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收藏资料《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doc
《优质收藏资料《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收藏资料《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doc(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篇 绪论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一)熟记:1、管理(P4-5)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2、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P4)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二)领会:1、管理的基本特征(P5-6)四大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有任务、职能和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2、管理的任务(P6)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3、管理的普遍性(P5)
2、有组织活动的地方就有管理活动,有管理活动就有管理。4、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P7-8)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具有系统化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观察事物,判定事物的本质,并通过继续不断的观察,验证事物本质的确切性。管理的艺术性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是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或者“诀窍”。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一)熟记:管理两重性(P8)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的两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有效组织共同劳动。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与生产关系、社会制
3、度相联系的共同劳动结果。(二)领会:掌握管理两重性的意义(P9-11)(1)有利于总结我国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有利于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有利于结合实际,发展管理理论。第三节 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一)熟记:管理学(P11)一门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二)领会:1、管理学的特点(P11-12)(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2、管理学研究的内容(P13-14)(1)从社会生产方式的角度研究管理活动的内外在关系;(2)从管理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3)从管理职能的角度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
4、规律和方法。(三)应用:结合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P14-17)(1)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是由管理的重要性来决定的;(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一)熟记:系统(P18)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管理系统是一个实体,包含了若干方法或手段。(二)领会:1、系统的特性(P19)(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存性;(6)控制性。2、系统观点(P19)(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观点;(3)封闭则消
5、亡观点;(4)模糊分界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观点;(9)等效观点。3、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P17-21)(1)唯物辩证法其是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指导思想。着重反映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结合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学说而创造出“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两个基本特征:普遍联系【矛盾(即对立统一)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永恒发展;(2)系统方法(用此法学习管理学是运用逻辑关联的思维分析、研究问题的过程);(3)理论联系实际法(遵循客观规律,立
6、足现实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三)应用:如何在管理活动中运用学习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P17-21)联系的、运动的、逻辑的、现实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一)领会: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划分(P23)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理论。2、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P24-31)(1)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中国万里长城等建设工程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管理实践;(2)古罗马帝国的兴盛体现了政制上的管理实
7、践;(3)罗马天主教会在组织体系上的管理实践;(4)欧洲工业革命是工厂及公司管理实践上的伟大革命;(5)萨伊关于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关系问题的思想;(6)马歇尔等关于管理职能的思想;(7)亚当斯密关于管理人员所应具备品质的思想、关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思想;(8)斯密、詹姆斯穆勒等关于动作和工时的思想;(9)亚里士多德、塞缪尔纽曼等关于生产自动化和人类摆脱繁重体力劳动的思想;(10)德拉维勒耶等关于工资和激励的思想。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一)领会:1、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32-34)(1)效率为中心要点;(2)一流员工要点;(3)标准化操作方法有点;(4)差别计件工资制要点;(5)心里革命(劳资双
8、赢)要点;(6)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要点;(7)职能工长制要点(单一领导);(8)例外原则(非日常事务管理)要点。2、企业职能和管理职能(P35-37)企业职能包括:技术、商业、管理、财务、核算、安全等六种职能;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种职能。3、管理十四条原则(P38-39)(1)分工;(2)职权与职责(有权有责);(3)纪律;(4)统一指挥(下级服从上级);(5)统一领导(一个领导,一个计划);(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个人报酬(劳资共同点);(8)集中化(集权与分权弹性);(9)等级链(法约尔桥:职权等级下的例外原则);(10)秩序(岗位设定);(11)公
9、正(忠诚和热情的基础);(12)任用期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懂得原则下的灵活运用。4、三种权力类型(P40-41)理性-合法的权力(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传统的权力(世袭权力)、超凡的权力(非理性权力)。5、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P41)(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晋级制度);(5)遵守规则和纪律;(6)理性准则下的人际关系。第三节 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一)领会:1、霍桑试验的结论(P47-48)(1)职工是“社会人”(工作积极性取决于职工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工作中人际关系);(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10、”(调整感情倾向和行为);(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经济技能与人际关系技能、逻辑行为与非逻辑行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统一);(4)存在着霍桑效应(好奇与兴趣导致较佳成绩)。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P48)组织行为学不是广义的行为科学,专指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包括早期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在内的狭义行为科学。其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包括(分为三个层次):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后边有介绍)第四节 管理理论丛林(一)领会: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P49-54)1、管理过程学派(创始人:法约尔)。(1)管理是一个过程;(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11、(不因层级不同而消失);(4)管理具有灵活性。2、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围绕着物质的(材料和机器)、生物的(抽象存在的人)和社会的(群体的相互作用、态度和信息)因素去适应总的合作系统。怀特贝克的组织法合力:(1)职能规范系统;(2)职位系统(职权层级);(3)沟通系统;(4)奖惩系统;(5)组织规程(个性手段)。3、经验(案例)学派。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即案例教学。4、人际关系行为学派。(1)以人际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2)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3)注重个人、人的动因研究;(4)人的动因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5)行为与动机有必然的内在关系;(6)激励在管理中的作
12、用。5、群体行为学派。(1)研究一定群体中人的行为(群体行为);(2)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为基础。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创始人:特里斯特)。(1)技术系统对社会系统的影响;(2)技术系统对个人心理影响;(3)技术系统与社会合作系统的相互协调。7、决策理论学派(创始人:赫伯格西蒙)。(1)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2)决策是管理的特征;(3)决策是管理理论的核心;(4)决策要考虑经济问题,要有数学模型的定量描述。8、沟通(信息)中心学派。(1)每一个管理者是一个信息中心;(2)管理者的作用是接收信息、储存信息、传播信息;(3)强调计算机科学同管理思想和行为的结合。9、数学(管理科学
13、)学派。管理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程序、概念、符号以及模型等的演算和推导。10、权变理论学派。(1)不局限于研究个别案例和提出个别解决方案;(2)寻求适应特定情况的管理组织方案和管理系统方案;(3)管理因内外条件随机而变。第五节 战略管理(一)熟记:战略管理(P57)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二)领会:1、3C环境(P55-56)一种通过变化(Chang)、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来描述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管理术语。变化是企业外部环境的第一个主要特征;顾客方与生产经营方力量对比的逆转是企业外部环境的第二个主要特征;竞争是
14、企业外部环境的第三个主要特征。2、战略管理的特点(P57-58)(1)系统性(总体目标、总体行动、总体效果);(2)长远预见性(生存环境、自身状况);(3)对外抗争性(常规管理注重内部管理,战略管理注重外部竞争和压力);(4)灵活应变性(环境、对手、自身都在变,战略需要适时修正)。第六节 全面质量管理(一)熟记:全面质量管理(P59)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二)领会:1、大质量和小质量的比较(P58-59)参阅对照表。2、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P60-64)(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换位思考,顾客意见是产品
15、、服务或劳务改进的杠杆);(2)领导作用(上行下效,组织目标分解);(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每一过程都在为顾客提供价值。否则就是产出浪费);(5)管理的系统方法(思想、行为、目标、职权、资源、关系是构成系统的要素,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赋予组织生命,并形成体系(系统)。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方式来实现质量的改进、成本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高);(6)持续改进(当今企业界的一种生活方式,创新);(7)基于事实的决策(数据测量、加工、分析的有效系统);(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外协管理,提升协作商对顾客的共同价值观)。第七节 学习型组织与卓越绩效模式(一)熟记:卓越绩效标准的7个类目(P66
16、-67)(1)领导;(2)战略计划;(3)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4)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5)对人员配备的注重;(6)过程管理;(7)经营结果。(二)领会:1、传统管理模式与学习型组织模式的比较(P65)参阅对照表2、学习型组织的特点(P64-65)(1)领导远见;(2)讲求战略;(3)扁平化组织结构;(4)高度活性化的职工队伍;(5)组织内信息共享;(6)强组织文化。3、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价值观(P68-72)(1)领导作用(创建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观、制定战略并指导组织活动、激励员工积极性、典范作用);(2)以顾客为导向;(3)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5)灵敏性(
17、随市场而动);(6)关注未来;(7)管理创新;(8)基于事实的管理(数据说话);(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非不关心过程的重在结果);(11)系统观点(全局观念)。第三章 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第一节 管理与环境领会:1、一般环境因素(P73-77)(1)经济环境;(2)政治和法律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4)科技环境;(5)全球化环境。2、具体环境因素(P77-79)(1)顾客;(2)供应商;(3)竞争者;(4)其他因素(政府、协会、社区、媒体等)。3、外部环境的类型(P79-80)(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4
18、)复杂和动态的环境。第二节 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一)熟记:1、社会责任(P81)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2、管理道德(P82-83)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二)领会:1、社会责任的内容(P81-82)是指组织利益服从社会利益,并为整体利益做出贡献。2、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P83)(1)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2)管理者的个人特征;(3)管理者所处的组织结构;(4)管理者所在的组织文化。第二篇 计划工作第四章 计划工作概述第一节 计划工作的含义(一)熟记:计划工作的概念(P87-88)是指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
19、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二)领会:1、计划工作的特征(P88-89)(1)目的性(因目标而生存);(2)主导性(管理第一职能);(3)普遍性(不分层级的基本职能);(4)经济性(效率)。2、计划工作的意义(P90-91)(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性带来的问题(要求计划工作做得周密、细致、科学);(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3、5W1H(P87)是指(1)做什么(What);(2)为什么做(Why);(3)何时做(When);(4)何地做(Where);(5)何人做(Who);(6)如
20、何做(How)。第二节 计划的种类与程序领会:1、按表现形式分类的各种计划(P93)(1)使命;(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规划;(8)预算。2、计划工作的程序(P93-96)(1)估量机会;(2)制订目标;(3)考虑计划工作前提;(4)确定可选方案;(5)比较方案;(6)制定辅助计划;(7)通过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第三节 计划工作的原理(一)熟记:1、限定因素原理(P96)是指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抓住这些因素就能实现预期目标。2、许诺原理(P97)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实现目标
21、的可能性越小。3、灵活性原理(P98)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越小。4、改变航道原理(P99)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管理者定期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为保证实现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越重要。(二)应用:举例说明计划工作原理的应用(P96-99)第五章 目标与战略第一节 目标的含义(一)熟记:目标的概念(P100)是指根据组织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二)领会:1、目标的SMART特性(P100)(1)具体明确(Specific);(2)可以度量或测量(Measurable);(3)可以实现(Achivable);(4)目标之间相互关
22、联(Relevant);(5)时间限定(Timebond)。2、目标的性质(P100-104)(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达到前所未有水平)和控制性目标(维持现有水平);(2)目标的纵向性(总目标、子目标之分);(3)目标的网络化(各自独立,相互联系);(4)目标的多样性(平行目标);(5)目标的时间性;(6)目标的可考核性。3、目标的作用(P105-106)(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考核标准。第二节 目标管理(一)熟记:目标管理的概念(P106-107)是指全员参加目标制定,在工作中实行“作为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原理 优质 收藏 资料 管理学 原理 复习 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