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doc





《2022秋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秋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1.古诗三首【教学内容】教科书P9495内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重点】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读出诗的味道。【教学难点】能深入理解是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1.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汇报朗读。2.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
2、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3.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4.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意。2.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万里长征。)3.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4.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5.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小组讨论)(战事频繁终老边塞;战死沙场。)6.时间长,是多少时间呢?(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3、)7.指导读这两句诗: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同情。)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指导读。8.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的生活,你想说什么?9.所以诗人这样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导读出自豪与勇敢。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指导读出渴望和平的憧憬。整体读全诗。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
4、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全诗。三、迁移拓展,学习课外古诗教师印发诗歌和平颂,课后自学,朗诵。【板书设计】出塞明月边关人未还(同情将士) 但使不教(渴望国家安定)第2课时一、音画导入1.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1.学生按要求学习。(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5、。(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2.汇报:(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质疑。三、品悟诗情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如:“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相机介绍这句诗的意思。)“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 单元 21 古诗 教案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