际单位,C错误;安培是电流的国际单位,D正确,选D。17.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于物理学中运动与力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惯性的概念B物体只要受到了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发生改变C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是能够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来验证的D伽利略对理想斜面的研究采用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发展
20、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答案】D【解析】A.伽利略首先提出了惯性的概念,故A错误;B.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改变,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变,故B错误;C.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因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在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而现实生活中没有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推理得出来的。故C错误;D.伽利略对理想斜面的研究采用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的方法,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故D正确。18.早在19世纪2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就对导体中电流,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专题01 物理学史问题解析版 2021 2022 收藏 精品 资料 专题 01 物理学 问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