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21版高中生物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
《【成才之路】2021版高中生物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才之路】2021版高中生物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生物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温度的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而线粒体基质在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2下列关于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对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解释,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A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B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体液调节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
2、免疫调节答案B解析坎农提出了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不会有明显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平衡有一定的关系答案C解析中暑是气温过高,人体内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升高,内环境代谢紊乱,与体液调节有关。4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HCl和NaOH溶液都有腐蚀性,
3、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C从加入HCl或NaOH溶液后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滴数为纵轴答案D解析A、B两项描述的是本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而以pH为纵轴。结果显示,生物材料中加入HCl或NaOH溶液后的变化情况与缓冲液很接近。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会明显下降B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C有三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人
4、体内环境稳态D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答案C解析人体剧烈运动后会产生乳酸,但由于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从而使血浆pH保持稳定,A项错误;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发生在人体消化道中,细胞内也存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即细胞内蛋白质的水解),两者都没在内环境中,B项错误;直接参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C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6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据图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1)图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_系统处理后
5、才能进入循环系统,最后由大肠排出的是_。(2)呼吸系统可以吸入_,排出_。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_系统和_系统的参与。(3)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_。(4)人体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要通过_才能完成。(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调节网络。答案(1)消化未被吸收的物质(2)氧气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呼吸循环(3)尿素、水和无机盐等代谢废物(4)内环境(5)神经体液免疫解析细胞与内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直接参与完成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所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桥梁。细胞、内环境与外界物质交换还需要神经、
6、体液和免疫的调节才能正常进行。7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及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2)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是_。(3)病人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为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答
7、案(1)细胞的代谢活动的进行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3)降低碳酸氢钠(4)如图解析(1)机体代谢活动的进行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都是引起机体内环境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2)体温调节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3)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经呼吸排出体外,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首先氧气从成熟红细胞内液中的血红蛋白进入血浆,然后扩散到各种组织细胞被利用;二氧化碳在组织细胞中产生后,扩散到血浆中,进而排出体外。一、选择题1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才之路 【成才之路】2021版高中生物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成才 2021 高中生物 内环境 稳态 重要性 练习 新人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