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收藏的精品资料《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30日考试.doc
《2021-2022收藏的精品资料《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30日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收藏的精品资料《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30日考试.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第一章 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一、单选题1、( ),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a.1987年 b.1988年 c.1989年 d.1990年2、在下列能源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是(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核能 3、我国不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以()增加值最大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4、从()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2000年5、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拥有量的()a.12 b.13 c.14 d.15 二、多选
2、题1、下列属于气候系统的是()a.大气圈 b.水圈 c.冰雪圈 d.岩石圈2、从地域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a.西北 b.华北 c.东北 d.东南3、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a.砍伐林木 b.开垦林地 c.空气污染 d.采集薪材4、酸雨发生并产生危害的条件有()a.气候异常 b.发生区域有高度的经济活动水平c.缺少中和酸性污染物的物质 d.森林减少5、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a.柴薪 b. 煤 c.石油 d.天然气三、判断题1、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2、气候不同于天气( )3、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则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应是18C()4、燃烧煤所产生的
3、主要是一氧化碳()5、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第二章 “低碳经济”:一种文明的转型一、单选题 1、“低碳经济”概念首先出现在()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2、由于臭氧层破坏,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a.减弱 b.增强 c.无变化 d.消失3、()是用水矛盾最突出的领域a.工业 b.农业 c.服务业 d.生活饮用 4、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 )a.水汽 b.臭氧 c.甲烷 d.二氧化碳 5、下列哪一项属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荒漠化() a.严重干旱 b.过度放牧 c.流水冲刷 d.风力侵蚀二、多选题 1、荒漠化的形成主要有()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
4、用 c.物理和化学作用 d.工矿开发 2、“低碳”概念由()等核心术语组成a.低碳经济 b.碳生产率 c.碳消费率 d.碳关税3、低碳经济的本质是()a.能源的高效利用 b.新型绿色清洁能源开发 c.追求绿色GDP d.维护生物圈的碳平衡4、低碳经济是包括()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a.生产 b.交换 c.分配 d.消费5、推动中国由高碳能源经济向低碳能源经济发展的根本转变,是实现()的战略选择a.科学发展 b.和谐发展 c.绿色发展 d.低代价发展三、判断题 1、我国是典型的碳基能源经济,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特征十分突出() 2、“低碳经济”概念首次出现在2003年美国
5、政府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 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4、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以化石燃料为主的高碳经济造成了全球严重的气候和环境问题()5、英国率先兴起并完成工业革命()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一、单选题1、全球的专家认为,即使平均气温上升( ),就足以改变地表的景观,甚至改变历史。 A、12度; B、34度; C、56度; D、78度17cm2、与19801999年相比,21世纪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和海平面可能将分别上升( )。A、3.16.4和1559cm B、2.17
6、.4和1859cm C、1.16.4和1769cm D、1.16.4和1859cm3、以下( )不属于小排量的汽车。A、宝来 B、宝马 C、奇瑞 D、比亚迪 F34、能源发展重点:从“核能替代”向“风能替代”转变是( )的成功经验。A、中国 B、日本 C、丹麦 D、意大利5、“私人投资与家庭合作投资”是( )推动低碳经济的有效模式。A、日本 B、中国 C、丹麦 D、意大利6、 “丹麦模式”一个重要特点是( )A、实行“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 B、有“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C、创造了“减排和经济繁荣并不矛盾”的事实; D、“面子”消费的嗜好。7、通过“碳足跡”知识的普及,让大众知道自己每天的衣
7、食住行各种活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耗能排碳。以此在全社会倡导“合理物质消费”,反对( )的生活方式。A、“攀比奢华” B、“爬楼梯” C、素食主义 D、骑自行车8、在政府的倡议下,( )国民积极行动起来,更换环保玻璃。这一举措将大大降低空调的使用率,节能减碳。A、日本 B、丹麦 C、意大利 D、中国9、2004年11月,( )政府公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A、日本 B、丹麦 C、中国 D、意大利10、在中国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中,环境指标不充分,一些COB指标(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它是英文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缩写,中文名称为“化学需氧量”或“化学耗
8、氧”)、( )指标及其他排放指标等,在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中没有法律地位。A、SO2(二氧化硫) B、O2(氧气) C、H2O(水) D、CO2(二氧化碳)二、多选题1、全球气候变暖的负面影响主要是( ) A、极端气象事件趋强趋多,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冰川显著退缩;B、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的风险加大;C、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胁,生物多样性遭破坏;D、人类健康、人居、工业、旅游、保险等均受影响。2、低碳经济理想的形态除了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外,还有( )。 A、“太空能经济” B、“氢能经济” C、“生物质能经济” D、“生态经济”3、低碳经济的实质和
9、核心分别是( )A、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B、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C、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问题;D、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4、以下属于意大利政府能源一揽子计划内容的是( )A、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政措施,目标是既要履行减排承诺,又要保持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优势。B、从需求方面看,出台了2007财政法规定的优惠政策的实施条例; C、从供给方面看,启动了第一个关于能源效率和生态工业的工业创新计划; D、从2009年开始,将汽车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限制在140克/千米。 5、丹麦实行
10、激励性的财税金融政策的内容包括( )A、开征碳税 B、财政补贴 C、税收优惠 D、利用价格杠杆6、丹麦经验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除了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发展“低碳经济” 外,还包括( )A、以长远战略眼光构建新一代能源体系B、抓紧研究和出台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C、大力发展低碳技术D、尽快建立“碳足迹”标示制度,引导“斤斤计碳”的消费方式7、丹麦为了从根本上保证用户能够用上最低廉的电,采取以下措施( )A、实行了输配电分开制度:B、在市场上,发电企业通过竞价,将电以最低价格卖给配电企业;C、配电企业之间也是竞争关系,用户可以从提供最低配电企业处购买电;D、政府给用户直接补贴。8、日本
11、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中的建设低碳社会的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主包括( )A、未来5年投入300亿美元和202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捕捉及封存技术的应用; B、2030年将太阳能发电量提高40倍和提高“零排放”能源的应用比率;C、燃料电池汽车、低耗能电灯和200年长寿住宅; D、“绿色证书”和“白色证书”。9、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措施及进展的“推行富有特色的政策手段”包括( )A、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和“碳足迹”标示制度 B、特别折旧制度和补助金制度C、“领跑者”制度和节能标签制度 D、“零排放”能源的应用比率和“福田蓝图”10、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 )A、低碳经济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和碳排放监测技
12、术跟不上要求;B、奖惩制度不到位,碳排放成本过低和执法队伍薄弱,能力不足;C、行政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和统计指标体系尚不完备,缺乏决策依据:D、一些领导对碳减排认识不足和过分依赖行政管理缺乏市场调控机制。三 判断题1、在全球尺度上,人为增暖可能已经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构成不可辨别的影响。( )2、使大气变暖,温室气体中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 )3、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蛋白质和脂肪的消耗量,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4、意大利的“绿色证书”不可以买卖。( )5、尽快建立“碳足迹”标示制度,引导“斤斤计碳”的消费方式。( )6、为了实行低碳建筑,丹麦规定,搞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13、如窗户改造、外墙保暖得不到政府财政补贴。( )7、通过丹麦政府长期的努力,节能的观念早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能源与环保分开,是丹麦人的生活方式。( )8、“EAT LOCAL运动”是指“清涼商務和温暖商務运动”。( )9、要在202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的捕捉及封存技术(CCS)的应用的是日本。( )10、在第三章中,“低碳经济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是指中国存在问题之一。( )第四章低碳社会对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单项选择题:1、什么是“低碳生活”?( )A. 生活中降低碳水化合物消耗B. 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C. 生活中减少使用木炭煤炭等2、对于低碳生活,
14、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A. 大力宣传并不实践B. 先提倡后实践C. 积极提倡并去实践3、低碳经济是以( )为基础的经济模式。A. 低能耗、低成本、低排放B. 低能耗、低效率、低排放C.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4、低碳经济核心是( )。A. 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B. 能源技术和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C. 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5、现阶段,“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是( )。A. 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B. 能源技术和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C. 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
15、保障二、多项选择题1、购( ),可以有效地低碳环保。A技术先进的小排量汽车 B电动车 C越野车(SUV)2、平时提倡( ),即减少污染又卫生。A使用一次性餐巾纸 B外出使用手绢 C在家使用毛巾3、空调低碳节能的做法有( )。A空调安装尽量不要加长管道,室外机尽量安装在背阴面B定期清洗过滤网,保持进出风口通畅C空调的摆放位置应注意出风口尽量不要正对房门、窗户及通道4、在生活中采用( )也能低碳。A.使用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B.多用电子邮件等现代通讯方式,少用传真机、纸质信件C.多用淋浴,少用盆浴5、上楼多步行,少用电梯( )。A会浪费时间 B能节电环保 C可以锻炼身体三、判断题1、温室气体在大气
16、当中的含量持续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类所面对的重大环境威胁之一。( )2、200多年来,人类依赖碳基能源创造了很多人间奇迹,但它们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是造成大气灰霾、酸雨和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3、“二氧化碳减排”是国家该考虑的事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没有关系。( 4. 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5、“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一氧化碳的排放。( )第五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 第六章、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一、单项选择题 1.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
17、持续发展( ) A必须改变以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模式 B必须改变以往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 C要把低碳经济发展的愿景目标分阶段地实施2.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有( ) A森林植被 B海洋 C城市建筑3.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 A中国的能源消费对煤炭的依赖度很高,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以上 B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C中国的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二位,太阳能发电总量也居世界第二位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碳排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 ) A对碳排放和经济发展权的不同看法 B中国是否向世界做出减排承诺 C如何在现代进程中让世界接受中国的发展观念 5.
18、增加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使用属于( ) A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范畴 B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范畴 C节约能源的范畴 6.2009年,我国三大产业的结构之比为( )A12.2:47.7:40.1 B10.6:46.8:42.6 C14.3:48.6:37.17.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短缺,污染加剧之间的矛盾,必须( )A对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足够的认识B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产业调整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C以全新的方式用更短的时间实现跨越发展8.以下几种能源中只有( )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既安全又经济的工业能源A风能,太阳能 B核能 C沼气等生物能9.征收“碳关税”是一种( )A典型的绿色
19、贸易保护壁垒 B环境保护税 C技术壁垒10.2008年,我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仅为(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A4.1吨 B19吨 C4.3吨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 )A确立全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效目标 B强有效地推进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C到本世纪末,建立环境友好,人居和谐的低碳社会D到本世纪中叶,以碳排放有效降低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模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2.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有哪几条( ) A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B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 C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 D探索出综合利用作物秸秆资源的新途径 3.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A温室气体的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21 2022 收藏 精品 资料 经济 循环 加快 经济发展 方式 转变 练习题 30 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244232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