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pdf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时间:120 分钟总分:120 分) 一、积累运用。(30 分) 1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3 分) A晶莹(yn)太阳寨(zhi)简陋(lu)悲天悯人(mn) B揽(ln)商酌(zhu)譬如(p)如释重负(sh) C累赘(zhu)别扭(niu)拖沓(t)颠沛流离(fi) D契约(qi)修葺(q)淤泥(y)诲人不倦(hu) (解析: A.“莹”应读作“yng”; C.“沛”应读作“pi”; D.“契”应读作“q”。 ) 2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3 分) A草率生疏亵玩
2、不耻下问 B拖沓恍惚朦胧学而不厌 C撵走陡帩循环南腔北调 D恳切竹篾妥帖香气四溢 (解析:C.“帩”应写作“峭”。) 3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3 分) A当我们在学习时遇到难题,就应该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B那些不遵守法律的人早晚会自作自受,得到制裁。 C诸葛亮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做出了巨大 贡献。 D他们不仅以此维护了自身的尊严,而且通过以身作则,巩固了国家的民主传统、实 践和习俗。 (解析:A.“不耻下问”指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放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4 4下列语段画线处均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3、。(6 分) 随着人们信息获取的开阔,各种文化艺术的表达进入多元时期。然而艺术审美的风, 无论是刮西风,还是刮东风,也许总有尘埃落定的某个时候。 此次“全国中青年艺术家推 荐展”中的 100 多件作品,有水墨、油画、版画、综合材料和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整体 展示了对于“文化家园”人文关怀的主题。 (1)处用词不当,应将“开阔”改为“便捷”。 (2)处语序不当,应将“某个”移到“尘埃”之前。 (3)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积极响应”。 5 5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逢入京使中抒发作者思念亲
4、人的诗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古诗词中有很多写动物的名句,如赵师秀约客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 处处蛙”,借“蛙声”渲染一种清新恬静的氛围。 6 6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讲述了全国解放战争前夕,重庆地区地下 党人英勇斗争的故事,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例如:叛徒甫志高 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受尽折磨,特务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 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 成的!”(2 分) 7 7“孝”,上为老,下为子,使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请你参
5、加班级开展的“孝心伴我行”的主题活动。(7 分) (1)【说行孝】根据下面的材料, 从对待父母和对待自己两个角度说说如何行孝。 (4 分)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不仅要 你赡养父母,你们家的马和狗你都养着它们, 能说“孝”吗?若不尊敬父母, 那和养牲口有 什么区别? 孝经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做人子女,要行孝,应先 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 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 言,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让父母蒙受羞辱,这是孝的第一步。 孝不仅要赡养父母,更要尊敬父母;行孝要爱护自己的身
6、体和名誉。 (2)【话观点】“我学习工作忙,我钱赚得太少,我的父母身体都还很健康,等我将来 有时间了,等我将来有能力了,等我的父母老了身体不好了,我会来尽孝。”针对这种“将 来再尽孝”的观点,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看法。(3 分) 【示例】我不赞成“将来再尽孝”这种观点。行孝要趁早,行孝只有现在时,而没有等 待将来时。常回家看看,常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都是行孝。一个总等待将来去行孝的 人,是不会真正行孝的。 二、古诗文阅读。(16 分) (一)阅读下列古诗,完成89 题。(4 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7、,正确的一项是(D)(2 分)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9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 题。(12 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8、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0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灵验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大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 11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9、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2)晋陶渊明独爱菊。 东晋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1212 【甲】文和【乙】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甲】文所托之物是陋室,所言 之志是安贫乐道; 【乙】文所托之物是莲,所言之志是洁身自好。(2 分) 1313 【甲】文中提到“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乙】文中提到“菊”“牡 丹”,有什么作用?(2 分) 【甲】文:运用类比,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品德高尚,具有远大 抱负(1 分); 【乙】文:运用对比,突出莲花的高洁品质(1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41
10、7 题。(10 分) 习惯的力量 宋守文 美洲沙漠中有一种加鲁鼠,滴水不进,照样生存。它不是不喝水,而是从多汁的草或 是仙人掌中获得水分,并在体内贮藏。有人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只加鲁鼠圈起来,并将圈定 的这块区域内所有植物全都除掉, 只剩下光秃秃的沙漠。随着体内水分的减少, 它开始躁动 起来,不停地撞击挡板,希望能离开这个区域。就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区域内人工制造了一 个水坑,可令人不解的是,加鲁鼠对这个水坑不管不看。把它放了,它迅速找到一株仙人掌 大吃一顿,直到它吃够了为止。因为习惯,它认为获得水分最好的方式是吃仙人掌而不是喝 水,习惯难以改变。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它是一贯的,是在不知不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 单元测试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