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解题技巧 .pdf
《2022年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解题技巧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解题技巧 .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解题技巧 关键词 :高考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文言文断句是训练学生语感、 培养综合的文言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当前文言文阅读测试中常见的命题形式。对于文言文断句部分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学生在做文言断句题时通常是凭感觉,甚至随便乱画,得分率通常比较低,因此,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方法在备考中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不要急于答题, 先要读几遍原文, 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
2、和方法。一、找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 “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确实如此。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
3、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 18 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0 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 “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二、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
4、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 “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 “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例如:2006福建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例如: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2 分)由 今 之 道 无 变 今 之 俗 虽 与 之 天
5、 下 不 能 一 朝居 也句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了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三、察对话,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例如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这里总共三句话,能直接用“曰”断开的就有三处,其余的可根据名词标志断开。四、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
6、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如: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卷八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 “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 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五、据修辞,定句读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 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鸿门宴)(2)
7、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对称(对偶) 对称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 战国策 ?中山策 )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
8、; “其于当厄”与 “其于伤心”; “以一杯羊羹亡国” 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反复反复, 特别是间隔反复, 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 “我与徐公孰美”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六、辨句式,定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 “者, 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 ; “不亦乎” “孰与乎” “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9、为所” “受于” “见于” 等被动句式; 还有“如何” “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 “帮手”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例如: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
10、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句。断句加标点后, 还应该作些检查。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下面两条方法可供参考。(一)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例如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
11、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现代汉语中得副词“也”了。错断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 “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二)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师说最后一段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如果断为“好古文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意思也能通,但仔细推敲,就不够合理了。因为韩柳的古文运动,提倡的是先秦两汉的散文,“六艺经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好六艺经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是不值得韩愈这样褒奖的。
12、更何况只有“六艺经传”才分科,才能称为“通习”,这里说的李蟠“通习”的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这些在当时是必读书目,所以才要“通习”之。文言文断句的考察,归根结底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考察,因而,除了掌握以上几种方法外, 作为老师,还应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文言知识,多种方法相辅相成,才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文言文断句与翻译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不要急于答题,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和方法。一、找虚词
13、,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
14、山记)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 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0 处之多, 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二、找名词(代词) ,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 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 ,先用全称,以下“肃径
15、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例如:2006 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 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 不志于仁, 而求富之, 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例如: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2 分)由 今 之 道 无 变 今 之 俗 虽 与 之 天 下 不 能 一 朝
16、居 也句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了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三、察对话,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例如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这里总共三句话,能直接用“曰”断开的就有三处,其余的可根据名词标志断开。四、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如: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 ?卷八)熟读这句话,我们可
17、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五、据修辞,定句读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 四六句多, 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 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鸿门宴)(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解题技巧 2022 年高 文言文 断句 解题 技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