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丛书 其它各科学习方法指导.pdf
《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丛书 其它各科学习方法指导.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丛书 其它各科学习方法指导.pdf(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Learning materials?其它各科学习方法指导 Learning materials?生物课堂学习指导法 生物学法指导的几个关系1 . 教法与学法的关系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学生中好的学法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培养,教法对学法有指导意义。教师备课时,用什么方法来掌握熟悉教材内容,这是教师的学法。同时,教师还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也能掌握好教材内容,这是教师的教法。教师的学法与教法,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学生能否用科学的学法来掌握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可见,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由学转化为教,又由教转化为学的过程”。在教法的指导下,学生一旦应用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学
2、法后,就会进一步丰富、发展教师的学法和教法。认识教法与学法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2 .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我们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病就是老师讲, 学生听, 最后造成 “满堂灌” 、“一言堂”。表面看似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突出,实质上是抹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虽然不能代替学生学习,但是可以促进学生的认识、学习过程,并提高这一过程的效率。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寓于学生的认识、学习的过程中的。3 . 基础知识教学和学法指导的关系重视“双基”教学,这无疑是正确的。进行学法指导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进而去学习、探索新
3、知识。学习都要有一定的方法,学法科学会促进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双基”教学就成为学法指导的基础,而搞好学法指导,又会提高“双基”教学的质量。明确几个关系之后,结合生物教学,根据不同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有关学法。在教学中注意渗透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基本观点,让学生逐渐学会归纳并掌握生活科学的一些基本原理:(1 )“进化”的原理。生命起源后,其运动是沿着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向前发展的。这个原理在各年级教材中都有突出的体现。(2 )“统一”的原理。生物体与其生活环境的统一;生物体与其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局部与整体(包括微观与宏观)的统一;生物个体与群体的统一。这
4、几个“统一”集中反映了生物的“适应性”和“整体性”,它贯穿在整个生物教材的始终。(3 )“矛盾”的原理。它体现在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上,如生物新陈代谢中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神经的兴奋和抑制等等。所以,在教学中注意上述几个基本原理的引导、归纳、总结,将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除从辩证法和学科基本原理的教育上入手外,还应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指导运动“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阶段小结)的自学方法,必须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适应,教学成为有的放矢的双边活动。Learning mater
5、ials?学生在自学中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二者兼之,这也正是教师需要集中时间、精力引导或讲解的地方。这时教师与学生的两种需要集中在一点上,教与学的矛盾统一起来。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如能在教师指导下采用讨论方法加以解决,则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学中还要注意使知识教学与学法指导同步进行,像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等内容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列表法、图解法;结合其他内容可向学生介绍卡片法、联系实际法等等。总之,教法的改革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中学生物兴趣学习四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学
6、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学习。兴山县一中黄祖德老师总结了四种方法。1 . 直观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学中应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或实验等实践活动,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不断转比。尽管目前有的中学的实验条件还很差,但还应看到有利条件的一面,即很有一些动植物和实物时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实验的。例如讲种子结构时,可事先布置学生每人带几粒黄豆和玉米,上课时学生边观察实物边结合挂图进行教学,学生就能留下较深刻印象,避免了空对空地照本宣科。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师也只需举手之劳,用
7、萝卜或洋芋做演示实验,课前布置学生做这个实验并带到教室上课时观察思考。这样能收到两全其美的效果:既能较容易地突破这一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否则,教师单靠讲授,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这方面的知识的。总之,只要肯动脑筋,不怕麻烦,尽量利用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就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2 . 对比一般运用于既有相似又有区别,而为学生易混淆的知识内容,此法以复习课型为最宜。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各纲动物特征等均可用此法,即由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知识,用列表的方法加以比较,通过对比能较好地使学生明确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融会贯通,在头脑里易于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在有效时间里收到举一反
8、三的效果,这要比学生孤立地去记忆和理解这些知识强得多。3 . 归纳在生物考试的各类题型中,学生失分较多的是“名词解释”,有的丢三忘四,有的答非所问。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这些知识未能真正理解,只单靠死记硬背。科学的做法是:(1 )先设疑后归纳。即向学生先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归纳出基本概念。如讲授植物的呼吸作用概念时,先提出:把新鲜水草放在养金鱼的缸内的目的是什么?缸里的鱼呼吸时吸入什么?呼出什么?水草在光合作用的同时是否进行吸呼?吸入和呼出各是什么?从而得出水草和鱼的呼吸作用其性质相同的结论,最后归纳出呼吸作用这一概念;(2 )先小结后归纳。即在复习已学过知识基础上,通过小结归纳出
9、某个Learning materials?基本概念。例如学习“器官”这一概念时,先引导学生复习“组织”,而归纳出“器官”,最终给学生头脑里留下完整的知识体系,明确两者既有区别又不能分割的关系。此法比较符合初中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有利于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概括规律,获取知识,促使学生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4 . 图解循环系统中的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动脉、静脉、动脉血和静脉血等均属于重难点内容,其知识本身较为抽象,教学时处理不当,就会使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这部分知识在目前还不能进行模拟直观的情况下,结合挂图适当运用图解,使知识的呈现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讲鲫鱼
10、的血液循环途径时,可边讲边板书以下图解:至此学生对动脉、静脉、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易混点就容易区分清楚了。此外,运用下面的图解可表示某节或某章或某部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如青蛙的骨胳肌肉系统用下图表示:骨胳肌肉系统骨胳中轴骨胳头骨脊柱附肢骨胳前肢骨后肢肌肉附着在骨胳上运用此类图解不仅能便于学生记忆,而且有利于学生明确它们各自的涵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上述各种教法可一种单独运用,也可多种结合作用。总之,要根据内容、对象等不同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问题情境”学习指导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11、力,是教学论探究的重要课题,也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围绕这一目标,几年来,张家港市梁丰中学王松石、山东费县教育局教研室窦福良等老师尝试着以创设“问题情境”来组织课堂教学的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设疑是现代目标教学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发挥了以教帅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疑就是教师在上课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Learning materials?识面和知识掌握程度,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出疑问,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解惑总结,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自
12、觉学习的巨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系到课堂成败的首要的决定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效的理想气氛。1 . 问题结构模式(1 )“全课问题情境”与“阶段问题情境”。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在每堂课的起始阶段,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和教师在新课中的教学活动或多或少地怀有好奇心,注意力也比较集中。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牢牢地把握这一有利时机,把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以满足并强化学生的新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些创设于课堂教学初
13、始时的整节内容概要性的问题情境称“全课问题情境”。它的基本要求一般有: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的;能包含本节教材的知识重点;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迫切性。如在讲授猪肉绦虫这节教材时,首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猪肉绦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使学生了解到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内,幼虫寄生在猪体内,猪肉绦虫对人和猪的危害比较严重。接着就提出了如下三个全课情境问题:猪肉绦虫有哪些适应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为什么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内,而幼虫却寄生在猪体内?怎样预防猪肉绦虫病?这些问题不仅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也为全课的教学提供了一条明晰的教学思路。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以后,教师应努力保护并经
14、常强化这种积极性。不断地创设“阶段问题情境”是维持学生学习热情、把课堂教学导向深入的好方法。这里所指的“阶段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围绕每一个全课问题情境创设的一系列小问题。比如在讲蜜蜂的舞蹈这一内容以前,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蜜蜂能向伙伴正确地报告在东北方向 5 公里远处,盛开着大片带花蜜的鲜花,蜜蜂究竟用什么绝招传递这种信息的呢?”在讲“叶的结构”中“叶肉”一节内容以前,可安排这样两个问题:叶的颜色为什么上面比下面深些?许多叶子在落地时为什么往往腹面朝下?这些连续的阶段问题情境持续地激发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能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2 )“有效提问”与“无效提问
15、”。从根本上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是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往往是在教师提供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的时候。这些能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提问被人们称之为为“有效提问”。它一般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探究和解决;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Learning materials?问题必须有助于对全课问题情境的解决,有助于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地理解。与有效提问相反的是无效的提问,它存在以下弊病:一是同标不明确;二是无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能力大小;三是无助于全课问题情境的解
16、决;四是零碎、不系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努力使所创设的每个问题情境都成为有效的提问。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和透彻地了解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问题问到点子上。(3 )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与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自现象而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特性。在讲授“输血和血型”一节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对血型的知识及输血的原理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可创设这样一组问题情境:(1 )什么叫血型?什么是 A B O 血型
17、系统?(2 )血型是如何判定的?你会验血吗?(3 )为什么 O 型血的人被称为万能输血者?(4 )在输血前为什么要做交叉配血实验?由于这组问题逐个深入,步步提高,体现出与学生认知规律的一致性,有效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处发展,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创设这种“阶梯式”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有重要的意义。(4 )创设“辐射式”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创设辐射式问题情境,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和角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复习“细胞的化学成分”一
18、节内容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均能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那么,统一性的另一些方面是什么呢?问题提出后,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从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寻找与此问题有联系的内容。学生通过思考,找到了以下几方面的联系: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均可找到;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遵循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生物界起源于非生物界;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非生物的环境条件。又如,有些老师在复习“染色体”这部分内容时,列出了下面的图解:Learning materials?要求学生对图解中每条连线两端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弄懂弄通。实践证明,这些“辐射式”问题的情境的创设
19、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也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教材的内容。2 . 设疑方法以下谈几种设疑的方法:(1 )直接设疑。这是一种传统的设疑方法,一般是就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提出问题。这种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就能直接回答出来。(2 )要点设疑。对有些基本概念、原理和生物体的结构等知识,教师通过归纳,以要点的形式提出问题。如光合作用这个概念,若直接提出“什么是光合作用?”学生就会死记硬背,出现丢三拉四的现象。若是提出这个概念有场所条件物质转变能量转变四个方面,学生看书时必然深刻挖掘这个概念的内涵,经过分析综合才能回答出问题,显然学生这样掌握这个概念要牢固得多。再如讲述小肠结构时,
20、对于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这个问题,教师可指出要点有五个,而且每个特点是适于消化,还是吸收,还是与二者都适应?学生看书时,必然对课文内容认真细致地阅读,从课文文字中找出这五个要点,而且加以分析。教师若是直接提出“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有哪些?”学生看书就粗略得多,往往只找出其中几个。两种设疑方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不同,后一种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3 )对比设疑。对于一些相近或关系密切的概念、原理或生理过程,教师可适当联系加以对比而设出疑问,不但可使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对前面的知识加以复习,温故知新。如在讲呼吸作用时,可从反应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
21、变化四个方面与光合作用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再如讲述生物种间斗争关系时,对竞争、寄生和捕食这三种关系,分别提出什么是什么?学生只能照本宣科。如果让他们同时找出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学生就要进行思维和分析。竞争,寄生和捕食都是生物种间斗争的方式,但从以下三个方面比较,它们是不同的:从范围看:寄生是寄生物生活在寄主的体内或体表;而竞争和捕食并无此限制,但捕食是动物所特有的。从斗争的目的看:寄生是寄生物从寄主体内或体表获得生存所需要的养料;捕食是某动物以另一生物为食物,从那里获得食物和能量;竞争则是两种生物为争夺资源(包括食物、水、光、肥等)和空间而发生斗争。Learning materials?从
22、斗争的结果看:寄生关系,对寄生物有利,对寄主不利;捕食关系则是以捕食者胜利和被捕食者失败而告终;竞争的双方谁胜谁败则不一定,也可能两败俱伤,这与生物种类和时间不同而异。这样通过对比,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三个概念,而且在应用中不会出现混淆不清的现象。再如对保护色和警戒色以及拟态也可以这样处理。(4 )观察设疑;对于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类和生理现象等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挂图、幻灯、实物、标本、模型和演示实验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根据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提出疑问。这种方法不仅直观性强,而且对于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都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对人体内脏器官的分布,可以利用挂图或模型,让学生通过
23、观察,回答一些器官的形态和位置。学习植物学中的光合作用时,可以利用实验设计疑问。这样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去探索、去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通过实际观察,学生印象深刻,提高了教学效果。(5 )反驳设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有些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以错误的说法提出,计学生通过自学后,判断该说法的对错与合并说明理由。比如,在讲述内外分泌腺时,教师可提出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有人说: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结扎输精(卵)管之后,人会逐渐发生异性化。你认为对吗?为什么?”二是“结扎实验动物如狗的胰管,会引起该动物消化不良和糖尿病,你认为对吗?为什么?”第一个问题是不对的。因为人的局部性征主
24、要指第二性征,它是由性激素激发并持续的,性激素是由性腺这种内分泌腺产生的,产生的性激素不经输精(卵)管输送,而是直接进入腺体内部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结扎输精(卵)管后,只能是影响性细胞的输送,而并不能影响性激素的产生和输送,故不会引起异性化。第二个问题不完全对,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的胰液经胰管输送进入小肠,而内分泌部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因此,结扎胰管后,只能引起消化不良而不会引起糖尿病。通过对这两种错误说法的分析,学生就将内外分泌腺严格区别开来,在反驳错误中提高了自己。这种方法要比反复从概念上强调二者区别好得多,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25、 )举例设疑。讲课时,教师通过举一些具体的典型的事例提出疑问,让学生加深对某一知识的理解或者检查理解程度。例如在讲述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时,举些生活现象例子让学生判断,分别说明生物的那些特征。在讲生物适应环境问题时,提出:“东北虎的花斑体色是哪种适应方式?”不少同学一看“花斑体色”就答出是警戒色,那就错了。警戒色是指具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体色鲜艳而易被发现,其敌害捕食一次后受到伤害,以后由于记忆而不再去惹它,这样起到保护自身免被捕食的作用。而具保护色的动物色彩和斑纹与其栖息环境异常相似而不易被发现,起到免为敌害所捕食和利于自己去捕食食物两方面的作用。很多同学认为保护色的作用就只是免被捕食这一点,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丛书 其它各科学习方法指导 中小学生 学习方法 指导 丛书 其它 各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