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K单元 诗词赏析.doc
《【精品解析】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K单元 诗词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K单元 诗词赏析.doc(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K单元诗词鉴赏【语文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K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 黄庭坚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飞雪堆盘鲙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注释: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也叫步韵。鸡头:芡实,俗称鸡头米。8. 这首诗中多处运用比喻修辞,请找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答案:首联“清洛思君昼夜流”,诗人将对友人的思念比作昼夜流淌的清清洛水,既可见情意之清纯又可见
2、思念之绵长。颈联“飞雪堆盘鲙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诗人想象友人在扬州的生活。鱼腹细切成脍,堆放盘中像飞来的白雪;煮熟的鸡头米,像千万颗晶莹的珍珠。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宽慰之意,真可谓情真意切,想象新奇。解析:比喻修辞的作用,可以增强表达效果,使表达的景物更加形象生动。解答本题可结合诗的意境去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掌握比喻修辞的特点及作用,以便运用时能准确判断。9. 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指出并鉴赏。(5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赏析)。【答案和解析】答案:“犹”“却”二字,犹是“还”的意思,此句劝慰朋友趁白发未生,还可
3、以饮酒作乐;却是“竟”的意思,此句为朋友刚要直上青云竟然被外放扬州而遗憾。“犹”“却”二字,转接有力,意思陡下,含有无限感慨。一联中语意有变,两句话之间有曲折,形成顿挫之势。解析:解答这类题:解释“犹”“却”二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诗词鉴赏】这首诗当作于1087年(宋哲宗元祐二年),黄庭坚正在汴京任秘书省著作佐郎。王定国是真宗时名相王旦之孙,有才气。苏轼为其诗集作序,黄庭坚为其文集作
4、序,可见他们关系密切。元丰年间(10781085),王定国受苏轼牵连也被贬。元祐(10861094)初期,苏轼还京,荐他为宗正丞,不久又遭贬谪,出为扬州通判。他从扬州寄诗给黄庭坚,黄庭坚步其韵而成此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劝慰之情,颇为感人。古人常以流水为比,表达悠悠不尽的情思,如徐干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例子举不胜举。这首诗第一句也是以流水喻情,但不用“是”、“如”、“若”、
5、“似”等字径直来说,而是说用昼夜不断的流水向王定国送去绵绵情思,显得更为劲拔。元丰年间(10781085),将洛河导入汴河,清洛指清澈的汴河。这一句既有喻意又是写实。它表明了诗人是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也暗示了王定国就是顺汴水到扬州的。作水是联结汴京、扬州的纽带,是沟通朋友问信息的渠道,使两人诗歌唱和,息息相通。不仅如此,而且清洛也是王定国北归汴京的水道,所以诗人又写出了第二句,昼夜盼王定国早日归来,补足了思君的内涵。“何日”句见思念之切。王定国刚出任扬州通判,诗人就盼其北归汴京,足见两人友情之深,也表明诗人对朋友遭贬的不满。 在三四句中,诗人对朋友的处境表示了关切。劝慰朋友趁白发未生,还可饮酒
6、作乐;遗憾的是刚要直上青云又被外放扬州作副守。吴汝纶说:“未生白发等联,皆痛撰出奇,前无古人,自辟一家蹊径。”(引自唐宋诗举要卷六)“抗”、“却”二字,转接有力,意思陡下,含有无限感慨。一句之中语意有变,两句之间也有曲折。两句诗顿挫有力,诚为奇警。五六句具体写王定国在扬州的生活。鱼腹细切成脍,堆放盘中像飞来的白雪;煮熟的鸡头米,像千万颗晶莹的珍珠。这是倒装句,借两个生动的比喻,特意把“飞雪”、“明珠”放在句首,以引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充分联想。美化这种生活,恰好说明实际上有可悲之处。因此这一联与上联意同,只是换了一种写法。结联更作宽慰语。诗人说,平生行乐本来不坏,哪有竹西的歌吹反倒惹起愁怀?隋唐
7、以来,扬州一直是商业都会,歌舞繁盛之地。“岂有竹西歌吹愁”是从杜牧“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脱胎而来。然而诗人并没幻想王定国会像杜牧那样在“春风十里扬州路”尽情享乐,“行乐亦不恶”的“亦”字有无可奈何的意味。王定国的原诗是以“愁”字作结的(次韵要求依原诗用韵次序)。“岂有”二字耐人寻味。因为愁与扬州的繁华热闹极不和谐,所以诗人希望朋友借歌吹以破愁。效果如何,不得而知。诗结束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却像长江大河一样无穷无尽。全诗八句如同一句,一气回转而下,其中又多顿挫起伏。【语文卷2015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12月月考(201412)】K0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7
8、分)题岳阳楼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注】诗人几经贬谪,于元和十四年春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了该诗。 梦泽:云梦泽。图障:图画。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4分)【知识点】本题赏析诗歌的景物形象,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解析】颔联写洞庭湖春涨之时远连云梦、西近长安,用夸张手法正面写洞庭湖的浩瀚无际(2分);颈联写善飞之雁难以渡湖,侧面烘托洞庭湖的浩瀚无际(2分)。 解析:先要理解“漫漫”的意思,然后抓住颔联与颈联中的主要意象来分析
9、,如“连梦泽”与“近长安”,明显使用夸张手法;最后要说说表达效果。【思路点拨】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诗的尾联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
10、案解析】洞庭湖风景壮阔美丽,但只能画成图画,张挂在豪华的大厅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蕴含着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解析:先理解尾联句意,再抓关键词语理解感情,如“唯堪”“贵人看”;注意注释的提示作用。【思路点拨】掌握诗人的情感,不能脱离诗句去分析。具体赏析时,或借助创作背景去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或逐联赏析,结合诗句描述,把握景物特征,体会语言特色,直接感受情思。解答本题,须琢磨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领会景物所蕴涵的残春景象,作者的伤春感情则很容易解读。【语文卷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12月月考(201412)】K0(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
11、分) 梅 花 陈焕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梅花绝句 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注】留侯:张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以出色的智谋协助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大功告成后,及时功成身退。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里赞留侯张良说:“余以为其人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坼:裂开,此谓花朵绽开。8.这两首诗中的前两句分别写出了梅花绽放时的不同状态,请简要分析。(5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陈诗的头两句写在高山僻雅之地忽然看到一树梅花,“惊起晓
12、妆匀”五字,写出了红梅初绽,风韵嫣然,极有情致。陆诗的头两句写出了梅花不畏寒冷,笑迎晨风,纷繁似雪,遍开山中。解析:解答本题,先找出相关诗句,第一首是“客来惊起晓妆匀”,第二首是“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接下来结合诗的意境进行分析。【思路点拨】答这类题要把握以下三个要领: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点有二: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9.这两首诗中的后两句是如何借助奇特的想
13、象表达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的?请加以分析。(6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陈诗的后两句将梅花与辅佐刘邦取得天下后被封留侯却能摈弃人间富贵的张良联想在一起,自甘独幽的梅与品质高洁的张良是相似的,借张良的典故歌颂了梅花自守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它的喜爱。(3分)陆诗的后两句则将自己和梅花联系起来,诗人想:有什么方法能把自己化为千万个人,让每一枝梅花之前都有个自己呢?诗人对梅的狂态、赏梅的痴情,通过这一设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3分)解析:回答第一首诗的表现手法,可结合注释去分析,注释暗示考生结尾句用的是运用典故的表现手法,结合诗
14、的大意分析即可;第二首诗,“放翁”指的是“陆游”所以作者是将梅花和自己联系了起来。【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诗词鉴赏】梅 花该诗写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
15、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高蹈自守的襟怀。以兴摄比,先见梅景,由之触引联想,而联想中又包含比喻(留侯喻梅花兼刚柔之美),故是以兴摄比。由梅之主题到留侯妇人意象之间,已拉开了时间性,意外上承惊起生发联想,又推开常境,翻进一层,可见可信之事总是从意外来,方字的时间副词除证明了时间性外,何尝不带有世人认知真理的时间之象征意味?梅花绝句“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一幅雪压梅花,俏色生春的寒梅图跃然入目。出身苦寒,含笑冰雪,期待盛开,这是含苞之梅。可以说,这是我曾见过的,写得最好的含苞待放的雪梅!只寥寥数字便把梅之风骨,梅之清艳,刻画得入木三分,可见诗人的笔力!然而,如果我们的
16、眼光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这首诗充其量只欣赏了一半。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一句对梅的身世天衣无缝的描述中,用到了意味深长的两个字眼:“那堪”、“更”;更有一个双关气很浓的“北枝”。这其实正是我们突破表层意象,进入诗人更加切肤的感性世界的“诗眼”所在。这实际是一首标准的况物自比的咏梅诗。【语文卷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质检检测(201501)WORD版】K0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金陵驿宋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押赴元大都,
17、途经金陵驿时所作。金陵是宋朝的陪都,建有离宫。(1)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荒草、离宫、夕晖和孤云的物象,寄托国运遭劫与个人不幸的双重悲哀。B颔联用风景来衬托人事,突出物是人非,抒发诗人对战乱造成生灵涂炭的感慨。C“满地芦花和我老”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刻画了诗人为忧愁而满头白发的形象。D“旧家燕子傍谁飞”一句运用典故,表达的是国土沦丧而致流离失所的悲怆之情。【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表现手法及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修辞格辨析有误。写“满地芦花”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格。“和我”是类似的联想,也不是比喻。【思路点拨】把握表
18、达技巧。首先务必让学生熟悉所有的表达技巧。如何判断,不妨从理解诗人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而诗中写了什么入手。诗人要写什么,包括要写什么景,什么物,什么人,要表达什么情感。诗中写了什么则是理解诗中具体写了什么。如诗人要表现环境的寂静,却写了声音,就是以动衬静;诗人要写荷花,却写周围的环境,是用环境烘托。(2)诗歌最后一句“化作啼鹃带血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3分)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表达了诗人被俘离开故土,内心如杜鹃啼血般凄恻的感情;(1分)表达了诗人即使羁留异域,忠魂也要化作啼归的杜鹃回归故土的坚强心志。(
19、2分)解析:古诗中表现的情感一般都比较丰富,本题中“杜鹃”是一种哀愁的意象,表现诗人亡国之悲;“归”体现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归”的方式是化作杜鹃,即忠魂回归,表达诗人誓死不屈的坚强心志。【思路点拨】把握思想情感。一定要注意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可从理解诗中写了什么(人、事、物,即题材)入手。诗中写了什么,涉及哪些对象,这些对象大都是情感的指向,除此之外,几乎每一首诗都有诗人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都有指向诗人自己。如写战争,战争涉及到发动战争者,百姓,国家。对百姓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国家的忧虑,对战争发动者的憎恨,这些都是可能的情感。如写送别,涉及友人和自己。写离别之时,是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写友
20、人离别之后的美好生活,是对友人的祝福;写友人离别后旅途的艰难,是对友人的关心和担忧。而其中又可能包含诗人向往或对自己的感慨。【诗词鉴赏】本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
21、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
22、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本
23、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四年后,诗人受尽种种折磨和苦难,战胜种种诱惑和威胁,从容就义,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宝库中谱写了一曲永远鼓舞中华儿女的悲壮之歌、正气之歌。【语文卷2015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201501)word版】K0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8分)【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送别刘致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思梁宛,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关第四声。 (1)这首元曲前四句描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解析 【精品解析】高考语文 分类汇编 K单元 诗词赏析 精品 解析 高考 语文 分类 汇编 单元 诗词 赏析
限制150内