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收藏资料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收藏资料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收藏资料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姓 名: 刘 彩 红 学 校: 川汇区电大 学 号: 1141001255826指导老师: 薛老师 定稿日期: 2013-11-20 目 录提 纲论文摘要关键词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二、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三、联系生活,体验实践,激发创新四、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活动(一)关注过程知识(二)适应认识规律(三)运用综合总结的思维方式五、开展合作交流,培养创新能力(一)改进教学方法(二)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六、打破思维定式,挖掘创新能力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参考文献提 纲如何在数学
2、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创新思维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新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置疑和善于置疑。发现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发现学习方式。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而创新思维又离不开辐合思维。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同时抓好这
3、两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所谓辐合思维,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对发散思维所得到的多种结果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数学中的想象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适时抓住数形结合这一途径,训练学生从形的角度看数式,或从代数角度看几何问题,从函数角度看方程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极好时机。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刘彩虹论文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材改革的一个重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类学科,因其重要地位更要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本着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在初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关键词:数学教学
4、 创新思维 培养 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思维也比较活跃,学生思维的最高境界开始向创新性的思维发展,而创新思维的前提重在发散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是从思维的积极性、开放性、灵活性和联想性等入手,抓住这些特征进行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学校教育不仅应使学生继承前人已有的知识,而且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在知识积累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数学教学
5、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造就具有开创性的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当代教育者的责任。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在教学工作中, 我深刻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设计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其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现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愉快的心情跨进知识的大门。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
6、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在讲“平行线的判定”时,可以提问:“如果有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线?如何作出判断?”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看起来不相交的直线,让学生作出判断,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的判断为平行线,教师再提出疑问:“能肯定地说这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直线吗?我们现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远处也不相交吗?”这一问便使学生陷入思考,学生会对自己先前的判断产生动摇,看到了单凭定义去进行判断是困难的,由此激发思维的积极性,自觉去探索判断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
7、知欲望,同时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二、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教师提问是一种教的方法,学生提问是一种学的方法,如果学生学会了提问,那么也就掌握了一种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让学生体验提问给自身学习带来的益处,并让学生做到敢于提问和乐于提问。教师可以学生在预习新课和复习旧课时,准备几个自认为最难的问题。上课时,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一些自认为重要的问题,其他学生如有异议,也可鼓励他们提问。这样通过同学讨论或教师讲解解决了难懂的问题,会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提问的效果和意义,也必然有利于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要想使学生提出问题,首先要使他们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
8、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新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置疑和善于置疑。好奇心是少年儿童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好奇心便会逐渐淡漠。好奇心的淡漠是对问题的淡化的重要原因。爱因斯坦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时,曾批评强迫式的灌注教学方法。“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胃口和肚子搞坏的。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会渐渐地熄灭。”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9、,爱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于置疑,善于提问,从而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置疑,就无问题可言。思维的创新主要表在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和平中见奇,能从一般人不易觉察的地方看问题。如果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那么置疑就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积极鼓励他们敢于置疑,培养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三、联系生活,体验实践,激发创新在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现实或某个典型角色,通过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来获得对实际的真实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主动获取知识。如人民币认识教学时,创设“小银行”兑换活动情境。师: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收藏 资料 如何 数学 教学 培养 创新 思维能力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